2007-02-07 21:22:02river old
問我吧,為何是兩個環? ~來到梧州「騎樓城」
↑騎樓牆柱上掛的兩個環,看到了嗎?
如果你喜歡建築,無論什麼類型什麼地區什麼時代,那你肯定會喜歡這個城市—梧州,因為這裡有個舉世無雙的「騎樓城」。
騎樓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我們台灣的街屋就到處都是騎樓。騎樓是我們台灣建築法規的規定,從延續自日本時代而來,沿著臨街建築線蓋房子,一定就得留出給行人走通之通道。舊稱「亭仔腳」,現在正名為「騎樓」,顧名思義就是樓房「騎」在過道上。街屋連成一排,騎樓連成一條走道,這個空間是室內過渡到室外的「中介空間」,有著空間型態的銜接與緩衝之作用,最精彩的是:它為屋主提供給人客方便安全且完全免費之處所。這種Courtesy的習俗規定,說明著人與人之間的某種友善默契。
騎樓偉大,但幾乎東南亞的亞熱帶國家都具有這類的建築形式,重點是它的方便急時避雨與隨時遮陽之功能性。所以,騎樓之多見,我們真的習以為常。但何以梧州可以坐享且大膽號稱自己是獨一無二的「騎樓城」呢?
如果你喜歡建築,無論什麼類型什麼地區什麼時代,那你肯定會喜歡這個城市—梧州,因為這裡有個舉世無雙的「騎樓城」。
騎樓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我們台灣的街屋就到處都是騎樓。騎樓是我們台灣建築法規的規定,從延續自日本時代而來,沿著臨街建築線蓋房子,一定就得留出給行人走通之通道。舊稱「亭仔腳」,現在正名為「騎樓」,顧名思義就是樓房「騎」在過道上。街屋連成一排,騎樓連成一條走道,這個空間是室內過渡到室外的「中介空間」,有著空間型態的銜接與緩衝之作用,最精彩的是:它為屋主提供給人客方便安全且完全免費之處所。這種Courtesy的習俗規定,說明著人與人之間的某種友善默契。
騎樓偉大,但幾乎東南亞的亞熱帶國家都具有這類的建築形式,重點是它的方便急時避雨與隨時遮陽之功能性。所以,騎樓之多見,我們真的習以為常。但何以梧州可以坐享且大膽號稱自己是獨一無二的「騎樓城」呢?
↑完整的騎樓街道綿延7公里。
梧州位於中國廣東與廣西的交界,珠江上游的西江與桂江之交會處,是嶺南地區內河水運出境的咽喉,被稱為「水上門戶」。古時西江水運發達,每年在梧州停泊和穿梭往來的船隻很多,天長日久梧州便繁榮起來,成為西江流域經濟文化的中心,因此也有「小香港」的別號。商業的發達促進了城市的建設,由於受外域文化的影響,和嶺南地區溼潤炎熱又多雨的氣候特徵,二十世紀初騎樓如雨後春筍般在江畔崛起,形成了獨有嶺南特色的水城騎樓街景。騎樓建築總面積近40萬米平方,共有騎樓560幢,騎樓街道有22條,最長的達2530米,總長共7公里,堪稱中國規模最大的騎樓建築群!
一時興起的建築榮景,總是充滿著危險且不可預期的悲劇命運。隨著內河航運業的逐漸沉寂,梧州作為商貿重鎮的地位很快就動搖。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的風雨侵蝕,當年的華麗建築開始褪色。磚木結構的樓房,屢遭洪水侵襲,變得殘損嚴重。又,建築密度和人口密度過高,造成許多居民幾乎常年生活在密不透風的環境裏,生活條件惡化到令人只好選擇放棄,到新的河西對岸重新發展。
被人民放棄了的樓城,萬萬沒想到來到新世紀後,整個國家竟會開始努力「歷史文化」的新產業,而被棄守的一時荒蕪就成了可以照亮這個城市的新魔杖。自2002年當地政府開始進行舊樓城的一系列改造運動,包括整修舊有騎樓房子之門面,就會有60%金額是由政府補助;而為籌措建設資金,梧州運用市場經濟手段,把可經營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項目推向市場,實行產業化經營,其中包括具豐富水資源的發電廠BOT案、連外的高速道路建設BOT案。最具創意的是,梧州市成立了「土地儲備交易管理中心」,對城市土地使用權實行公開招標拍賣,以地利換取建設資金,同時為舊城區迎來發展新希望。
城市的改造運動,進來特別是對發展中的國家,成了全民的熱門議題,老國家如中國更是如此。既然是運動,也不必然就保證一定會成功。但從梧州目前逐漸發達的趨勢看,他們顯然抓住了整個城市發展的該有重點,也就是:先恢復這個城市的自尊與驕傲,再進而走出自己的大道。
梧州位於中國廣東與廣西的交界,珠江上游的西江與桂江之交會處,是嶺南地區內河水運出境的咽喉,被稱為「水上門戶」。古時西江水運發達,每年在梧州停泊和穿梭往來的船隻很多,天長日久梧州便繁榮起來,成為西江流域經濟文化的中心,因此也有「小香港」的別號。商業的發達促進了城市的建設,由於受外域文化的影響,和嶺南地區溼潤炎熱又多雨的氣候特徵,二十世紀初騎樓如雨後春筍般在江畔崛起,形成了獨有嶺南特色的水城騎樓街景。騎樓建築總面積近40萬米平方,共有騎樓560幢,騎樓街道有22條,最長的達2530米,總長共7公里,堪稱中國規模最大的騎樓建築群!
一時興起的建築榮景,總是充滿著危險且不可預期的悲劇命運。隨著內河航運業的逐漸沉寂,梧州作為商貿重鎮的地位很快就動搖。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的風雨侵蝕,當年的華麗建築開始褪色。磚木結構的樓房,屢遭洪水侵襲,變得殘損嚴重。又,建築密度和人口密度過高,造成許多居民幾乎常年生活在密不透風的環境裏,生活條件惡化到令人只好選擇放棄,到新的河西對岸重新發展。
被人民放棄了的樓城,萬萬沒想到來到新世紀後,整個國家竟會開始努力「歷史文化」的新產業,而被棄守的一時荒蕪就成了可以照亮這個城市的新魔杖。自2002年當地政府開始進行舊樓城的一系列改造運動,包括整修舊有騎樓房子之門面,就會有60%金額是由政府補助;而為籌措建設資金,梧州運用市場經濟手段,把可經營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項目推向市場,實行產業化經營,其中包括具豐富水資源的發電廠BOT案、連外的高速道路建設BOT案。最具創意的是,梧州市成立了「土地儲備交易管理中心」,對城市土地使用權實行公開招標拍賣,以地利換取建設資金,同時為舊城區迎來發展新希望。
城市的改造運動,進來特別是對發展中的國家,成了全民的熱門議題,老國家如中國更是如此。既然是運動,也不必然就保證一定會成功。但從梧州目前逐漸發達的趨勢看,他們顯然抓住了整個城市發展的該有重點,也就是:先恢復這個城市的自尊與驕傲,再進而走出自己的大道。
↑新騎樓建築環繞舊騎樓建築,彼此對話達成默契。
才在去年成立的「電瓶車夜遊梧州」之服務,帶著一波波的觀光人潮,在靚女導遊的解說下,以非常閒散緩慢的速度,通過一棟棟樣貌各異卻又藝術趣味橫生的騎樓街面。沒有路燈,因為全都嵌進了建築的牆面上,用打在建築上的燈光反射到街道上當照明。沒有電線杆,因為全都被整理到了騎樓裡,利用沿街的騎樓頂棚,從這頭接到那頭。當電瓶車走到堤防邊,靚女開始拉高嗓子介紹梧州幾百年來的傲人歷史,順著牆上一處處抽象又現代感的浮雕故事,她一個都不想放過。
印象中最特別的,是每家的騎樓腳柱上都掛了兩個鐵環,一上一下無一例外。
「為什麼?」靚女眼帶歡欣以鬥弄的語氣問道。對!跟淹水有關。對!當水淹到一定高度就可以行船。對!這跟船有關。答對了!這環就是用來綁船的。又問「那為何一上一下?」沒錯!水淹的高度每年不同,所以要有不同高度的環來綁。被水淹慣了的城市人民,竟發展出這種與水患相處如怡的態度。這個上下環的裝置,成了整個梧州城的象徵符號,甚至還在堤防牆上造了個超大尺度的鐵環,用以說明梧州人獨有的環境與歷史背景。
才在去年成立的「電瓶車夜遊梧州」之服務,帶著一波波的觀光人潮,在靚女導遊的解說下,以非常閒散緩慢的速度,通過一棟棟樣貌各異卻又藝術趣味橫生的騎樓街面。沒有路燈,因為全都嵌進了建築的牆面上,用打在建築上的燈光反射到街道上當照明。沒有電線杆,因為全都被整理到了騎樓裡,利用沿街的騎樓頂棚,從這頭接到那頭。當電瓶車走到堤防邊,靚女開始拉高嗓子介紹梧州幾百年來的傲人歷史,順著牆上一處處抽象又現代感的浮雕故事,她一個都不想放過。
印象中最特別的,是每家的騎樓腳柱上都掛了兩個鐵環,一上一下無一例外。
「為什麼?」靚女眼帶歡欣以鬥弄的語氣問道。對!跟淹水有關。對!當水淹到一定高度就可以行船。對!這跟船有關。答對了!這環就是用來綁船的。又問「那為何一上一下?」沒錯!水淹的高度每年不同,所以要有不同高度的環來綁。被水淹慣了的城市人民,竟發展出這種與水患相處如怡的態度。這個上下環的裝置,成了整個梧州城的象徵符號,甚至還在堤防牆上造了個超大尺度的鐵環,用以說明梧州人獨有的環境與歷史背景。
↑這種尺度有些狹小的騎樓空間,令人回想起小時在「亭仔腳」玩耍的歲月。
這兩個每家都有的環,在2002年最後一次水災後,就沒再使用過。高大的堤防建起後,梧州人可以暫時鬆一口氣,不用再忙著動不動就要把家當搬上搬下,當然也因此,可以更有時間來好好打扮自己的家。
可是,鐵環不用了,卻不能丟。丟了,就不是梧州人的家了!
梧州,好一個我台灣人從來不知曉的某個中國地,現在我卻想著:有機會我還要再去。
這兩個每家都有的環,在2002年最後一次水災後,就沒再使用過。高大的堤防建起後,梧州人可以暫時鬆一口氣,不用再忙著動不動就要把家當搬上搬下,當然也因此,可以更有時間來好好打扮自己的家。
可是,鐵環不用了,卻不能丟。丟了,就不是梧州人的家了!
梧州,好一個我台灣人從來不知曉的某個中國地,現在我卻想著:有機會我還要再去。
「對我們祖父母而言,一所『房子』,一口『井』,一座他們熟悉的塔,甚至他們自己的衣服,都還是無限寶貴,無限可親的;幾乎每一事物,都還是他們在其中發現人性的東西和加進人性的東西的容器。現在到處蜂擁而來的舶來品,空乏而無味,似是而非的東西,是生命的冒牌貨。」
~里爾克《慕佐書簡》
上一篇:看未來從建築(下)
謝謝你,讓我這台灣人也認識梧州和兩個鐵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