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05 15:03:31老查
【讀後感】第二屆人狼城推理文學獎作品集《純粹》
首先,要謝謝冷言君惠賜,才得以一窺此本「限時、限地、限量」販售的作品集。
令人欣喜的是,同樣是五篇作品,但平均水準比起第一屆的五篇作品要高出許多,這當然也和本次參賽作品中沒有完全不及格的作品有關。
五篇作品,風格迥異,各有趣味。距閱讀已有一段時間,印象若有誤,還請見諒:
★哲儀《勿忘我》
我對這一篇作品的設定有些意外,六十多頁的篇幅卻只有三個登場人物,在撇開怪力亂神後,謎團的真相可以說十分簡單,讓我聯想到多年前的一部好萊塢電影。登場人物極少的情況下會很快地讓讀者「看破腳手」,所以作者雖然有極力鋪陳許多情節以製造懸疑性,但卻有點歹戲拖棚的效果,這是相當可惜之處。
但是以小說的部分來看,有關年輕朋友間微妙關係的描述是成功的,最後的結局雖略微激烈但也不落俗套。希望現今大學生的感情世界可以正面一點,為情做傻事真是不值得啊!
★李柏青《換帖》
我是先看過作者的另一篇作品《淡水河的浮屍》,才閱讀本篇。國內似乎並沒有創作此種寫實類型的犯罪小說的作者,從文末的作者感言中也可以看出其對本格推理的批評,似乎已為作者的創作風格定調,這對於本土類型推理的發展無疑是另一種正面的可能,我樂見其成。
本篇的元素其實並不特別,兇案的發生也是起源於最基本的貪婪人性。作者寫出了一個大家心知肚明的定律:友情與義氣的不可靠性。友情何時開始變質?當事人似乎也常常渾然不知。
另一個特色大概就是對話的寫實性。粗話與習慣用語充斥其中,這當然是為了強調真實性,第一次閱讀時多少會有些許不習慣。結尾的部分也算是比較少人使用的寫法。另一篇作品《淡水河的浮屍》比較傾向於警察小說,對話文字上要比本篇斯文許多。
★冷言《風吹來的屍體》
冷言一直以本格推理為創作的主軸,對於身為本格迷的我來說當然是值得高興的事。不過以本篇來看,我比較擔心的是因為小說太過於詭計取向,導致其他的描述部分都成為填充物,行文間總有著一絲的不自然感。
偵探的組合是本格推理的一大賣點,甚至有時讀者的目的就是為了看富有魅力的偵探大顯神威,冷言顯然已經漸漸地建立起「葉正華+梁羽冰」的形象與公信力。不過正如作者自述,本篇有關葉正華和老太太的大篇幅描述的確是比較有「贅肉」的感覺,雖然是要凸顯偵探的性格,但和案件本身關連不大的情況下,讓人覺得有點over,而且主角在老太太事件的感覺與命案中的精明有點不太協調…個人感覺,不必深究。
看得出作者的風格已然建立,「帥牙醫與俏女警」探案已經成為值得本格迷引領期盼的系列。
★林依俐《1+1-1X44》
感覺這是一篇將早期的推理謎題放大後的作品。死前留言的設計其實不算差,但最大的問題在於:偵探的年齡設定。
以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作為偵探角色實在是很難說服我。特別是小學生之間的對話,雖然談到兇手是外星人的部分很像是小學生的思考方式,但其用字的成熟程度實在讓我匪夷所思,搭不起來。所以雖然作者有試圖把偵探設定為天才,但我個人認為實在是脫離現實太多。以我一個本格迷的角度都已經無法接受,更別提非本格迷的想法了。
如果作者將偵探設定為國中生或是高中生的話,也許說服力會比較足。但這相對會使謎團過於簡單而不易設定,所以的確是一種兩難的情況。這有時也正是將推理謎題放大成為小說的難處。
★林斯諺《羽球場的亡靈》
林斯諺的作品已經不陌生。本作安排了安樂椅神探破解「密室」命案,基本上是相當值得讚賞的,畢竟密室是相當不好寫的題材。
本格派的優點作者大致都照顧的不錯,所以我只想談個人閱讀上的感覺。作品裡處處可以聞到古典本格的味道,可是有些古典本格的話術或橋段實在不需要繼續沿用;例如第二頁唐組長為引薦張組長而寫給偵探的信,就有點讓我莞爾。福爾摩斯時的引薦模式到現在都還在使用未免有點不合理(再對照倒數第二頁的某一句對話,就覺得更有意思)。另外像解釋安樂椅偵探的那一段對話也是很不自然。當然本格派的作家有時多少都必須顧慮到剛入門的讀者,可是要如何較為自然的安排也許才是功力的展現。
詭計應該是本作最大的特色。奇特的陳屍場景,沒有多餘的動作加上合理的解釋,相當成功。
整體來說,五位作者的文筆都很優秀,也有各自擅長的部分。以目前本土推理創作的水準日趨精進來看,我對第三屆的參賽作品抱著相當大的期待。
令人欣喜的是,同樣是五篇作品,但平均水準比起第一屆的五篇作品要高出許多,這當然也和本次參賽作品中沒有完全不及格的作品有關。
五篇作品,風格迥異,各有趣味。距閱讀已有一段時間,印象若有誤,還請見諒:
★哲儀《勿忘我》
我對這一篇作品的設定有些意外,六十多頁的篇幅卻只有三個登場人物,在撇開怪力亂神後,謎團的真相可以說十分簡單,讓我聯想到多年前的一部好萊塢電影。登場人物極少的情況下會很快地讓讀者「看破腳手」,所以作者雖然有極力鋪陳許多情節以製造懸疑性,但卻有點歹戲拖棚的效果,這是相當可惜之處。
但是以小說的部分來看,有關年輕朋友間微妙關係的描述是成功的,最後的結局雖略微激烈但也不落俗套。希望現今大學生的感情世界可以正面一點,為情做傻事真是不值得啊!
★李柏青《換帖》
我是先看過作者的另一篇作品《淡水河的浮屍》,才閱讀本篇。國內似乎並沒有創作此種寫實類型的犯罪小說的作者,從文末的作者感言中也可以看出其對本格推理的批評,似乎已為作者的創作風格定調,這對於本土類型推理的發展無疑是另一種正面的可能,我樂見其成。
本篇的元素其實並不特別,兇案的發生也是起源於最基本的貪婪人性。作者寫出了一個大家心知肚明的定律:友情與義氣的不可靠性。友情何時開始變質?當事人似乎也常常渾然不知。
另一個特色大概就是對話的寫實性。粗話與習慣用語充斥其中,這當然是為了強調真實性,第一次閱讀時多少會有些許不習慣。結尾的部分也算是比較少人使用的寫法。另一篇作品《淡水河的浮屍》比較傾向於警察小說,對話文字上要比本篇斯文許多。
★冷言《風吹來的屍體》
冷言一直以本格推理為創作的主軸,對於身為本格迷的我來說當然是值得高興的事。不過以本篇來看,我比較擔心的是因為小說太過於詭計取向,導致其他的描述部分都成為填充物,行文間總有著一絲的不自然感。
偵探的組合是本格推理的一大賣點,甚至有時讀者的目的就是為了看富有魅力的偵探大顯神威,冷言顯然已經漸漸地建立起「葉正華+梁羽冰」的形象與公信力。不過正如作者自述,本篇有關葉正華和老太太的大篇幅描述的確是比較有「贅肉」的感覺,雖然是要凸顯偵探的性格,但和案件本身關連不大的情況下,讓人覺得有點over,而且主角在老太太事件的感覺與命案中的精明有點不太協調…個人感覺,不必深究。
看得出作者的風格已然建立,「帥牙醫與俏女警」探案已經成為值得本格迷引領期盼的系列。
★林依俐《1+1-1X44》
感覺這是一篇將早期的推理謎題放大後的作品。死前留言的設計其實不算差,但最大的問題在於:偵探的年齡設定。
以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作為偵探角色實在是很難說服我。特別是小學生之間的對話,雖然談到兇手是外星人的部分很像是小學生的思考方式,但其用字的成熟程度實在讓我匪夷所思,搭不起來。所以雖然作者有試圖把偵探設定為天才,但我個人認為實在是脫離現實太多。以我一個本格迷的角度都已經無法接受,更別提非本格迷的想法了。
如果作者將偵探設定為國中生或是高中生的話,也許說服力會比較足。但這相對會使謎團過於簡單而不易設定,所以的確是一種兩難的情況。這有時也正是將推理謎題放大成為小說的難處。
★林斯諺《羽球場的亡靈》
林斯諺的作品已經不陌生。本作安排了安樂椅神探破解「密室」命案,基本上是相當值得讚賞的,畢竟密室是相當不好寫的題材。
本格派的優點作者大致都照顧的不錯,所以我只想談個人閱讀上的感覺。作品裡處處可以聞到古典本格的味道,可是有些古典本格的話術或橋段實在不需要繼續沿用;例如第二頁唐組長為引薦張組長而寫給偵探的信,就有點讓我莞爾。福爾摩斯時的引薦模式到現在都還在使用未免有點不合理(再對照倒數第二頁的某一句對話,就覺得更有意思)。另外像解釋安樂椅偵探的那一段對話也是很不自然。當然本格派的作家有時多少都必須顧慮到剛入門的讀者,可是要如何較為自然的安排也許才是功力的展現。
詭計應該是本作最大的特色。奇特的陳屍場景,沒有多餘的動作加上合理的解釋,相當成功。
整體來說,五位作者的文筆都很優秀,也有各自擅長的部分。以目前本土推理創作的水準日趨精進來看,我對第三屆的參賽作品抱著相當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