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黑與白的《姐妹》
《姐妹》是改編自凱瑟琳史托基特(Kathryn Stockett)的同名暢銷小說,透過黑人女幫傭與白人女作家彼此迥然不同的立場與觀點,來探討美國在60年代時期,白人對於種族歧視的傲慢與偏見,黑人卻只能受盡欺壓卻無力翻身的心酸與無奈,籍由這跨越種族膚色,情同姐妹的革命情感,透過愛與勇氣的力量,來試圖突破化解當時黑白之間充滿對立敵意與憤恨不平的社會禁錮~~
故事是發生在1962年的美國密西西比州,雖然當時正值黑人民權逐漸覺醒抬頭的年代,但是在這個位於南方的保守小鎮上,依舊是固步自封的貫徹篤行「隔離但平等」的種族政策,雖然表面上是以平等之名,但是實際上卻是行隔離之實,於是在這個非黑即白的平靜小鎮,凡事只剩黑白分明的色彩不再,不管是黑餐廳還是白廁所,平等在這裡就像是異想天開的格外諷刺,但對於社會地位普遍低落的貧困黑人來說,為了生活也為了生存,面對掌握經濟來源的白人僱主,也不得不放下身段的委屈求全,甚至面對種族歧視的鄙視辱言,也只能忍氣吞聲的漠然以對~~
艾瑪史東(Emma Stone)飾演的白人女孩史基特,是剛從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內心滿懷著成為作家的熱血理想,從繁華紐約返回家鄉試圖一圓夢想,但在家鄉民風保守的守舊思維下,女人的歸宿應該是在家相夫教子,而不是為了追逐自我,在外頭拋頭露面的辛勤工作,相較於家鄉普遍早婚的白人姐妹們,思想前衛獨立的史基特則是顯得格格不入~~
然而那些平日早就過慣養尊處優日子的年輕少婦,根本就無力負擔日理萬機的繁瑣家事,更是缺乏照料小孩的細心與耐心,只好把所有家事與小孩託付給黑人幫傭,但就算是家事高手如奧塔薇亞史班森(Octavia Spencer)飾演的米妮,總是能夠料理出讓人心曠神怡、大快朵頤的美味料理,亦或是薇奧拉戴維絲(Viola Davis)飾演的愛比琳,當過十七個白人小孩的專業保姆,對每個白人小孩都是視如己出的細心照顧,就連自己唯一的獨生子在工作時發生意外,卻因為白人雇主的冷漠以對而身亡,但即使如此,愛比琳對於小孩的愛心,依舊還是不改初衷的始終如一,儘管這些黑傭在工作上是如此的盡心負責,但是大多數的白人僱主,仍舊是不友善地的依然故我,並沒有給予她們應有的尊重與肯定~~
這其中又以布萊絲霍華(Bryce Dallas Howard)飾演的婦女聯誼會會長希利,所表現出的態度最為刻薄嚴厲,甚至打從心底就認定黑人都是骯髒帶有病毒的荒謬想法,根本不願意與黑傭共用廁所,為了將黑傭廁所區隔獨立在白人住家的戶外,更是四處遊說官員及州長,積極推動充滿歧視意味的「家事幫手衛生計劃」,對於那些膽敢以下犯上、不服管理的黑傭,希利會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她們解雇,再聯合其他白人家庭共同打壓,讓這些不聽話的黑傭找不到工作,在小鎮完全混不下去,生活頓時陷入愁雲慘霧~~
希利與其他白人少婦共同歧視欺壓黑傭的惡行惡狀,看在史基特的眼裡,完全是不以為然的無法茍同,對於從小同樣也是被黑傭拉拔長大的史基特來說,黑傭就像是她第二個母親,總是在她失意難過的時刻,給她鼓勵與勇氣;在她寂寞孤單的時候,默默地在她身旁陪伴守護,於是為了幫助這些黑傭平反,史基特突發奇想地將這些黑傭替白人工作的甘苦委屈,與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透過採訪的方式,將這些人生故事集結成書,只是無奈大多數的黑傭都畏懼於「白色恐怖」的無形迫害,因為深怕受到報復而不願出面發聲,起初只有米妮與愛比琳願意挺身而出,但就算是出書計劃可能因此而無法如願出版,或者是冒著可能會失去一切的極大風險,這三個人始終相信,對的事一定要堅持下去的信念,縱使面臨許多困難挫折,也不肯輕言放棄,最後直到希利「吃人吃夠夠」的欺人太甚,其他忍無可忍的黑傭們決定揭竿起義,紛紛投入出書計劃,於是一場透過文字所掀起的寧靜革命,此刻正悄悄展開~~
通常只要是涉及種族議題的電影,過往總是給人嚴肅且沈悶的刻板印象,要不就是狂灑狗血的訴諸悲情,但是《姐妹》的溫馨與歡樂,則是完全顛覆我心中原本已即定的形象,透過導演泰德泰勒(Tate Taylor)輕鬆恢諧的述事手法,配合上女演員們自然真切的精彩演技,像是薇奧拉戴維絲的愛比琳,苦中作樂的幽默風趣,也讓人看到她身為人母的內斂堅毅;奧塔薇亞史班森的米泥,率直性情的妙語如珠,尤其是那神來一筆的「美味」蛋糕,真的是讓人拍案叫絕的經典惡搞;布萊絲霍華的希利,自命不凡的狗眼看人低,簡直就是壞到骨子裡的趾高氣昂;艾瑪史東的史基特,不但是善良與勇氣兼具,略為反骨的知性美,的確是讓人印象深刻~~
《姐妹》觀影重點:
1、從黑傭到種族歧視的劇情省思~~
2、令人感動不已、回味再三的溫馨與歡樂~~
3、女演員們自然真切的精彩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