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6 22:40:21白皮

古代建築由來、李誡法式圖庫、近代閩式建築演變﹝一﹞

篇一

前言

    這一篇講解原本在鹿港龍山寺,但是古蹟方面的解說時在太過於繁雜,也太過於歷史悠久,越寫越多,以至於放不下,也因為許多講解跟現今的一些歷史教授、專業導遊等等的講解往往有很多出入,不得不翻出古代書籍,從2500多年以前的春秋時期的紀錄,一直到秦朝的制度統一,以及到宋代的整合統一規定建築手法,然後到了17世紀中期在台灣學徒式的學習建築手法,卻沒學到學問和制度,以至於開始了是是非非的奇怪古蹟和建築構思,例如:淡水龍山寺的【兩儀生四象】變成了【兩隻魚生四隻大象】,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半年後又覺得不足和不妥,又將台北孔廟的建築手法、意義、規矩、色彩、制度,等等一併加入,所以這一篇文章講解可是又臭又長,但是比起歷史的淵遠流長,集合了3000年來的變化和脈動,就會覺得這18000餘字,是非常精簡的介紹了。

    所以在這一篇文章中將以古蹟為主的探討,進入古蹟的建築模式,用以了解中國數千年來的古蹟演化,了解到為何台灣的古蹟總是讓人看不懂的原因。以下的解說將會慢慢增加內容,也增加圖片的考證,畢竟我不是專任的教師,不是課堂上老師說的算、以教授說的為準,老師和教授常常無憑無據說不出所以然來。

    我不是家財萬貫的無聊導遊,所以只能在眾多古代書籍中帶著積存的疑惑和郊遊的心情去找出台灣的建築演變史,找出他真正的實憑實據,如果你發現哪邊有實證實例,有憑有據,也請你告訴我讓我更正錯誤。

    也因為眾多古蹟、寺廟大致上相同,所以統一在這裡解說,再讓各位一一去發掘古蹟的是非和趣味。

 

卷一目錄

宮→建築的由來史

伽藍→寺廟的由來

門釘→含義和作用

門→規矩和身分

山門→一門分兩界

柱→侏儒柱、瓜柱位置與功用

枓、拱→均勻承擔屋瓦的重量

斜柱→等於『協助』將不平均的屋瓦重量轉移成為均勻

柱礎→柱子的基座防水防蛀

屋脊裝飾→眼花撩亂

贔屓→古書怎麼說?

剪黏→巧匠的手藝

檐→

井→天圓地方、公私分明

鬪八藻井→爭奇鬥艷

塔、浮圖→唐三藏有說過

華表→吳越春秋有出現過一詞

→萬里長城?

 

卷二解說

《易繫辭》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官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

《詩作》于楚宮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爾雅》宮謂之室,室謂之宮,室有東西廂曰『廟』﹝夾室前堂﹞,無東西廂有室曰『寢』﹝但有大室﹞,西南偶謂之『奧』﹝室中隱處奧﹞,西北偶謂之『屋漏』﹝詩曰尚不妮于屋瀉其義木詳﹞,東北偶謂之『宦』﹝宦見禮木詳﹞,東南偶謂之『窔』﹝禮曰歸室﹞。

《墨子》古之名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下潤濕傷民故聖王作為宮室之法曰高足以辟潤濕旁足以圉風寒上足以待霜雪雨露牆之高足以別男女之禮。

《白虎通義》皇帝作宮。

《世本》禹作宮說文宅所託也。

 

    以上我們知道了房屋最早開始的演變,從穴居到住高腳的房屋,用以避開潮濕的環境;但是無獨有偶的,台灣北部所發現的早期居民6000年前左右就已經使用高腳的房屋作為主要的居住所,跟大陸當時的居住方式有相同的情況,或許當時兩地就已經有【乘木筏而至】,比唐史記載的【馬來西亞乘木筏而至】來的更早了,

    我們也知道了為何稱為【宮室】的由來,也知道最早不稱為【房屋】,而是稱為【宮】;無獨有偶的1871年馬偕醫師從鹿耳門登陸之後,在1872年於淡水定居,在日記中曾寫過﹝譯文﹞『原住民所居住的房屋是一種木頭墊高,下面空的房屋,防止了地面的潮濕,也可以在下面圈養家禽,比起漢族所居住的房屋易潮濕來的不易生病,多健康』;馬偕醫師雖然沒有指明是哪邊的原住民住所,至少在許多文化上的相似處,出現了關聯。

 寺廟

【寺廟】最早稱呼為【伽藍】就是僧人念經聚集的地方

參考資料

唐朝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大會所,『諸僧伽藍莊嚴佛像,瑩以珍寶,飾之錦綺,載諸輦輿,謂之行像,動以千數,雲集會所。』 伽藍,就有如我們現代所稱呼的寺廟一般。

 

門釘

    「門釘」裝飾,許多人對於寺廟、皇宮建築等等的大門上一顆顆突出的東西感到不解,也是寺廟建築第一個要經過的地方,所以我就從這邊開始講起。現代稱為【門釘】,古代建築稱為【牙頭】、【如意頭】。

參考來源

北宋李誡,《營造法式、營造法釋卷二十》,造軟門之制高七尺以下並厚五分皆為定法,腰華板厚同下牙頭或用如意頭。

     要講解【門釘】就必須先從木工的角度加以剖析,然後再用禮制的方面加以規範,再來區分等級,這才是用古人的眼光來看事情的始末。

    【門釘】從木工的方面來解釋,一扇大門抵擋外來入侵者,要抵擋風雨、抵擋盜賊、抵擋歲月的毀損、更要抵擋重量的壓垮,所以抵擋風雨需要平滑、抵擋盜賊要厚實、抵擋歲月毀損要質量高又要易修理、抵擋重量壓垮要堅固,統合以上所有條件才是所有的需求。

    既然要符合以上所有的需求就必須使用橫向縱向﹝交叉﹞方式,來製作門板,因為縱橫向交叉會讓木門防止變形、也防止外力毀損時候的裂開,只能留下一個洞,不會整片損壞,那麼就必須以3層以上的方式製作,為了要達到毀損時容易更換,門的最下方也是雨水最容易浸濕毀壞的部分,以多片夾層式來製作,更換的時候才不至於耗時、耗力、又耗費金錢,只要將部分毀損的更換即可。所以禁止製作的時候用黏貼的方式,而採用木釘將多層式的門板夾住。

    用現代的說法就是用螺絲鎖起來,相同的道理。

參考來源

北宋李誡,《營造法式、營造法釋卷二》,易重門擊拆以待暴客。﹝這一句話解釋的再清楚不過了﹞

 

    由於門面就是代表屋子內部主人的身分地位,也是代表層級的一種方式,所以們的大小也是有一定的制度,並非有錢就可以採用多大的門。木釘的尺寸、距離、大小都是統一規定,才能方便修理,才不需要又另外定做材料,既然門大門小有一定制度、門釘距離、門釘大小相同,那麼很容易就從外觀看出來主人的身分地位了,那麼要分辨屋主的身分地位,就必須用古代的眼光和思維來看,不可以用現代的眼光和角度來解釋猜測。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用現在的角度來算總共十個,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用現在的角度來算總共十二個。

    天干的數字裡面【壬】是最大陽數,也是跟【人】同音;【癸】是陰數的最大數,也是【鬼】的同音字,所以屋子裡面住的是人=壬,天干相剋裡面【癸剋丁】,所以不會使用最大的數【癸】,因為丁就是男丁,男人的統稱,古代是很講究五行八卦的﹝風水﹞。換成現代說法就是使用【9】來當作縱向的排數。

    再來就要說到橫向的排數,橫向排數是由下往上念,並非由上往下念,所以地支的數字裡面【亥】代表極數,也就是代表【天】數,【戍】就是代表地界的數,也就是【地府】,【酉】是落陰之時,太陽西下的時候,也是代表太廟,代表人死後入土的數;所以再來就是【申】來代表最後的一個工作時辰,也就是在陽間的最大數字,那麼【壬】+【申】=人的最大數,所以才稱為80大壽,因為過了這一天就是進入81最大數字。

    那麼足以代表皇室最高的尊貴數字就是【壬】+【申】= 81,並非現代眼光來說的最大陽數99=81。寺廟是敬拜天神,所以排數為最大數【亥】代表天,【壬】+【亥】= 108;有的是陰廟,敬拜的是地府,所以【壬】+【酉】=人落陰之時,也就是人入地府之時的語意,所以算出來就是90數。

    再來就是區分王公貴族,城門的規格了,高度不變的情況之下,那就只有制定門釘的數量來決定門的寬度,來顯示屋主的身分,剛剛說到陽數最大為【壬】= 9,那麼其次就是【庚】= 7,帶表親王公貴族類了,再其次就是【戊】= 5,代表侯爵官品。古代通常採用數量的形式來表達尊貴和權勢。

    雖然在甲骨文中曾經出現類似九九乘法表的計算方式,但是現代人常常忘記一個觀念,用現代的觀念去解釋古代問題。古代的一零八有兩個解釋;一個是漢朝開始,唐代最盛行的佛教最大數一零八;另一個是早就存在於古代中國的門釘數,

參考來源

《禮記》,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五經》,天子之城高九仞,公侯七仞,伯五仞,子男三仞。

《公羊傳》,﹝有空再補上﹞。

 

除此之外,門的形式也是一種身分的表徵,在外面圍牆邊的第一個門,稱之為【板門】﹝單板窮人家、雙版有錢人﹞,圍牆內房子的大門宋朝的時候已經改稱為【櫺星門】,唐朝之前稱為【烏頭門】,房子裡面的隔間門稱為【軟門】。

北宋李誡,《營造法式、營造法釋卷二》唐六典六品以上仍通用烏頭大門 ~ 唐上官儀投壺經第一箭入謂之初箭再入謂之烏頭取門雙表之義

北宋李誡,《營造法式、營造法釋卷三》烏頭門其名有三,烏頭大門、表揭、現稱為櫺星門。

下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