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5 17:25:51紅蜻蜓

讀書心得-希望 戰勝病痛的故事

作者:傑若.古柏曼 譯者:廖月娟 出版社:天下文化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哥林多前書十三:13
本書的封面是一顆正在發芽,長了綠葉的小樹.正如小樹苗一樣,希望會慢慢長大.有一個故事,一個生病的人看著病房窗口的一顆樹,那樹葉逐漸凋零;寒冷的北風猛烈的吹著,只剩下一片葉子在那邊掙扎.有一個朋友為了他,就畫了一片樹葉在樹上,只為了不讓生病的人沒有希望.如果我是故事中的主角,一定會被朋友的作為所感動的.雖然希望看不到,卻是活下去的必要元素.
很難想像,如果這世界沒有了希望,我們怎麼有活下去的勇氣?作者古柏曼是猶太人,是血液腫瘤科的醫生,卻對”希望”是否影響身心靈有很濃厚的興趣.因為在臨床上的例子,再加上行醫三十年的經驗,所以他深信”希望”對病人復原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因為醫學及科學的進步,某些腫瘤已經不是不治之症,甚至其預後情況不錯.但是如果病人放棄治療的希望,那麼不論醫生的醫術多麼高明,病人還是無法對抗疾病.
最顯著的例子是第四章中”一步一步來”的故事.阿德是個工人,以前參加過越戰,於是醫生用戰場上的戰爭來跟他說明生病的情形,但卻他始終提不起治療的興趣,甚至放棄希望.古柏曼醫生和阿德的太太及住院醫師始終都找不到原因.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原來阿德曾經看過當兵的同袍死於另一種癌症,所以對於治療沒有懷抱希望.後來醫生用另一種方式來鼓勵他,那就是一步一步來,而且隨時可以決定要不要繼續治療,並且和他說明同袍的死和他沒有關係,他有活下去的機會.最後阿德接受治療,雖然也經過一段痛苦的療程,但還是慢慢回復,並且正常的生活.要給自己一個機會,千萬不要放棄希望.
最後作者提到信仰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多麼的大.例如第三章葛力奮醫師在手術台上,用聖經中詩篇的二十三篇來面對每一次的手術.第五章的芭芭拉女士虔誠的信仰讓她有勇氣面對每次的手術和化療,以及生命中最後的旅程.讓我們學習這些勇敢的病人,有堅定的信仰和對上帝的信心,來面對人生中的每一次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