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07 13:53:40不是猴
珈琲時光
一個人冒著雨,衝到台中德安的華納去看金馬影展,
就只是因為一時的衝動以及被侯孝賢吸引住而看了珈琲時光。
108分鐘經過之後,似乎也驗證著大雨應該要澆熄我的熱情才對.....
總覺得太過於平淡而不太好看。
其實後來想想 也不是不好看
而是看完之後 沒有東西 是我可以獲得的
也許這不是我的咖啡時光吧,
我的咖啡時光是充滿思考性啟發性的。
但是若換成站在日本人的角度來看這部片
我想他真的就如新聞所提到評價非常高!
為了紀念小津安二郎百年誕辰之作
所以刻意採用小津安二郎最喜歡採用的手法
就是由生活之間的平淡之事組織成一部電影
這一點侯孝賢作的非常棒,令人完全看不出來是由國外的人所拍的電影(國外指非日本)
果然是寫實風格大師!
角色選的也很有意思,由台日混血的一青窈飾演
懷著也是台日混血的小孩。
另外算是劇情的主軸之一台灣早期的知名作曲家: 江文也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folk/taiwan/people/peo-0208.htm
27歲的那年,得到了奧運的文藝獎 非常有趣
猜想著這會不會是小津安二郎所喜愛的音樂呢?
因為兩個人生活的年代很近,
抑或是另外一種侯孝賢的電影中的魅力,總是能找到台灣以前被遺忘的故事。
可是看似主軸的線索在中間卻中斷了,
而後來的補述,似乎是想讓人清楚的知道江文也這個人,
但是又好像少了些什麼....
現在回想起來,江文也的家庭不也是台灣結合日本嗎
而這跟劇情的中的女主角的背景似乎又代表著某種的結合。
想著,若把這部片名改成"電車時光"也許會更貼切
侯孝賢表示,獨自喝咖啡發呆會想起很多事情,
想起生命中我們認識的很多人,「咖啡時光」的片名便由此而來。
那麼在坐電車的同時,電車時光是不是也會一樣的精采?
還是只是充斥著無奈感以及漫長感?
電影中淺野忠信的一幅畫,很有意思....
就我的觀點而言,中間的人被無可記數的電車包圍著,
而電車是行使中的,是不間斷的,從這一頭連著那一頭。
劇中的一青窈也是,為了來返家鄉和居住地點以及找尋寫作的故事
也被惱人的電車包圍著!要經過很多班次的轉搭才可以到達目的地。
刻劃出日本人撘電車的無奈,時間浪費的來由。
而遺憾的是,我們不是日本人所以所能感受到的東西太少了......
侯孝賢當初極力反對這部片在台灣上映也有他一定的道理在
除了票房的壓力,
以及他卻在記者會上坦言:「我原本不想讓電影上映的。因為台灣看
藝術電影的觀影人口真的不多,要不是身邊的人強力要求,我不會答應。」
,另外我想不同地方的風情習俗也影響著這部電影。
隨著稀疏的笑聲,三兩聲的掌聲之外,滿場的散場人們似乎錯愕著
而劇中的人也終於因為搭上了同一班的電車,故事繼續著......
就只是因為一時的衝動以及被侯孝賢吸引住而看了珈琲時光。
108分鐘經過之後,似乎也驗證著大雨應該要澆熄我的熱情才對.....
總覺得太過於平淡而不太好看。
其實後來想想 也不是不好看
而是看完之後 沒有東西 是我可以獲得的
也許這不是我的咖啡時光吧,
我的咖啡時光是充滿思考性啟發性的。
但是若換成站在日本人的角度來看這部片
我想他真的就如新聞所提到評價非常高!
為了紀念小津安二郎百年誕辰之作
所以刻意採用小津安二郎最喜歡採用的手法
就是由生活之間的平淡之事組織成一部電影
這一點侯孝賢作的非常棒,令人完全看不出來是由國外的人所拍的電影(國外指非日本)
果然是寫實風格大師!
角色選的也很有意思,由台日混血的一青窈飾演
懷著也是台日混血的小孩。
另外算是劇情的主軸之一台灣早期的知名作曲家: 江文也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folk/taiwan/people/peo-0208.htm
27歲的那年,得到了奧運的文藝獎 非常有趣
猜想著這會不會是小津安二郎所喜愛的音樂呢?
因為兩個人生活的年代很近,
抑或是另外一種侯孝賢的電影中的魅力,總是能找到台灣以前被遺忘的故事。
可是看似主軸的線索在中間卻中斷了,
而後來的補述,似乎是想讓人清楚的知道江文也這個人,
但是又好像少了些什麼....
現在回想起來,江文也的家庭不也是台灣結合日本嗎
而這跟劇情的中的女主角的背景似乎又代表著某種的結合。
想著,若把這部片名改成"電車時光"也許會更貼切
侯孝賢表示,獨自喝咖啡發呆會想起很多事情,
想起生命中我們認識的很多人,「咖啡時光」的片名便由此而來。
那麼在坐電車的同時,電車時光是不是也會一樣的精采?
還是只是充斥著無奈感以及漫長感?
電影中淺野忠信的一幅畫,很有意思....
就我的觀點而言,中間的人被無可記數的電車包圍著,
而電車是行使中的,是不間斷的,從這一頭連著那一頭。
劇中的一青窈也是,為了來返家鄉和居住地點以及找尋寫作的故事
也被惱人的電車包圍著!要經過很多班次的轉搭才可以到達目的地。
刻劃出日本人撘電車的無奈,時間浪費的來由。
而遺憾的是,我們不是日本人所以所能感受到的東西太少了......
侯孝賢當初極力反對這部片在台灣上映也有他一定的道理在
除了票房的壓力,
以及他卻在記者會上坦言:「我原本不想讓電影上映的。因為台灣看
藝術電影的觀影人口真的不多,要不是身邊的人強力要求,我不會答應。」
,另外我想不同地方的風情習俗也影響著這部電影。
隨著稀疏的笑聲,三兩聲的掌聲之外,滿場的散場人們似乎錯愕著
而劇中的人也終於因為搭上了同一班的電車,故事繼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