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滬文化交流part3
一早醒來,趕緊打開窗簾看風的強度(沒風是不可能的了),聽著鳴嗚叫的風聲以及看著被吹成快90度的草,心墜落了一下,好像比昨天的風更強呢😨。
但行程還是要繼續,吃完早餐朝著目的地前進—紅羅罩漁村,尋找#離島出走 的創辦人楊馥慈。一位海生海長的澎湖女孩,為尋回澎湖人對大海的情感連結,重現消逝的漁業文化,畢業之後毅然返鄉,決心為家鄉盡一份心力,以澎湖石滬為主軸推廣海洋教育,將快要失傳的石滬構造工法紀錄保存下來。又是一位有故事的青年。
紅羅罩,傳說黃昏時紅霞滿天,似紅羅籠罩整個村莊,因此得名。紅羅罩的潮間帶面積非常寬廣,生態也相當豐富,而這還擁有亞洲最大的養殖場,能夠想像石滬的漁獲量應該也不會少。
廢話少說,我們今天是來取經的,來到石滬區,師傅盡心的講解與示範,理事長與康哥也立即現學現賣,跟著操作起來,雖說澎湖的玄武岩石塊與我們新屋的鵝卵石完全不同,但原理亦是有共通之處,比如根據潮夕與洋流來選地,以及因應水流來如何固定石塊等。
在瘋狂的東北季風中結束紅羅罩的學習交流之旅,匆忙的趕去澎湖科技大學拜訪石滬專家李明儒教授,上了一堂寶貴的石滬課,在此特別感謝百忙之中為我們上課的李教授🙏。
晚上非常有幸受邀參加了109澎湖青年農漁事論壇,海洋,生態,食農,土地,青年,回鄉。青年是其中最年輕的元素,充滿活力,知識,創意,理想,抱負,而這些正是每個青年的家鄉所需要的。
家鄉有你熟悉的土地,熟悉的環境,有你牽掛的父母,兒時的伙伴。家鄉老一輩的文化技藝,在地資源,需要年輕人來傳承與創新。你的創意可以活化地方,同時也能成為你的事業。
而幸福并不一定是在繁華的都市與霓虹的深处。古人雲:"粗茶淡飯三餐喜,不羡朱門富貴人。"家鄉的簡單也是幸福的所在。
新屋愛鄉協會,歡迎有理想有創意的年輕人加入,只要你來,必有用武之地。
上一篇:石滬文化交流,par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