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2-20 10:29:00光畫

米開朗基羅大戰許瑞德

米開朗基羅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大藝術家之一,而且在當時社會,藝術家是全能的。大衛像的雕塑,創世紀的教堂壁畫,以及鼎鼎大名的聖彼得教堂都有他的參與。

雕塑家、畫家、建築師諸多身分集結於一身,想像一下,朱銘、張大千、貝律銘三者合一的樣子。這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甚至是科學家,達文西在遙遠的年代已經設計出熱汽球了( 想像把李遠哲加進來合體 )。

李家同最近對大學生通用知識的缺乏( 米開朗基羅是忍者龜 ),感到相當憂心。只能說,現在的社會沒有需要這樣的通識人才,環境培養不出這樣的人,普世價值沒有給我們這樣的觀念。

最主要的一點,工作導向的學習態度已經把大學變成職業訓練所,試想,如果自己跑去念阿拉伯語文學系,即使是政大這類名門學校,家人不免還是擔心孩子的出入。難道我不可以喜歡阿拉伯文化嗎?如果世界文化史上面少了阿拉伯人,那"0123456789"是什麼呢?

有位學弟,起先唸建築系,並學習攝影,後來轉學去拍電影了,他說畢業後並不一定從事電影相關工作。直覺的想法是,那這段時間培養的這些"技能"豈不是有些可惜!唸書豈止培養技能而已?

通用知識可使我們的生活更豐富,能夠更多元的認識這個世界,想想看魔戒、駭客任務,這些電影描述的世界不只是"上流美如花"而已,導演詮釋電影,演員詮釋電影,觀眾詮釋電影,在各種不同的角度去欣賞( 社會學角度、心理學角度、文學角度、建築學角度 ... ),都有不同的感受。

昔日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今天天下事大概就只有吾等生活的這個城市,甚至是選台器選得到範圍罷了。

我就是會看西洋建築史,想對都市地景有所認識,讀哲學家的思想,嚮往奇特的巴洛克年代,夢想重建四合院的風格。不好意思,我是大傳系畢業,現在是程式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