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4 02:01:24沛緹

遙想我在土耳其的日子




星期五晚上總是很多講座讓我放棄上舞蹈課。這次上的是土耳其歷史、政治情勢、難民遷徙反而是旅遊部分沒那麼吸引人。

這是土耳其地圖



政治情勢

歷史情結
歐盟態度

難民處理

政變原因

亞美尼亞大屠殺

土東庫德族

以上都是我們很關心的話題










主講人: 
Alper Ugur

祖先是高加索喬治亞人,現在故鄉是東土耳其與喬治亞交接處。
這幾天來到台灣。
我們特別邀請他來與大家分享他的「土耳其」。

古羅馬人稱這塊土地為小亞細亞,自亞洲延伸到地中海,對於在他們之前就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他們稱她為安納托利亞(Anatolia)-母國之意;1923年在阿塔圖克(Ataturk)的領導下,這個國家便成為土耳其(Turkiye),意指土耳其人之地。約有台灣的22.9倍大。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爾幹半島的東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

現代土耳其人原為塞爾柱突厥人的一個分支,11世紀左右由中亞一帶遷入小亞細亞,與當地人融合。1299年,奧斯曼帝國建立,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滅東羅馬帝國,16世紀達到鼎盛,統治區域地跨歐、亞、非三大洲,17世紀開始衰落。19世紀末,奧匈帝國積極向奧斯曼帝國擴張,加劇了奧匈帝國與俄羅斯帝國在中東的爭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加入同盟國作戰,1918年戰敗。根據《凡爾賽和約》,土耳其喪失了大片領土。1919年凱末爾發動民族解放戰爭,1923年10月29日成立土耳其共和國。

三千餘年來,愛琴海邊的土耳其及半島一直是不同文明的角逐之地。從特洛伊戰爭到到驍勇善戰的亞歷山大帝;從基督教東羅馬帝國到伊斯蘭奧斯曼帝國到十字軍東征;從列強割據到凱末爾將軍的革命改革。戰爭的史詩不停地展演。人性的高貴及黑暗面在商業利益及政治野心的衝突中,一幕接一幕的演出。斑駁的戰火傷痕,古老的預言,塵封的記憶,多少風華與歲月的痕跡,幻化為風裡的灰燼,一切都靜止交會在這裡,持續綻放著光芒與新的生命。 古人雖早已遠去,留下的遺跡卻足以讓後人永遠緬懷欽佩。

朋友們,但願我能與你分享我的國家!






的確土耳其能旅遊的地方只有中西部且坐過熱氣球後也沒有心願未了一定要再去的壓力。可是我真的很懷念土耳其沉靜氣氛 (伊斯坦堡除外) 那是一種坐在車上看到乾淨美麗具有歷史感的城鎮 & 清真寺會心生想住在這裡一段時間求心靈平靜的渴望。

其實去土耳其前看了幾部相關電影但發現這都與我在當地經驗的完全不一樣。

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從土耳其& 希臘旅行回來後,曾寫下對當地的感覺成了一本遊記 <雨天炎天> 以下是節錄他的心得:
 

『從那個時後開始,我便對土耳其這個國家非常感到興趣。原因何在我自己也不清楚。吸引我的,應該是空氣的性質吧。那裡的空氣,與其他地方都不一樣,令我感覺到含有某種特質。不論是肌膚之親的感覺、味道、顏色,一切的一切,與我以往所呼吸的任何空氣都不一樣。那是種不可思議的空氣。
旅行這件事的本質就是吸進空氣吧,當時我這麼認為。
記憶恐怕會消失吧。
風景明信片會退色吧。
可是空氣會留下。
至少,有某種空氣會留下。』



附上土耳其官方旅遊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