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23 15:56:00徐江屏

回歸法律才能解決問題

  連戰的一句「疑雲重重」成了眾集在凱達格蘭大道上的這場群眾運動合理性的主張,激情而憤怒的要求政府要全面而立即驗票。站在中道的立場(如果這還是泛藍所堅持「安定繁榮」的主調),以群眾的力量要求政府踰越法律的制約而導向行政驗票,應屬可以理解的要求,也可免除社會中至少一半人對這次選舉到底公不公平的疑慮。但在廣場上一味搧動群眾情緒忘情謾罵與攻詰,質疑槍擊疑雲,質疑選舉做票,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總是少了點該有的說服力。

  如果政府高層所算計的是要泛藍糾集群眾力量「自行毀滅」,我總以為因此將少了些政府應有的擔當及解決問題的誠意。行政院把解決群眾久久不散的責任太向馬英九及台北市政府的方向推,恐怕也不會贏得太多人的認同。不要忘了馬英九所贏得的同情與恩寵是跨族群的(相對與連戰及宋楚瑜),太多而露骨的權謀算計將會失掉政府目前正最缺乏的認同與信任。說實在的,陳水扁應該比連戰更早一步表明願意溝通的立場,從群眾運動起家的應該了解群眾的力量與訴求應如何化解,而不是坐享其成。此刻正是陳水扁展現泱泱氣度的時刻,任由媒體無盡的猜測及耳語恣意的傳佈,絕對不是上策。

  連戰說群眾已非他所能左右,如果不是閃避政治責任的遁辭,至少說明了這場抗爭或許已經超過主事者當初的預期,但社會必須付出的成本與代價,要真正找到該負責的人,恐怕又會淪於各說各話及各自闡釋的地步。群眾運動當然會面對動員力量匱乏的困境,但政府應該也了解,相對於政府的消極回應,在一般大眾的社會觀感上,恐怕也得不到什麼好處。

  支持綠營的群眾恐怕也正在蓄積一股隱隱作動的力量,要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反制,這是目前媒體一直忽視的層面,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尤其是站在宣傳車上不斷鼓動民眾的政客們更應該冷靜省思。就算327真的鼓動泛藍的支持者上了街頭,渲洩了情緒,另外支持泛綠的選民又情何以堪?如果這股力量強力反撲,所要付出的恐怕不是台灣未來無盡的動盪,更是沒人能承擔得起的對台灣無情的撕扯與分裂。

  厭惡極了泛藍一味強調這場選舉「做票」的控訴,充其量目前藍營所揭示的所謂證據,看來都只是屬於選務瑕疪的層次,拉高不到所謂「做票」的具體事證。《紐約時報》的報導(如果國內媒體都各有「立場」,就姑且看看國外媒體的報導)也表示泛藍目前對「做票」的指控缺乏具體的事證,換言之,目前所呈現出來的狀況,是先指控這次選舉「做票」,然後再找證據。要說服人恐怕還得多加把勁。尤其不能接受昨晚連宋所舉行的記者會全程以英文發音強調向國際媒體控訴。當選前一味質疑扁政府聽從美國政府沒有自己主張之際,現下將國內問題要以訴諸國際輿論,挾洋自重,所挑起的仍是那股隱隱作動的族群神經。泛藍不能忘情的依舊是政治落寞貴族根深蒂固的優越感。

  司法到底是能獨立運作?還是依舊仍為政治所服務?站在宣傳車上的泛藍政治人物應該靜下心來想想。政治的問題當然要用政治的方式來解決,但在屬於法律層面的論述,能不能跳脫情緒挑動的激越,回歸司法該有的尊嚴與堅持,說些合於法治精神的主張。選票都查封了,晚一兩天驗票,讓驗票有法律基礎,是不是更能讓這受盡傷痛的社會,有個回復療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