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15 17:53:53ka cheng
《伊沙貝拉》慘不忍睹
看過彭浩翔導演的《伊沙貝拉》,真是慘不忍睹,兩個小時的片子感覺好像看了四個小時,一個「悶」字都不足以描述那份無奈,《伊沙貝拉》的時空背景設在澳門回歸中國大陸前的夏天,這對故事的主題到底有何作用?除了方便合理化片中的視覺與聽覺情調之外,別無其他。「Isabella」又代表了些甚麼?「Isabella」是母親、女兒、情人與及梁洛施本人的多重身份重叠,在我看來這只是一個故弄懸虛的符號編碼遊戲,不論叫「Amy」或「Mary」對全片的主題或是男女主角之間的發展都沒有影響。整部片子我給予三個評語:1「半桶水」、2「扮晒野」、3「馬虎了事冇誠意」。
1「半桶水」:不論打燈、構圖、鏡頭運動、色調等視覺元素都抄足王家衛的《花樣年華》,要學《花樣年華》本來都不是壞事,但最慘的是學得「半桶水」,只學到皮毛,並沒有學到王氏最核心的技法,先不管《花樣年華》的「戲」如何薄弱,但至少王家衛玩得有型有格,情調氣氛與主題還可以勉強地有點連繫,而在《伊沙貝拉》之中的「戲」同樣薄弱,整體的懷舊情調卻與主題則是毫無關連,如果把這個故事放到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成立的話,又為何要做出那些懷舊情調呢?
2「扮晒野」:《伊沙貝拉》中男女主角之間的戲都很「沉默」,很多時候他們都無言以對,這是因為梁洛施根本不會演戲,香港的導演最拿手的一招就是叫那些不會演戲的演員沉默以對,一味扮COOL,然後配以哀怨動人的音樂,加上懷舊濃郁的視覺元素,把主角內心的情感投射出來,簡言之就是音樂已經傳達了演員該演的東西,那演員就不用演了,這一招套在梁朝偉身上或許有效,因為梁朝偉仍然可以從中挖掘一些內在的東西,但套在梁洛施身上就慘了,這只會對觀眾造成疲勞轟炸,每當導演越想把梁洛施內心的情感投射出來時,觀眾就覺得她越「扮野」(裝模作樣),因為她本來就不會演嘛!她的所謂演技就立即「見底」了。
3「馬虎了事冇誠意」:《伊沙貝拉》要講的就是兩個「看似」是社會邊緣人的男女之間模稜兩可的愛情故事,觀眾要看的就是導演會如何去經營這段關係,片中最馬虎了事的兩個部份就是杜汶澤的回憶戲以及杜的情人們找上門與梁洛施一起爭男人的戲。杜汶澤的回憶戲是描述當初與梁母親年青時一起去醫院的部份,這個部份安排得輕描淡寫,一點都不深刻,我看不到這些回憶對喜歡一夜情的杜汶澤到底有多重要;杜的情人們找上門與梁洛施一起爭男人的戲也很馬虎,第一是在沒有前因後果的情況下,那些女孩們為何會那麼喜歡又肥又老又只會一夜情的杜汶澤?第二是導演竟然用這部份的戲來表達梁洛施有多愛杜汶澤,安排五六個女孩找上門與梁洛施鬥嘴、鬥喝酒,說些會使對方生氣的台詞,這完全無法說服觀眾到底梁洛施有多愛杜汶澤。其實導演可以用無數種方式去表達梁深愛著杜,但導演竟然用了如此便宜(cheap)的方式去表達,難道導演的功力只到這裡,我的看法是彭浩翔並沒有誠意去經營這段關係。
總結:一切都是為了情調
澳門破舊的建築場景只是淪為一種視覺元素,對角色內在的情感投射並沒有直接的關連,對描述男女主角之間的關係也沒有幫助,只是為了情調而情調。在音樂上選用Fado也是同出一徹,Fado原文來自拉丁文 Fatum ,即英文 Fate,是命運的意思,從十九世紀初流傳至今的城市民間音樂,以獨唱加兩、三件彈撥樂器伴奏。在日常咖啡館、酒館等所表演的Fado,則融合了葡萄牙人的情感,傳達出一種相思、鄉愁的情緒。在《伊沙貝拉》中導演用如此濃烈的音樂去傳達梁洛施的內在情感,實在太過火了,因為男女主角之間的關係還沒有去到如此深刻的地步,導演心知梁洛施根本無法去演這個角色,也心知這段關係並不深刻,只好加重視覺與音樂上的元素,堆切些情調出來,為電影配樂的金培達還意外得了柏林影展傑出個人成就銀熊獎,這對香港的電影發展或許有鼓勵作用,但長遠看來可能會造就出更多裝模作樣的「情調電影」,彭浩翔如果有心要放下過去操弄電影類型的技倆,就要實實在在地由角色出發,更加細心去經營角色與角色之間的關係。
1「半桶水」:不論打燈、構圖、鏡頭運動、色調等視覺元素都抄足王家衛的《花樣年華》,要學《花樣年華》本來都不是壞事,但最慘的是學得「半桶水」,只學到皮毛,並沒有學到王氏最核心的技法,先不管《花樣年華》的「戲」如何薄弱,但至少王家衛玩得有型有格,情調氣氛與主題還可以勉強地有點連繫,而在《伊沙貝拉》之中的「戲」同樣薄弱,整體的懷舊情調卻與主題則是毫無關連,如果把這個故事放到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成立的話,又為何要做出那些懷舊情調呢?
2「扮晒野」:《伊沙貝拉》中男女主角之間的戲都很「沉默」,很多時候他們都無言以對,這是因為梁洛施根本不會演戲,香港的導演最拿手的一招就是叫那些不會演戲的演員沉默以對,一味扮COOL,然後配以哀怨動人的音樂,加上懷舊濃郁的視覺元素,把主角內心的情感投射出來,簡言之就是音樂已經傳達了演員該演的東西,那演員就不用演了,這一招套在梁朝偉身上或許有效,因為梁朝偉仍然可以從中挖掘一些內在的東西,但套在梁洛施身上就慘了,這只會對觀眾造成疲勞轟炸,每當導演越想把梁洛施內心的情感投射出來時,觀眾就覺得她越「扮野」(裝模作樣),因為她本來就不會演嘛!她的所謂演技就立即「見底」了。
3「馬虎了事冇誠意」:《伊沙貝拉》要講的就是兩個「看似」是社會邊緣人的男女之間模稜兩可的愛情故事,觀眾要看的就是導演會如何去經營這段關係,片中最馬虎了事的兩個部份就是杜汶澤的回憶戲以及杜的情人們找上門與梁洛施一起爭男人的戲。杜汶澤的回憶戲是描述當初與梁母親年青時一起去醫院的部份,這個部份安排得輕描淡寫,一點都不深刻,我看不到這些回憶對喜歡一夜情的杜汶澤到底有多重要;杜的情人們找上門與梁洛施一起爭男人的戲也很馬虎,第一是在沒有前因後果的情況下,那些女孩們為何會那麼喜歡又肥又老又只會一夜情的杜汶澤?第二是導演竟然用這部份的戲來表達梁洛施有多愛杜汶澤,安排五六個女孩找上門與梁洛施鬥嘴、鬥喝酒,說些會使對方生氣的台詞,這完全無法說服觀眾到底梁洛施有多愛杜汶澤。其實導演可以用無數種方式去表達梁深愛著杜,但導演竟然用了如此便宜(cheap)的方式去表達,難道導演的功力只到這裡,我的看法是彭浩翔並沒有誠意去經營這段關係。
總結:一切都是為了情調
澳門破舊的建築場景只是淪為一種視覺元素,對角色內在的情感投射並沒有直接的關連,對描述男女主角之間的關係也沒有幫助,只是為了情調而情調。在音樂上選用Fado也是同出一徹,Fado原文來自拉丁文 Fatum ,即英文 Fate,是命運的意思,從十九世紀初流傳至今的城市民間音樂,以獨唱加兩、三件彈撥樂器伴奏。在日常咖啡館、酒館等所表演的Fado,則融合了葡萄牙人的情感,傳達出一種相思、鄉愁的情緒。在《伊沙貝拉》中導演用如此濃烈的音樂去傳達梁洛施的內在情感,實在太過火了,因為男女主角之間的關係還沒有去到如此深刻的地步,導演心知梁洛施根本無法去演這個角色,也心知這段關係並不深刻,只好加重視覺與音樂上的元素,堆切些情調出來,為電影配樂的金培達還意外得了柏林影展傑出個人成就銀熊獎,這對香港的電影發展或許有鼓勵作用,但長遠看來可能會造就出更多裝模作樣的「情調電影」,彭浩翔如果有心要放下過去操弄電影類型的技倆,就要實實在在地由角色出發,更加細心去經營角色與角色之間的關係。
我覺得呢齣戲是為了拍給外國人看了.
拍出來的澳門太不像澳門了, 整齣戲好似沒有出現過一幢大廈,全部都係舊樓唐樓,特登將澳門拍得很舊的樣子. 與彭浩翔之前的作品太不同.有d扮藝術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