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1 17:52:16wen

閱讀筆記《 凡活著的盡皆幸福 》法頂箴言集 / 柳時和 編著

閱讀筆記《 凡活著的盡皆幸福 》法頂箴言集 / 柳時和  編著

作者:法頂 / 原作,柳時和 / 編著
譯者:盧鴻金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80509


內容簡介

 「法師和我雙掌合十,敬謹地向『月光菩薩』祈禱。不是有句話說:『十五之月,傾聽眾願』嗎?我為法師的健康祈禱,盼望他能像現在這樣,永久引領我們。我們都感受到天地的快速運行。不多時,月亮已然升到山峰之上,以它特有的表情,俯視著眾生的世界。回房之前,我問法師祈禱了些什麼,法師回答:

  『我祈求,凡活著的,盡皆幸福。』」

  「不要跟隨心走,要成為心的主人。」

  「只有完全捨下的人,才能完全地獲得。需要一個,就只拿一個;拿了兩個,就連珍惜之心也會失去。」

  「幸福的秘訣,絕不在於擁有多少需要的東西,而是在於能夠從不需要的東西裡,獲得多少自由。」

  「我們應該畏懼的,不是老去,而是腐朽的生命。」「人的目的,不該是豐富地擁有,應該是豐盛地存在……

  身為禪師、自然主義思想家與實踐者的法頂,青年即出家,一生多半獨自在深山草茅中修行。被稱為「韓國梭羅」的他,聽到他的名聲而來求見的人與日俱增,他便遷往更深的山裡,依然過著遺世獨立的生活,僅透過每月一篇文章與世人溝通。這本箴言集,正是從法師超過三十年間所寫的一篇篇散文、偈語中精選出來的。以如同詩歌般的短句,凝結成百多個主題,揭示到達「無所有」、「自由」、「單純」、「簡素」、「獨處」、「沉默」、「真理」的道路,並在字裡行間,點醒我們對於「存在」的省思,經由每一瞬間的誕生,活出更圓滿的生命。

  這本箴言集,不像其他書,讀完一遍就可以闔上了。相反地,這是一本即使無法馬上讀完,也要長久擺在身邊的書。它絕非單單一本書,而是經常陪在身邊的修行同伴,因為「法頂」這個名字,本身就已然是山,是草茅,是清淨,會讓我們無論身在何處,都毫無罣礙,充滿自由。  

編者簡介

 

柳時和

  一九五八年生於韓國忠清道,為韓國著名詩人與冥想修行者,與小說家李文烈並列為韓國最受歡迎作家。著有詩集《即使你在身邊,我還是思念你》、《比目魚之愛》,箴言詩《如果當時早知道的話》,療傷詩《愛吧,就像不曾受過傷》,散文集《人生教給我的》,印第安酋長演說文集《我為什麼不是你,而是我》,印度旅行記《天湖之旅》、《地球行星的旅者》等,編有法頂法師文集《山中花開》。譯作則包括:《開啟心靈的101個故事》、《西藏度亡經》、《和諧的人生》、《達賴喇嘛的幸福論》、《寬恕》等。

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雯子的摘錄筆記

人,是為了幸福而誕生存在的 柳時和

曾經有一名女子。

她全身上下明顯瀰漫著深度的悲傷。失去獨子的苦痛無處宣洩,她只能用淚水澆灌心田,雖然眼淚並未流淌出來,但她所說的每一句話、強忍悲傷咀嚼食物的情景,與哭泣並無二致--悲傷如果太深,一切的動作都將成為哭泣。

從外表看來,似乎不曾發生任何事情,也沒有什麼安慰的訊息傳遞,女子的臉龐卻明顯開始浮現出定靜平安的氣息。彷彿是在搖晃的眼淚之海,透露出了一縷平和之光,而水波開始反射彼道光芒一般。

走出屋外,在初春陽光遍灑的寺廟庭院散步,女子依舊走在法師身旁,她的臉孔突然出現些許紅暈,光輝歷歷可見,那該是她迎接逝去的靈魂再次復活的瞬間吧。眼中雖然還噙著淚水,然而已不能說是悲傷的淚水了,因為其中還混雜著傷痛被治癒的安心,以及對此表示感激的眼淚。

回教神秘主義詩人魯米(Jalaluddin Rumi)曾經寫道:

人的存在就和旅店一樣
每天早上都有新的客人來到
喜悅、絕望、悲傷
以及,瞬間的領悟等等
都會像無法預期的旅客一樣到來

用心歡迎、面對這一切吧
即便他們是悲傷的群眾
粗暴地把你家搗毀
甚至把所有傢俱都拿走了

就算是這樣,還是要尊敬每一個不同的客人
因為,他們或許是為了帶給你嶄新的喜悅
而來清掃你家的也不一定  

之一  幸福的秘訣

如果只是執著於某個面向,執拗地認為那就是全部的話
我們就只能被關在那一方水坑之中
如此一來,不免就會像那灘死水一樣,逐漸發臭

放下,並且脫離,方才能活出自己
一次又一次地活出自己
從老舊的面具、藩籬、陳腐的思維之中釋放自己
這樣,才能夠真正地重新開始

無論你如何貧窮,只要有心,就一定能分享
當你能夠與人分享源頭之心時
世間物質自然如影隨形般,追隨而至  

之二  活出自己

人若是陷於不安與悲傷
則必定還被羈絆於
早如迅風遠颺的過去時光之中

又,人若因為害怕未來而輾轉難眠
那麼,他只是在預支
還沒有到來的時間罷了

如果昧於過去或未來
當下的生命將為之滅絕
用更直接的話說
其實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
一切只是當下
 

之五  每日如新

幸福,究竟是什麼東西?
雖然有外來的幸福
然而,從自己內心發散,宛如花香綻放的
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絕不是從「多」和「大」來的
而是從極「少」且「小」之處
感受到平靜的喜悅
或體會感激之心
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之二十  心,只有一個

心要清明、透徹,才能安定、寧靜
心的平和安定
才是到達幸福、自由的捷徑

 

之二十一  朋友

相見,一定要有思念相隨
沒有思念相隨的相見
一定會日益凋零、枯萎

真正的相見是相互之間的發現
假使沒有靈魂的震動
那就不是相見,只是一時停下腳步而已
為了那樣的相見
必須不斷的修整自己

 

之三十  因緣與相見

禪家曾言
時節因緣具足,才會相見
在此之前,雖然具備了
可以見面的種子或原因
但假如時節不對,就不可能見得了面

具備了可以相見的潛力或可能
時節因緣到來,才可能見面

 

之四十三  回心

鬱結的事物一定要解開
若此生不能解開
我們將無法知道要繼續到何時

 

之四十五  懷念的人

我們真正應該見的
是自己懷念的人

無論近在身邊或遠在天涯
我們應該要和讓我們
思念湧動的人見面

如果僅是思念卻無法見面
生命將會出現陰影
然而,沒有思念的相見
多半只是機械式的相對
會慣常的拂袖而過

慣常的相對與拂袖而過
都不會有心靈的迴響
見面也不是見面了

 

之九十五  在一起

希望在一起
終究是希望而已
本質上
人只是不得不單獨存在的個體

每個人由於業力不同
意念都各不相同
行動也無法一致
隨著因緣相聚
一旦緣盡,就此離散
因緣的主宰不是別人,乃是自己

 

之九十九  簡樸,更簡樸些

空白和空間的美麗
就在單純和簡樸之中

人不管是什麼,只想填滿
而不想全然放空
只有放空,才可能有靈魂的迴響在其中
我們卻總是不懂得放空,只執著於擁有
只有放空,新的東西才可能進入

捨棄所有的東西
拋棄每一個念頭,放棄所有的時候
靈魂的回音才會真正的響起

放空,從所有執著脫離
不執著於何地,全部放空之時
那種單純的充足感,就是極樂

 

之一O  道伴

真正的道伴
是我靈魂的面孔

也是我內心希望的應答

為了道伴低沉祈禱之時
兩個靈魂合而為一
因為光亮透明
彼此映照的緣故

與那樣的道伴之間,即使無語
所有的思索、願望和期待
都可以透過無聲的喜悅交流

此時,眼和心
才可以越過時空合而為一

 

之一O  因緣

所謂因緣
就如同心田裡灑下的種子一樣
從種子中萌發新芽
伸展嫩葉

所謂因緣
就是這麼微妙的糾結

 

之一一六  超越擁有的自由


讓我的內心更溫暖、更新鮮
更慈悲
也是思考我為何喜歡對方的機會

 

之一二八  每日一思

踏上旅途,就會感覺自己靈魂的重量
一生走來,如何做、做什麼
觀照自己內在的面貌
旅行不是單純的興趣
而是自我整理的嚴肅歷程
也是發現全新生命意義的契機
同時也是跟這個世界告別的練習

 

如果想穿新衣
首先就要把舊衣脫掉
如果不把舊衣脫掉
是無法穿上新衣的
如果想和所有的道路交流
就不該被任何一條路所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