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4 02:51:40狗骨頭

轉貼:剩不到200隻 「媽祖魚」瀕臨滅絕



(圖片由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研究員楊世主提供。)


[2007/01/29 中國時報/社會脈動/A12版]

 

【林修卉/台北報導】

  「媽祖魚剩不到二百隻,再不設法搶救,就要絕種了!」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研究員楊世主昨日拿著出海研究資料,呼籲政府正視危機,以免台灣獨有的白色海豚滅絕殆盡。

  媽祖魚是非常珍貴的保育動物,須生存於淡水與海水混合環境,主要棲息地位於苗栗到嘉義段河川出水口離岸約五公里處。因為數量稀少,只有少數漁民偶爾看到,過去學界甚至懷疑這類白海豚是外來物種,不敢確定為台灣本土動物。

  民間相傳白海豚是媽祖化身

  漁民多半在初春三、四月海浪平靜時,發現白色海豚蹤影,此時恰逢媽祖誕辰,民間相傳白海豚是媽祖化身,也有傳說認為白海豚是媽祖飼養,因此被稱為「媽祖魚」。媽祖魚正式名稱為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太洋駝海豚,學名Sousa chinensis,出生時呈灰色,青少年期體色變淡,布滿藍灰色斑點,成年後全身轉雪白但有時呈粉紅色因此又有「粉紅海豚」之稱。

  楊世主表示,自二○○二年起,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和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全力合作,針對馬祖魚棲地及生活習性進行研究,四年來確定找到四十九隻。依此推估,台灣目前約有四十九至二百隻,但最可能的數目是一○二隻。

  高達三分之一身上都有傷痕

  「媽祖魚的個性較害羞,不像花東海域的鯨豚蹦蹦跳跳」,楊世主說,直到確定人類的善意後才會靠近,在研究船旁邊游來游去,一隻隻白色的海豚襯著藍色海水,「真是漂亮極了!」

  研究小組針對四十九隻媽祖魚進行個體辨識,發現高達三分之一的媽祖魚身上都有明顯撕裂傷與疤痕,的新鮮傷口可清楚看到背鰭上的魚油。楊世主表示,初步研判可能是媽祖魚誤觸漁民的刺網,爭脫時被繩網撕裂。楊世主指出,台灣西海岸填海造地造成棲地消失、水質污染,嚴重影響媽祖魚食物來源。且過度的漁業撈捕行為,輕則造成刮傷,重則危及生命。

  位處開發案出海口直接衝擊

  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陳秉亨指出,媽祖魚棲息地剛好位於幾個重大開發案的出海口,施工低頻震動造成牠們的聲波器官嚴重受損致死。台灣環保聯盟秘書長何宗勳痛斥,主管機關農委會對未經環評的經建開發與失當的漁業行為竟悶不作聲,令人相當憂心。

 

 

tbaal 2013-05-16 22:55:39

又悶又熱的天 真煩!!

阿 Han 2008-12-14 12:44:53

生物的演進絕跡.
在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變化中.
往往都是弱勢首當其衝.
追根究底還是要怪人民自己的無知.
還有大有為的全力執行者.
希望牠們能生存下去.^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