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3 00:31:56湘羽

「綠野」的記憶

 

 一個多月前上網瀏覽新聞,發現聯合新聞網「兩岸快譯通/香波=洗髮精」寫道:

在大陸的超市賣場裡,有時可見名為「香波」的清潔用品,即台灣所稱「洗髮精」,取自英文Shampoo的直譯,現更多叫洗髮水、洗髮液、洗髮劑。


 「香波」一詞,就這樣將往昔中重新被喚起。

 小時候曾有一種名為「綠野香波」的洗髮精。福利中心位在山隴另一處舊街口,豎起「○○○營站」水泥標牌內,憑購買證才能進入。在物資管制的年代,購物採配額方式供給,玻璃櫃內與店員後方貨架上的物品,每戶每月只能依點數配買,衛生紙一袋、味精一盒、牙膏一條、肥皂一條、奶粉一罐、蚊香一桶、醬油一瓶、洗髮精一瓶、辣椒醬一罐、餅乾兩包

 因家裡有過這種綠色的洗潔液,在夏季洗過,格外清涼宜人。受到前線軍管之限,不到二十吋的黑白電視機,頻道只能收看華視,週末下午歌唱節目「陽光、綠野、攝影棚」帶動著新潮流行風廣告時段播放三陽野狼125主體歌曲「我從山林來越過綠野」,也是帥勁暢快的時代表徵。三者組成了當時我對於「綠野」的記憶。

 在禁錮的國防邊境,那個世代的童年是沒有童話。當你稍能懂上一些知識時,便被學校灌輸道德訓示、反共愛國的要義。一直到我返鄉,時代解禁,因工作關係才接觸到有個叫作「綠野仙蹤」的童話故事。

 隨著年歲增長,見識稍多,「綠野」已不僅止童年的印象符號。人事易見滄桑,主唱「越過綠野」廣告歌的李泰祥,主持「陽光、綠野、攝影棚」的高凌風,恰巧也都在今年離開了這一個過往被稱為福爾摩莎的綠野之島

 

圖片取自:
http://heeroc.pixnet.net/blog/post/22808540-尋找一種記憶中的味道-【上】綠野香波-orig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