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8 01:21:54湘羽
塔邊的一晚
這一陣子夏日出縣小旅行,返鄉又去了一趟東莒,內心對近期歷經的世事小有感觸。
大半年了,看多了一些算是熟識的人每天在臉書上做浮面的展現,所以每個一段時間我便自然的清了一些所謂朋友的名單;幾個小時前,也暫時取消本台與facebook的文章同步發布,來測試一下不靠fb管道,一天到底會有多少人願意來這個文字後院瀏覽?
人在風中甦醒,想到經抱持憧憬的歲月已漸漸不在,幾經磨蝕,人生標的也模糊與稀薄了。
走過將近三週的時間,終於能有一個人在電腦前靜思的夜晚,這一段時間內,令我難忘的事:在東莒燈塔看著光束旋照當晚,如七年前參與「熾坪隴任務」後隨手留下的夜景,南風沁涼,帶勁襲人,在山丘上望著頂上滿天的星斗,思量天地悠長…
人們,總偏愛或絢爛美麗 或雕欄玉砌的前院風光
後院...卻是人氣指數之外的真實寫境
有昭華前輩這樣的有心人引路..有"好友"如此...也就夠了。
標題:東莒的一晚
作者:文/湘羽
時間:2003.08.17
--------------------------------------------------------------------------------
人在夏季裡,作息變得失序,午夜二、三點有時失眠,無法沉睡。想起一週之前,我在東莒的夜晚。
那個下午,我和雪泥夫婦隨車掠過大坪邊綠葉亮著金光的林道,轉過黃泥飛揚的彎弧路面,到了福正。我喜歡稱那裡是「滬裡」,因於海天之際一條棕黑色長堤。
當日活動散場,還留下幾簇人潮,赤足在沙灘上,試著掇拾幾粒花蛤,一無所得。回岸邊,繞過白馬尊王廟,陽光西向偏移,熱度消退中,和風習習,頗像〈我所知道的康橋〉引出的「卻上輕輿趁晚涼」的情景。滬裡的景致,與我從圖像上曾見的劍橋殊異,幾面牆垛上,層層的花崗石紋理,透過日光照拂,黃橙參差的塊面,以林銓居形容芹壁的話來說,是一種「光陰的質感」,也猶似幾分托斯卡納的鄉居況味。
我的行旅一直沒離開過中國,此處對歐遊歸來,尚處於熱衷拍風景明信片的雪泥兄來說,仿如走在許多義大利的田野小山城,我也記不牢他們說的那串地名。
步上長階,大沙灘從滬裡繞到澳正,湛藍的海灣,被柔藍的天空與鵝黃的沙岸包夾,思緒就像一尾魚,游進海洋。背後山頂的白色燈塔視覺上被天空壓低了,綠色的菅芒叢裡,翻動著金黃的穗浪。行經陳行鑫岳母家門口,漂流木搭乘的鏤空棚架,頗像王家衛電影中歐陽鋒在沙漠中的小棧。往老私塾的路上,光影把這寂靜的小巷分割成白、藍、棕、黃四種色調。忘卻了聚落的百年歷史,眼見之處便有充填不完的異國懷想。
向晚時分,為了尋訪吳尚霖在島上的蹤影,讓劉議員驅車往大埔,繞下新鋪石階到澳口,無法尋得。回坐面海木亭,人沐輕風,雙眼靜合,古人曾說「風乎舞雽」,不過如許!
牽罟的夜晚,觸發著畢旅時與同學在墾丁逐沙而行的思想。夜燈下走回大坪街廊,只能用歌坊消磨多餘的時光。
穿過華美商店的樓層迷巷,寄宿頂樓。雖然我與東莒之間不算陌生,但每初到異地的旅夜,總一夜難眠,不全然是歌坊裡香片的咖啡因發酵。悶在煖風與被叮咬的空間裡,只得輕聲拉著躺椅到露台「臨風眠」。小時後,曾見過街上比我大的男子,白天到檢木材、磚塊練空手道,夏夜拖著涼椅到別人屋簷下睡露天覺。這趟東莒之行,那晚也算是生平頭一遭。
正對著饅形山頭,像是一面深黑屋頂,點綴著幾顆軍營燈火,一直白色山徑伸往山頂與天際。風不斷灌入躺椅,在薄毯中流竄。失眠夜,難免思前想後,夾雜著稀淺的望鄉情緒與孤獨。眼睛之上是黑天絨,月明星稀,燈色昏黃,村邊寧謐的擋牆標語與小樹林,蛙鳴不時隨風而至。
直到天色灰白,曙光新現,我拉緊躺椅回屋,轉身一看,人的影子在地面漸漸拉長了… 2015-04-29 23: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