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6 08:39:39嘟嘟

兩岸政策應取信於民

澄社評論/兩岸政策應取信於民

◎ 顧忠華 一個假設性問題:如果台灣與中國即將在五月簽訂ECFA,接下來正式進行「兩岸和平協議」談判,並且宣布不排除訂定統一時間表,那麼台灣人民能夠放心讓馬政府全權負責所有過渡到統一的安排嗎?以香港為例,在所謂「回歸」之前,英國政府針對統治權移交的細節,都以務實的態度與北京當局盡力斡旋,甚至提供不願接受共產黨統治之香港居民移民海外的機會。也是在雙方平起平坐的談判拉鋸下,香港方能夠爭取到「五十年不變」的承諾。 我們不妨想像一下,如果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有一天真的走到「終極統一」的地步時,台灣人民有沒有類似香港回歸前的準備階段?或是如蘇起在談判美國牛肉進口時的模式般,到了議定書都簽好之後,才以「生米煮成熟飯」來強迫國人接受?如果台灣人民一覺醒來,發現馬政府已完成「易幟」,北京當局則公開警告美日等國不准干涉「內政」,到時候究竟有沒有一個機構,能夠得到民意的信任,來監督各種統一的條件,保障台灣人民的權益並尊重自主選擇? 談了這麼多假設性的問題,不是危言聳聽,反而是想凸顯在目前的政治生態中,唯一能制衡行政部門兩岸政策的機構,就只有國會了!因為許多政府主導的協議,都像黑箱子一樣,人民根本不知道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也不能預期兩岸的經濟和政治統合,會帶來現狀的多大改變。但至少美牛案,讓人民發現自己選出來的民意代表,還是得多聽人民一點,而不是只幫行政部門背書。 當然像最近國民黨金秘書長的鷹派作風,包括訂出嚴格約束不分區立委的規範,都是想強化黨中央的權威,貫徹馬主席意志。只不過,兩岸政策牽動太多敏感神經,譬如最近鼎新的中資案,經濟部緊急廢標,再一次證明立法部門必須扮演把關的角色,提醒政府作好風險管理,不能任憑宰割,這正是民主的妙用。 換言之,我們期待國會在兩岸政策上,能夠發揮更積極的安全瓣功能,王金平院長主張設立「兩岸事務監督小組」,應該是正確的方向。如果國會自廢武功,完全缺乏了監督機制,兩岸政策的風險將是無限大,更得不到人民信任!(作者為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