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脫一半的和平陰影
◎ 林正義
在台海兩岸關係緩和、江陳先後簽署十二項協議,中國對台灣優先採取「以經促統」,但武力的使用仍保留,「反分裂國家法」也繼續生效。然而,隨著二○一二年台灣大選日近,北京卻可能凍結或減少對台灣的飛彈部署。對國民黨、民進黨、歐巴馬政府而言,屆時如何回應是左右為難的大問題。
二○○二年十月,江澤民與小布希在德州牧場會晤時,提出中國對台飛彈部署與美國對台軍售應相互掛勾予以考慮。二○○九年十一月來台參加研討會的前中國軍方將領李際均表示,撤飛彈是可以商量的,但強調撤飛彈是結果,不是兩岸和平協議談判的前提。北京回應了台北及華盛頓撤除飛彈的呼籲,但也要破壞美國出售武器給台灣的正當性,台灣在兩岸談判中也需要具體的讓步。國際文宣將歡迎北京的做法,因為減少總比增加飛彈數目要來得好。國民黨政府將宣示主政下大陸政策的成功,民進黨反彈的力道會下降。台灣人民也會感受到部分北京的善意,更加遺忘一九九五至一九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的歷史。台灣脆弱的心防將更加混淆,以為和平的曙光全面到來。
北京對於如何回應對台飛彈部署一事,可能以不刺激、不增加、不瞄準等方式來加以處理。北京凍結飛彈部署是有可能的,甚或進一步裁減相當的數目,但仍維持部分對台攻擊的飛彈。北京不可能完全撤除對台飛彈,必要時更可快速重新部署。中國也可能在不承諾放棄武力的前提下,強調「台灣不獨立,中國不動武」的前後因果關係。北京的說法是台灣接受「一中」,就不會有戰爭,也不需要花錢向美國採購武器。問題是,國民黨政府接受了「一中」,中國沒有因此宣布放棄使用武力,台灣民主選舉也不能保證國民黨長期執政。
兩岸功能性協商少碰觸到敏感的政治神經,但隨著協商的時間愈加快速,將愈早面對主權的議題。更何況,兩岸「先經後政」的過程中,在非官方渠道早已碰觸安全的議題。兩岸退役將領、學者專家透過各種接觸,探討軍事互信機制的問題,要先在南海進行合作的試點,確保中國人在南海的主權。中國對台飛彈脫掉一半的問題,是對台灣的輿論戰與心理戰。歐巴馬政府即使宣布出售黑鷹直升機,仍未同意出售更為關鍵的F16C/D戰機給台灣。江陳會後的台灣安全仍有濃厚的陰影。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