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1 08:24:41嘟嘟

童振源:強推ECFA 國內將爆更大衝突

童振源:強推ECFA 國內將爆更大衝突
前陸委會副主委、現任政大國發所副教授童振源 (記者王敏為攝)

記者鄒景雯/專訪

第四次江陳會今天登場,前陸委會副主委、現任政大國發所副教授童振源指出,陳雲林代表中國來台灣談判,但是過程中好像是國民黨的客人,被當成世交、摯友,這跟中國對台的威脅與打壓,讓台灣人民心理上有落差,也會懷疑會不會因政黨的利益而犧牲國家的利益,甚至犧牲主權的利益?他呼籲,縣市長選舉結果不理想,讓馬總統願意與蔡主席針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進行辯論,希望馬也能透過社會對話與公投凝聚全民共識,讓台灣在與中國談判時能一致對外,有更多籌碼維護台灣的利益,而不是再爆發更多的國內遊行與衝突。

談判自曝底線 政經受制中國

記者問:這次江陳會將在廿二日針對兩岸簽訂ECFA進行「意見交換」,你對ECFA有何看法?

童振源:總體而言,馬政府推動ECFA,第一是戰略不明,第二是策略正確,第三是做法不當。

為什麼戰略不明?ECFA不單是兩岸經貿問題,它觸及多個層面,其中有三個不確定性存在。首先,今天台灣如果單獨與中國協商ECFA,可能受制於中國的政治與經濟條件,其次可能受制於中國的談判進程,其三可能受制於中國對台灣與其他國家談判經濟整合協定的進程。

包括上週三國台辦記者會,未來台灣與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都必須中國的同意,去年十二月卅一日的胡六點,胡錦濤也沒表明台灣一定可以簽,或台灣要怎麼簽?我們的身分、條件是什麼?這些都是由中國片面決定。我們必須提出一個更全面性的全球經濟整合戰略,才可能將這些不確定性對台灣利益造成的可能傷害降到最低。

在策略上我認為是正確的,因為台灣與中國之間經濟的往來非常密切,所以在許多經濟面向需要一些協議,況且目前中國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最大的投資地區,從這些角度看確實有其必要性。

即使如此,在做法上還是有許多問題。整個ECFA的推動與談判,基本上是由上而下,在政策貫徹上固然不錯,但許多內部協調沒有做好,一些評估還沒出來,馬總統就說愈快愈好、而且非簽不可,這違反了政策推動的基本程序,導致後來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爭議,與這種做法有相當程度的關係。

其次,在談判上自曝談判底線。這從去年六月十三日到現在,馬總統的做法都是類似,這會造成我們與中國談判籌碼變得非常有限,因為他說愈快談成愈好,沒有其他退路,而且不開放農產品,不是對等互惠,這些都會造成將來談判時台灣受制於中國的政治與經濟壓力。

第三,沒有建立朝野、各產業與全民共識。整個過程,馬總統相當強勢的在主導,這會造成衝突與對立的發生。經濟整合是經濟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即使ECFA對台灣整體經濟是好的,還是需要補償與協助受害的產業與個人,況且在這其中還有政治上的顧慮,這些政府都沒有處理好。

第四,沒有做好配套措施。經濟整合觸及到全面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利益分配,因此需要完整的配套措施。例如,我們在一九九二年開始談判要加入GATT(WTO前身),一直談到九九年左右才談完,因為中國的阻撓,到二○○一年才加入WTO,中間政府不斷與受害產業溝通,提出各種補償,各種受害勞工扶助與補償的做法。針對ECFA,馬總統的態度似乎並不是這樣謹慎。

協議欠缺配套 產業受衝擊大

問:你認為ECFA對台灣的實際經濟效益究竟如何?

童:馬總統以東協加一即將生效,認為兩岸一定要盡快來簽ECFA,這樣的評估有其侷限性,因為東協並不是台灣主要競爭對手,東協加一對台灣的影響沒有想像中大。當然未來如果台灣無法加入東協加三、東協加六或者更大的東亞經濟整合,對台灣的經濟影響會很大。但以東協加一為理由並沒有很強的說服力。

況且一九九二年東協就形成自由貿易區,台灣到現在都沒有加入,也沒有受到很大影響,原因是東協自由貿易區的關稅優惠利用率很低,大概只有五%,問題出在自由貿易區的關鍵條款原產地證明,其所造成的行政成本大約十%至二十五%,使很多企業不願意去使用。因此在評估上,政府應該更清楚的說明對台灣的影響,以及台灣所面對的經濟挑戰是什麼。

七月份經濟部公布評估報告時,並沒有誠懇的跟產業界、民眾說明。其實,ECFA造成的調整成本相當大,如果內部沒有共識,而政府又要開放,那麼後面所造成的衝突將會相當的大。

兩岸的談判目標是不一樣的,馬政府的ECFA目標先是兩岸貿易優惠化,也就是早期收割條款,而後是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最後是兩岸經貿關係夥伴化。但是中國的進程則不一樣,他們反過來,第一是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第二是兩岸貿易優惠化,第三是兩岸經貿關係夥伴化。因此出現的一個衝突是,馬政府原來承諾不開放二二一四項農工產品,未來會不會面臨中國壓力要開放?馬總統信誓旦旦說不開放,但兩岸談判是動態的,沒有人有充分把握說一定不開放;如果不開放,中國又願意片面對台優惠,那對岸一定有其他意圖吧?這些都是大家擔憂之處。

公投凝聚共識 維護台灣利益

問:如果政府執意要簽,台灣可能付出什麼代價?

童:兩岸問題絕對脫離不了政治面,ECFA的政治爭議至少包括四個層面:一是台灣主權地位。胡錦濤主席在去年底的胡六點講話的第一點即是兩岸恪守「一個中國」原則,第二點才是推動兩岸簽訂經濟合作協議。而且,胡強調,兩岸在一個中國框架的原則達成共同認知與一致立場,兩岸才有政治互信進行協商。因此對岸會不會就此做些要求?

二是台灣經濟自主。不少人擔心,目前我們有七成投資、四成出口在中國,如果ECFA簽了,卻沒有與其他國家談FTA,則台灣的經濟自主性會受中國的影響。例如,今年九月,中國觀光客就說不去高雄,以此施壓高雄市府不要播放熱比婭電影。當然如果台灣能夠強化兩岸經濟整合,也可能促進更多國際企業來台投資,政府應完整評估這部分效應。

三是區域經濟戰略。這部分馬總統一直沒有很清楚的說明,如果台灣單獨面對中國,由中國來決定台灣可以參加哪些組織、哪些經濟整合的協定,以及參與地位,這將對台灣相當不利。

最後是公民投票問題。馬政府以ECFA為經濟議題不涉主權,而且各國簽訂FTA沒有經過公投的先例,拒絕公投ECFA。事實上相當多國家都是以公投來決定,例如歐盟現有廿七個會員當中,有十九國用公投作為參與歐洲經濟整合的國內批准程序。

何況ECFA現在引起的爭議極大,透過公投取得人民的同意授權,不管結果怎樣,都可能是化解朝野對抗與凝聚社會共識的最低社會成本方式。如果馬總統認為ECFA對人民有利,人民一定支持,同時現在連辯論都要辯了,辯論後誰來決定呢?公投是一個比較恰當的方式。

問:以你曾在陸委會工作的經驗,你會給馬總統什麼建議?

童:面對兩岸的敵對、朝野的對立與台灣產業的調整,推動兩岸經濟整合協定必然引發廣泛的國內經濟與政治爭議。我建議政府應堅守四項原則:維護台灣主權地位、擬定完整的對外經濟整合戰略、協助台灣產業調整與轉型、凝聚朝野與社會共識。

推動ECFA的過程,有些產業勢必會消失,政府一定要做好準備,如果繼續強勢性、主導性去推動,我認為爭議只會更多,甚至發生衝突,馬政府應放棄ECFA的構想,改採化整為零、多軌並進的緩和方式來推動兩岸經濟整合與合作。

具體的做法有三:第一,優先推動兩岸產業優惠貿易協議。如果產業界真的認為「東協加一」的影響很大,根據GATT的「授權條款」,政府可以先與中國針對受負面影響較大的產業達成關稅減免與非關稅優惠協定,包括新加坡、南韓都有前例,台灣絕對有資格,馬總統和經濟部都說非要簽ECFA才可以推動優惠協議,在事實判斷上,可能有誤導之嫌。

第二,持續推動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與合作協商,例如海基、海協兩會對話,即使在野黨反對,爭議性仍比較小。

第三,完善規劃兩岸經濟整合的架構,其中由於涉及到內部利益、產業結構、社會共識的建立,或許再多花些時間慢慢去協調與準備,先把較迫切的事用另一種形式來處理。

國共密談疑慮 難獲人民信任

問:這次江陳會在台中召開,民間發動了龐大的示威遊行,你認為問題出在哪裡?

童:這是一個整體兩岸互動架構的問題,在野黨或民間會有這麼多疑慮,主因是對協商過程不信任,過去都是由國共論壇先舉行,甚至決定了議題,而後才有兩會協商,不免讓人有些疑問,是不是國共已經有了一些暗盤與交易,兩會只是形式上的簽署而已?且在過程中,看不到一個比較充分的社會對話與公開的過程,國會監督好像都是聊備一格,自然造成在野黨與不少民眾的疑慮,而馬總統一直沒有化解這樣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