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8 07:31:40嘟嘟

中國學歷與陸生來台

澄社評論/中國學歷與陸生來台

◎ 黃秀端

據報載前教育部鄭部長因推動陸生來台不力,而被替換。不管報導是否為真,開放中國學歷與陸生來台是整個馬政府中國開放政策的一部分,因此他們急於開放這部分也是事實。然而此部分的推動引起不少的憂慮,一股不安的氣氛在民間瀰漫著。

兩岸關係在馬總統的開放政策下看似緩和很多,卻又充滿詭譎。我們政府每走一步都隨時要看他們的臉色。中國對台灣的態度隨時可以因達賴、熱比婭等問題有所改變;同時,他們也沒有因此而放棄武力犯台。在快速的開放之下是否會犧牲一般市井小民的利益,只是造就了某些財團的利益或某些個人的利益,是值得我們去評估的。

儘管教育部提出了「三限」及「六不」原則,冀望安撫大家的不安;然而若真的做到教育部所說的不加分優待、不影響國內招生名額、不編列獎助學金、不允許在學期間工作、不會有在台就業問題、不得報考公職的六不原則,又如何吸引優秀的中國學生來台就讀?所謂的配套措施又是什麼?我們看不到配套內容,看到的只有前陣子送到立法院審查的大學法、專科學校法與兩岸關係條例,然而該三法若通過,無疑是一張給教育部的空頭支票。「三限」及「六不」的原則或是不論何種配套措施充其量不過是政府的行政命令,隨時都可能改變,沒有法律保障。此時,政府之配套措施是否會因中國的壓力,逐漸退縮,最後「三限」及「六不」的原則完全放棄呢?

政府要我們放心,因為他們會建立嚴謹的查驗機制。但是在一個隨時可以買到假證件的社會,我們政府如何證明他們有能力來審查呢?教育部表示不會承認醫事人員相關系所之學歷,但是否會像波蘭醫師學歷一樣,很快的在壓力之下而加以承認呢?政府說要逐步開放,會不會隔一年就大幅開放呢?

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勝枚舉,有待更進一步的討論與釐清。任何政策的實施可能是有利也有弊,也可能有風險,我們政府有責任想辦法降低弊與風險的部分。但是大家擔心的是,所有與兩岸相關政策都處在不透明的情況,又缺乏民間的對話,也沒有任何仔細的評估,而許多在前面談判者在中國又擁有龐大的利益,民眾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

有鑑於此,澄社、碧水學社與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將於九月二十日(星期日)舉辦「中國學歷與陸生來台」論壇,提供各方理性討論的平台,歡迎大家一起來對話。(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