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5 16:53:34嘟嘟

拒絕中國化 避免邊緣化

北社評論/拒絕中國化 避免邊緣化

◎ 邱俊榮

全球金融大海嘯使得台灣外貿與內需市場均受到巨大衝擊。在此波全球金融海嘯中,台灣失業率的上升幅度與經濟成長率的衰退幅度,都高居四小龍之冠。

數據顯示過度依賴中國正是使台灣重創的主因。從去年開始的全球金融海嘯以來,中國的出口嚴重衰退,台灣對中國的出口衰退比起中國的出口衰退更嚴重。中國經濟到目前為止的榮景,都是靠出口成長來的,中國市場的內需絕非目前中國榮景的原因。當然,對於部分產業而言,簽了ECFA當然有利,但絕非對整個台灣經濟有利!但是如果認為簽訂ECFA、靠中國內需才能挽救台灣低迷的景氣,並不切實際。

依據馬政府的邏輯,只要採取更開放的兩岸政策,則經濟必然成長,失業率即可以降到三%以下。這樣的邏輯實似是而非。在台灣勞動成本仍相對較高的情況下,從「開放」到「失業率降至三%以下」,甚至要藉簽訂ECFA來降低台灣的失業率,真是個遙遠的邏輯!

任何形式的經濟整合都會影響一國經濟的自主性。英國、丹麥、瑞典至今仍無意願加入歐元區。事實證明,面對龐大的歐元經濟體,倫敦非但沒有因而邊陲化,至今仍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這告訴我們,面對鄰近龐大的經濟體,依賴並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一旦因此而喪失了經濟的自主性,整個經濟安全乃至於國家安全都會面對極大的危機!我們應從台灣在地需求及長遠利益出發,反思台灣該有的自主性經濟戰略。

馬政府如果真的有心避免台灣經濟被邊緣化,在產業政策上,不但不是依賴國民所得仍低的中國市場,反而應趕快自中國市場撤離。全球平均每人國民所得可以達到三萬美元的國家,都絕非依賴中國市場達成的,而都是具有自主的技術、可以賺取高附加價值的產業與產品。台灣應以新的產業思維代替以降低成本為主的東亞製造出口成長模式,逐步捨棄長期追逐廉價勞動力而居的低階代工型態產業,而將國家經濟發展重心投注在對外能輸出高附加價值的產業,以及對內能改善生活品質的內需型產業。馬政府冀望藉由中國市場就想達到六三三的目標,實是緣木求魚。

(作者為國立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兼管理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