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9 11:10:14嘟嘟

台灣主權是誰的?

台灣主權是誰的?馬:中日和約 確立讓渡中華民國
總統馬英九(前)昨日出席「百年回眸-台北賓館的故事」展覽揭幕儀式,並參觀各項展品。(記者方賓照攝)
與台灣主權有關之條約
「百年回眸-台北賓館的故事」展覽即日在台北賓館舉行,並將配合總統府開放時供民眾進入參觀。圖為中華民國外交部長葉公超(左二)與日本代表河田烈(右二)簽訂中日和約的銅像。(記者方賓照攝)

〔記者彭顯鈞/台北報導〕有關台灣主權定位,馬英九總統昨提出解釋,指一九五二年的「中日和約」已把台灣、澎湖主權讓渡中華民國,「如果日本不是把領土讓渡給中華民國,為什麼要簽這個東西?」

參觀台北賓館展覽 提出「新解」

馬總統昨出席國史館主辦的「百年回眸—台北賓館的故事」展覽,本次主題為一九五二年在台北賓館簽署的中日和約,現場擺設包括當年外交部長葉公超、日本特使河田烈等簽約者銅像,馬總統參觀後提出台灣主權地位「新解」。

馬總統致詞時表示,五十七年前簽署的中日和約具有多重意義,包括結束中日戰爭狀態、台灣主權移轉中華民國,開展與日本的友好關係。

有關台灣地位未定論,馬總統指出,舊金山和約第二條規定日本放棄相關領土,但沒說給誰,當時是美、英為主的盟軍一項重要策略,「因為太複雜了!」

馬總統強調,為何日本只放棄所占領的領土,卻沒說給誰,是否台灣地位不確定?「中日和約的字裡行間看得很清楚,如果不是把領土讓渡給中華民國,為什麼要簽這個東西?」

他認為,戰爭結束,台灣也光復,當時情勢複雜,政府行使主權七年後簽署中日和約,在法理上結束中日間的戰爭狀態。

馬總統指出,日本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後,從法律判決或日本政府立場,就不把台灣人看成日本人,日本一九四六年的選舉也排除在日本的台灣人,中日和約是對一九四五年十月廿五日台灣光復當時狀況的再確認。

他認為,中日和約後中華民國在外交上較為穩定,兩年後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回顧這段歷史,感謝上一代人在風雨飄搖中把台灣情勢穩定下來。

展望對日關係,馬總統指出,政府把今年定為台日特別夥伴關係促進年,希望與日本交流更盛更旺,更能符合當年中日和約的精神。


台灣主權是誰的?姚:轉讓給誰 日方在和約中未提

記者彭顯鈞/專訪

前考試院長姚嘉文昨強調,馬總統所謂「中日和約」是日本把台灣主權讓渡給中華民國的說法,完全扭曲、昧於事實,聽信國史館館長林滿紅的謬論,「不解馬英九為何做這種蠢事,他會被林滿紅害死!」

姚嘉文:馬聽信謬論 扭曲事實

曾就台灣主權地位發表專論的姚嘉文表示,所謂「日華和約」或「中日和約」的名稱並不恰當,不符國際上以地名的慣例,該和約應稱為「台北和約」。

他認為,台北和約再次確認舊金山和約的內容,日本「放棄」相關領土,完全沒有提到「任何領土要轉讓給誰」,怎麼會解釋為轉讓給中華民國,完全不符事實。

姚嘉文指出,由於中國代表權問題,日本當時堅持與「台灣政府」簽約,不是和中國政府簽約。後來雙方「換文」,日本進一步表明,「本約關於中華民國之一方,應適用於中華民國政府控制下的全部領土」,就是指管轄台澎金馬的政府,不是與日本交戰的政府。

姚嘉文指出,蔣介石領導的政府當時希望藉由與日本簽署和約,確立雙方的外交關係,具有政治等層面的多重考量,而日本當時所認知的中華民國只是台澎金馬。

姚嘉文強調,日本政府多次表明,舊金山和約中已「放棄」相關領土,領土問題已完全解決,無權再處置,怎麼可能在台北和約中,再把台灣主權轉移給中華民國,這種說法完全不通。

他批評,林滿紅是國史館館長,本應立場中立,不應替政治服務,她在○二年曾提出「日本向中華民國政府放棄台灣主權」的謬論,完全扭曲、偽造事實,「顯然不適任,必須下台!」

中國代表權爭議難解 兩岸缺席舊金山和約

為處理二戰後諸多問題,同盟國於一九五一年九月八日簽署舊金山和約,當時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未受邀參加,主因即「中國代表權問題」。

戰後中國局勢劇變,國共內戰升高,蔣介石政權節節敗退,喪失所轄領土;中國共產黨則於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建國,流亡到台灣的蔣政權岌岌可危,「誰代表中國」成為當時國際間的新難題。

當時,戰後各國對日本議和工作正進行中,卻出現兩個各自宣稱代表中國的政府。爭議點在於,蔣介石政府喪失中華民國領土,所占領土在戰前卻屬於日本,如何代表中國談和約。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即使占據全中國,但尚未獲普遍承認,只有當時的蘇聯、英國等國支持。

美國主導的舊金山和約,原打算邀國共雙方參與,但韓戰又爆發,冷戰局面開始形成,美國與中共發生對立,有意讓蔣政權代表中國出席,又遭英國與蘇聯強力反對。因國際間毫無共識,為避免和約延宕,在國際默契下,蔣介石政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未受邀簽署。

即使日本一九五二年另與蔣介石政權簽署「台北和約」,日本國會在審查該條約時,對蔣政權的代表性、中國代表權、台灣定位等問題,仍持續爭論。(記者彭顯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