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政治學 中國逢低搶油源
石油政治學 中國逢低搶油源 編譯陳成良/特稿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石油)的工程人員,本月十一日著手開發伊拉克的阿赫達布油田,這是自二○○三年海珊政權垮台後,伊拉克第一個和外國企業共同進行的石油開採工程,也是中國積極搶佔國際油源的行動之一。 據華盛頓時報報導,中國挾其龐大外匯正大舉在海外砸下重金,利用全球金融海嘯、大宗商品價格疲軟之際,以優惠價格攫取能源,特別是石油供應,並希望在西方經濟體復甦之前,強化中國長期經濟成長的展望。 報導中說,過去一個月來一連串大手筆的能源協議與開採合約,消除了中國領導人自全球危機爆發以來的焦慮感,如今他們已把注意力從儲藏逼近兩兆美元的外匯存底,轉移到鎖定未來的能源供應,而石油在採購清單中名列榜首。 二月間, 中國與俄羅斯、巴西及委內瑞拉敲定總價四百一十億美元的石油供應協定。其中最有利可圖的協定,是中國向俄羅斯國營石油公司Rosneft和俄羅斯國營輸油管公司提供二百五十億美元貸款,以換取俄羅斯未來二十年每天供應中國三十萬桶石油,每桶價格約二十美元,還不到當前油價的一半。 不僅如此,中國在拉丁美洲搶油作戰同樣不遑多讓,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巴西,雙方協議,中方向巴西提供一百億美元貸款,巴西未來二十年將每天提供中國最多十六萬桶原油。 此外,中國鋁業公司以一百九十五億美元競購澳洲力拓礦業集團十八%的股份,這筆交易尚待澳洲當局批准;而中國五礦集團也以十七億美元競購瀕臨破產的澳洲OZ礦業公司。 中國政府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自然資源交易上,動用大量資金確保石油和礦產供應。常反映中國政策思維的「瞭望」雜誌最近在一篇社論中說,中國「應利用目前全球市場的大宗商品價格疲軟,增加特定的戰略資源進口,並把一些資金儲備轉化成資源儲備。」 不過美國獨立智囊機構「戰略預測」警告說,全球主要經濟體復甦之後,北京精明出擊、獲取戰略資源的作法,可能會遭到反彈。○五年,由於華盛頓的政治壓力,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被迫退出了競購美國石油公司優尼科的投標活動,儘管出價比對手雪佛龍公司要高。 |
上一篇:馬達加斯加總統下台 終結三月政爭
下一篇:風濕痛 竟是惡性腫瘤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