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急推ECFA 台灣難逃一中化
馬急推ECFA 台灣難逃一中化 記者蘇永耀/特稿 無論從胡錦濤在「胡六點」的定調,到溫家寶最新的政府工作報告談論兩岸經貿,都是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進行。周小川將兩岸金融比照中港模式,只是說得更白,並不令人意外。 香港模式直接套用 第三次江陳會兩岸將簽署金融合作協議,將涉及金融監理備忘錄與市場准入等,其實就是未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部份內容,周小川的香港模式說法,以及日前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等人將中、港簽CEPA的「更緊密經貿合作」,直接套用在台灣與中國的ECFA或CECA上,實質上就是承認,無論台灣與中國簽的名稱是什麼,都是「中港模式」。 因此,馬政府不斷在名稱上做文章,從選前的兩岸共同市場到自由貿易區,之後又有CEPA,然後CECA,最後決定為ECFA。不僅沒能淡化這一中架構的矮化安排,反而更凸顯馬政府掩蓋欺民的可鄙心態。 尤其,馬政府急推ECFA,基本內容還說不清楚,就說今天不簽明天就會後悔。決策過程明顯混亂,毫無章法;且在國內分歧下推動,更是自亂陣腳的作法。與中國談判尚未展開,已犯兵家大忌。 馬自亂陣腳犯大忌 馬政府聲稱,即便簽署協議,也只會涵蓋一般性架構,及影響較大產業如石化業等的關稅減讓問題。但若只是針對部分產業的關稅減讓,何不就只談這些產業即可,並無必要再簽一個架構性的協議?馬政府說法顯然自我矛盾。 再者,我方希望中國能減讓石化業等的關稅,但天下豈有白吃的午餐。中國為何要一味滿足台商或馬政府的訴求?談判原就是相互給與拿的折衝過程;只要北京施予,都不用任何政治代價,中國共產黨裡面好像沒有這一條。 馬政府最大的問題,就是一廂情願。如同去年先宣布兩岸週末包機一定要在七月啟動,使得談判自陷不利位置,對台灣較為有利的貨運包機無法同步談成。ECFA也是,非要不可的急切態度,就是讓對手待價而沽。 更何況,中國雖表態願與台灣商議ECFA,但從未同意台灣與其他重要貿易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這裡頭隱含高度風險的問題,倘兩岸簽了ECFA,中國又阻撓台灣與其他國家區域整合,屆時台灣將因此「鎖在中國」。對中國來說,自動送上門的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
上一篇:通緝犯馬上風光返台
下一篇:沙特:中國對台影響力愈來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