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1 23:33:54舞加
《自由,可是孤單》 藝術的願望
※請勿私下轉載,著作權為出版社以及作者所有。
藝術的願望
作者:佐依子/田園城市出版社
藝術有兩個願望:希望被人們熱切的渴望,還有希望可以感動、影響人們。
波蘭的鋼琴加郭多夫斯基(Leopold Godowsky 1870-1983)剛搬到紐約的時候,正在他的公寓等待新的鋼琴運來,而搬鋼琴的人一看到他就埋怨鋼琴很難搬,鋼琴家回答說:「你搬的是一架鋼琴,我在台上演奏可是要搬動(感動)一堆人的(To move people)!
紐約曼哈頓音樂院正在位學生蓋一棟21層樓高的宿舍,結果被住在對面19樓高的公寓住戶示威抗議,因為這樣一來就擋住了他們欣賞河川的機會。這些人就是為了看這個景象,才願意付高價住在這裡,一旦看不到美景,什麼都沒有意義了。音樂院只好讓步,把宿舍蓋到19層。這是民主社會,或者應該說自由社會下才會發生的事。
香港的服裝設計師Vivian Tan到大陸去尋找她的靈感,問計程車司機:「什麼是『中國的美感』?」司機回答說:「沒有錢,還談什麼美。」
全世界公認最有女人味的女人在巴黎,因為巴黎的男人知道如何對待女人。進而也影響到巴黎的市容,所有的廣告或看的到的建築物都要配合這樣的精神。就像城市已經進入人的DNA 裡,每個人的舉手投足都在告訴別人你是屬於哪個城市。
剛剛從歐洲回來的朋友說,回來不到三天,她充的電已經又用完了。有時想想我們對旅行的期待真的很高,不但要吸收新知、新的能量,有時還期盼著一生一次的奇遇﹔卻忘了,其實旅行是與時間做了一個交易,暫時離開現實生活到一個不熟悉的環境,有點像浮士德與魔鬼的交易,只是旅行的代價沒有魔鬼要求的高,因為我們付出的是時間,而浮士德博士還把靈魂都賣出去了。
走在紐約第五大道上,看著一群離開現實生活的靈魂飄來飄去,他們身上的DNA都沒有紐約,這些遊客只是要來感受自由女神手上那把火炬的熱情。
前陣子,紐約突然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牛,這是是政府為了鼓勵藝術家給城市帶來不同的面貌,讓這幾百頭的雕刻品(都是一樣大小的牛,只是外表由藝術家自由發揮),成為精神抖擻的公共藝術。有的牛在公園外,有的甚至在百貨公司裡面,也就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就看得到這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牛。因為每一頭牛都象徵著這些現代藝術家的想法,我想他們在創作時,心情一定也是不錯的,因為他們是被要求來創作一件之後會影響人的作品,所以過程是積極、愉快的。
這讓我想到古典音樂在三百多年前一直到貝多芬時期,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是根據人生活的需要而創作的。像是巴哈每星期都要在教堂中演唱的清唱劇,或者貝多芬位維也納城市所寫的交響曲,都是為當地人們的需要而產生的藝術。
法國的文學家羅曼羅蘭說過一句話:「不要討論音樂能為人類帶來什麼,或是不能帶來什麼?只要天才願意動筆,什麼事都能發生。」
所以這一切的底線就是「人」,人可以建造高樓大廈,就為了欣賞美好的河景﹔女人可以更美,只要男人願意表達他的心意﹔藝術家可以把幽默帶進作品中,如果他知道自己的藝術將會被展示、肯定﹔音樂家會絞盡腦汁寫出感人肺腑的音符,如果身邊有一群對他有信心的聽眾。
在聽過好幾次俄國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所寫的交響詩《沉默的島嶼》之後,終於在大都會博物館裡注意到這幅瑞士畫家博克林的代表作,第一眼看到時,那種震撼的感覺,就好像被稱為「雪中巨人」的拉赫曼尼諾夫就站在身旁與我一起讚嘆,只是拉赫曼尼諾夫在讚嘆之後,提筆就寫下了這首交響詩,而千萬的人則像我一樣,在看過這幅畫或聽過這首交響詩之後,帶著一份感動繼續過生活。
這種循環就如雪萊的一首詩:
無數的噴泉與河流相連,
河流在與大海會合
天堂的風跟著甜美的情感永遠吹襲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物是孤單的
所有的萬物都應該遵循天意
做完美的結合
就如你與我
藝術無所不在,只要你熱切渴望,將得感動。
藝術的願望
作者:佐依子/田園城市出版社
藝術有兩個願望:希望被人們熱切的渴望,還有希望可以感動、影響人們。
波蘭的鋼琴加郭多夫斯基(Leopold Godowsky 1870-1983)剛搬到紐約的時候,正在他的公寓等待新的鋼琴運來,而搬鋼琴的人一看到他就埋怨鋼琴很難搬,鋼琴家回答說:「你搬的是一架鋼琴,我在台上演奏可是要搬動(感動)一堆人的(To move people)!
紐約曼哈頓音樂院正在位學生蓋一棟21層樓高的宿舍,結果被住在對面19樓高的公寓住戶示威抗議,因為這樣一來就擋住了他們欣賞河川的機會。這些人就是為了看這個景象,才願意付高價住在這裡,一旦看不到美景,什麼都沒有意義了。音樂院只好讓步,把宿舍蓋到19層。這是民主社會,或者應該說自由社會下才會發生的事。
香港的服裝設計師Vivian Tan到大陸去尋找她的靈感,問計程車司機:「什麼是『中國的美感』?」司機回答說:「沒有錢,還談什麼美。」
全世界公認最有女人味的女人在巴黎,因為巴黎的男人知道如何對待女人。進而也影響到巴黎的市容,所有的廣告或看的到的建築物都要配合這樣的精神。就像城市已經進入人的DNA 裡,每個人的舉手投足都在告訴別人你是屬於哪個城市。
剛剛從歐洲回來的朋友說,回來不到三天,她充的電已經又用完了。有時想想我們對旅行的期待真的很高,不但要吸收新知、新的能量,有時還期盼著一生一次的奇遇﹔卻忘了,其實旅行是與時間做了一個交易,暫時離開現實生活到一個不熟悉的環境,有點像浮士德與魔鬼的交易,只是旅行的代價沒有魔鬼要求的高,因為我們付出的是時間,而浮士德博士還把靈魂都賣出去了。
走在紐約第五大道上,看著一群離開現實生活的靈魂飄來飄去,他們身上的DNA都沒有紐約,這些遊客只是要來感受自由女神手上那把火炬的熱情。
前陣子,紐約突然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牛,這是是政府為了鼓勵藝術家給城市帶來不同的面貌,讓這幾百頭的雕刻品(都是一樣大小的牛,只是外表由藝術家自由發揮),成為精神抖擻的公共藝術。有的牛在公園外,有的甚至在百貨公司裡面,也就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就看得到這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牛。因為每一頭牛都象徵著這些現代藝術家的想法,我想他們在創作時,心情一定也是不錯的,因為他們是被要求來創作一件之後會影響人的作品,所以過程是積極、愉快的。
這讓我想到古典音樂在三百多年前一直到貝多芬時期,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是根據人生活的需要而創作的。像是巴哈每星期都要在教堂中演唱的清唱劇,或者貝多芬位維也納城市所寫的交響曲,都是為當地人們的需要而產生的藝術。
法國的文學家羅曼羅蘭說過一句話:「不要討論音樂能為人類帶來什麼,或是不能帶來什麼?只要天才願意動筆,什麼事都能發生。」
所以這一切的底線就是「人」,人可以建造高樓大廈,就為了欣賞美好的河景﹔女人可以更美,只要男人願意表達他的心意﹔藝術家可以把幽默帶進作品中,如果他知道自己的藝術將會被展示、肯定﹔音樂家會絞盡腦汁寫出感人肺腑的音符,如果身邊有一群對他有信心的聽眾。
在聽過好幾次俄國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所寫的交響詩《沉默的島嶼》之後,終於在大都會博物館裡注意到這幅瑞士畫家博克林的代表作,第一眼看到時,那種震撼的感覺,就好像被稱為「雪中巨人」的拉赫曼尼諾夫就站在身旁與我一起讚嘆,只是拉赫曼尼諾夫在讚嘆之後,提筆就寫下了這首交響詩,而千萬的人則像我一樣,在看過這幅畫或聽過這首交響詩之後,帶著一份感動繼續過生活。
這種循環就如雪萊的一首詩:
無數的噴泉與河流相連,
河流在與大海會合
天堂的風跟著甜美的情感永遠吹襲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物是孤單的
所有的萬物都應該遵循天意
做完美的結合
就如你與我
藝術無所不在,只要你熱切渴望,將得感動。
上一篇:《自由,可是孤單》 序
下一篇:《自由,可是孤單》 仲夏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