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說學作文》中的遺珠1:《高老頭》小說裡也有直昇機父母
再:
《高老頭》這部小說談的是高老頭溺愛兩個女兒的悲慘故事,愛,從來沒有錯,錯在明明溺愛卻還不自知。愛女兒的高老頭,忘了給女兒一個懂得孝順的機會;被高老頭愛著的女兒,也忘了給自己一個懂得珍惜的機會,於是,他們的人生注定成為一齣悲劇。這部小說,適合用「再」這個字做為代表,想想看,當我們兩手空空,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會渴望什麼?沒錯,就是那也許可能會出現、也許永遠不會再出現的「一」次機會,這就是「再」字的意思。只可惜,高老頭的人生,已經沒有再一次的機會了……
《高老頭》小說裡也有直昇機父母
聽過「直昇機父母」嗎?它曾經引起一股討論的熱潮,還成為98年基測的國文考題呢!
如果用作文組成的三要素「事件、感覺、見解」來檢查這個熱門的「直昇機父母」話題,我們可以發現:「直昇機父母」指的是父母時時刻刻為孩子處理各種大大小小的疑難雜症,這是「事件」,它在現代少子化的社會中尤其普遍可見;而針對這個已經成為潮流的事實,我們開始有了「父母簡直像起降便捷的救難直昇機一般,無止盡盤旋在孩子的上空,隨時垂降以提供各種幫助和保護」的深刻「感覺」,於是,我們忍不住想用「直昇機」意象來強化、渲染我們對這個「事件」的震驚和錯愕;然後,我們發現,這些長期被直昇機父母養大的孩子,最後都會慢慢被教養成一個事事都依賴父母,失去獨立自主能力,永遠也長不大的人,這是「事件」發展到最後的結果,也是值得我們警惕的人生「見解」。
不過,可別以為「直昇機父母」現象,是21世紀才有的專利品,其實早在19世紀,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就曾經以小說《高老頭》,深入揭露父親過渡溺愛女兒的種種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荒唐情節,打造一部諷刺意味十足且深深發人省思的文學名著。
首先,我們要瞭解這本小說的主要內容:父親高老頭靠著賣麵條生意而致富,失去摯愛的妻子,他把重心全放在兩個女兒達齊、戴芬妮身上,自己可以過得很儉樸,但要她們吃好穿好,讓她們風光嫁給貴族子弟,順利躋身上流社會。
故事到了這裡,一個父親的「愛的使命」看似已經完成,但真正殘忍的故事才正要展開。
被兩個女兒瞧不起的高老頭獨居在租賃的套房裡,退休的他,還有很多值錢的家用器具和養老存款,他曾經把自己最珍愛的盤子與一個蓋子上有兩隻鴿子在親吻的小碗,借給
如果說,高老頭曾經愛過兩個女兒以外的事物,那一定是這個象徵濃烈愛情的鴿子碗盤,只是,當女兒們過著揮霍無度的奢華生活,最後竟積欠一大筆龐大債務而紛紛回頭找他要錢時,他終究只能割捨那滿載甜美回憶的鍍金碗盤,流下他難過的眼淚,將它們熔成金塊送給女兒。
透過這樣一個「事件」切片,巴爾扎克清楚揭示高老頭溺愛女兒們的證據。有求必應的高老頭,為了成全女兒的奢華生活,把身邊值錢的器具都變賣光了,自己也搬出高級的套房,改住便宜的房間,即使養老基金也大量縮減,高老頭卻始終沒有後悔,持續割捨、奉獻,這是他愛女兒的方式。
直到高老頭貧病交迫,即將離開人世前,他才察覺到,自己真的一無所有了,人生唯一的奢求就是見見女兒的最後一面,但女兒們就是不來,他痛哭大喊:「她們一個有事不能來,一個睡覺不能來,啊!我的朋友,千萬不要結婚,不要生小孩,你給了她們生命,她們給了你死亡。十年前我就知道她們不會來了,我心裡曾經這樣想,我只是一直不敢相信。」
巴爾扎克透過高老頭臨終前的嘶聲吶喊,揭示了一個有求必應的父親所擁有的全部「感覺」,那些得不到回應的愛,那滿滿的後悔,都如此真實的存在著,一步步推著他走向死亡,多麼絕望而荒涼,以致於看在讀者眼裡,顯得格外殘忍、難受。
可惜,高老頭的後悔來得太晚,再也沒有機會可以修正,他只能孤獨死去,就連喪事也是由公寓的樓友出面幫忙處理,兩個女兒依舊缺席。於是,闔上書的同時,我們明白:覺醒的時間點,永遠要比後悔的時間點來得早一些,我們才有機會可以修正,這就是我們在閱讀《高老頭》時,所得到的重要生命態度「見解」。
高老頭在十年前就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是錯誤的,但他選擇欺騙自己,於是註定了他被女兒趕出這個世界的悲慘命運。如果他的覺醒比後悔來得早一些,並把握機會確實修改自己愛女兒的方式,或許他會擁有一個截然不同的人生。
大部分的我們,不像歷史上偉大的先知、聖人一樣,有著「先知先覺」的天賦,在許多人還渾渾噩噩過日子的時候,先知先覺的人,已經早一步洞燭先機,預測即將面臨的問題,正著手進行開創或防範的工作了。
即使我們不是先知先覺的人也沒關係,至少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後知後覺」的人,只要試著訓練自己記住生命中經歷過、學習過的事件,從中歸納出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態度,下一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我們就能不再慌亂害怕。就算我們不是頂尖天才,也無法未卜先知,但對於我們而言,每一個人生關卡都在提供一次成長的寶貴機會。
最最令人嘆息的是一些活得「不知不覺」的人,他們和高老頭及高老頭養育出來的女兒們一樣,總是忽略生活中的小細節、小事件,草率敷衍地看待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彷彿徹底變成一個沒有記憶的人,機械般活著,不懂得珍惜與把握。人生對這些消極的人來說,只是一個不斷空轉的陀螺,一旦脫離催促自己旋轉的線時,就再也沒有其他動力可以前進、旋舞。
平凡的我們想要擁有精采一點、幸福一點的人生,就要努力成為一個「有知有覺」的孩子,隨時隨地把「事件、感覺、見解」要素放在心上,仔細檢視自己的真實生活和書寫世界。
「事件」指的是一種存在的事實或現象,因此我們平常要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多方蒐集生活線索;「感覺」著重於在心裡的感受及反應,需要擁有大膽的想像力作為渲染情緒的祕密武器;而「見解」則在提煉人生如何活著的態度與方法,我們在提煉的過程中,得小心翼翼地下判斷,才不會多走冤枉路。
只要我們把「事件、感覺、見解」概念根植於心底,成為一個放大鏡,並將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或是透過書本、新聞……所得知的訊息,靜置在放大鏡底下觀察、檢視,不但能輕易找到作文的好材料,也能讓自己的心智變得更加成熟,活出一種較美好的人生風景。
☆為自己書寫☆
以〈一份特別的禮物〉為例,掌握「事件、感覺、見解」三要素,書寫一篇動人的好文章吧!
1.事件:從自己的生命切片中,挑選一個有形的或無形的禮物,作為書寫素材。
例:跳舞受傷的傷口,對我而言是最特別的禮物。
2.感覺:擁有這個禮物時的心情感受和反應。
例:當我因為跳舞而在腳上留下一個可怕的傷疤時,變得開始排斥舞蹈,即使它曾經是我的最愛。那個傷疤有如一頭凶猛的獸,不斷啃噬我的自尊心,以及我愛美的堅持。
3.見解:因為擁有這個禮物,而照見自己「變得不一樣」的印記。
例:直到我看見舞蹈老師腳上滿佈的厚繭時,我才明白那所有看似醜陋的練習印記,即使藏著再多的痛,都是為了在舞台上創造更絕美的演出。我開始感謝腳上的這個傷疤,如果不是它,我無法知道自己對舞蹈有多熱愛,如果不是它,我很可能輕易地就放棄了跳舞。
(新竹光華國中 徐檍昕)
這張照片拍攝於北埔一個小小的角落,
散步經過的時候,
是先被那明明陳舊不堪卻又組合得如此鮮豔的顏色吸引,
盯著它,感覺自己好像被緩慢搖晃進時光的隧道裡去,
看見一個令人唏噓不已的巴爾扎克老故事。
即便,場景一點也不巴黎,哈哈。
有機會
在另一本書裡結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