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05 12:11:40東年
美與醜
東年
在古典哲學中,美是真、善之外的另一種理想。就理想而言,每個人的心靈都有理解美的可能、占有美的傾向(柏拉圖)。美,是宇宙中一種積極的力量,能夠激發喜悅和幸福的感覺,培養愛好和興趣。
美,一般的認識,就是漂亮;那些讓我們耳、目等等感覺器官或者精神愉快的事物和性質。
這些性質,綜合一般的感覺和教學常談,就是美色、美妙、精巧、建康.....;統一、變化、對稱…等等。
這樣看來,美,是事物能讓人產生愉快的特徵和屬性(價值論的客觀主義)。人的感覺有先天的基本相同,也有後天教養的不同,所以,美,也可以說只是審美者主觀的感情反應(價值論的主觀主義)。
因此,美可以是這樣可以是那樣,而不是只能是那樣的。
醜,相對於美的事物和性質,會激發厭惡和反感。所以,在一般的認識中,將醜和美,視為相互排斥。
這樣的認識,當然是不可取的。這樣的截斷劃分,特別.....如果是經常盲目參與商業活動、團體成員間的比較,或者被媚俗的媒體耳濡目染,所致後天教養得的審美標準,就一般人來說,當是更加不幸的;因為大部分的人,就美/醜這樣通俗法的劃分而言,是不美的,甚至於就是醜和很醜的。
醜,身為一種會讓人自然反感的事物和性質,在人的通俗經驗上,確實會讓人討厭。但是,在某些情境中,醜也可能具有被審美的價值。
在一般經驗和美學中被感覺為醜的藝術品,在特別經驗和美學中卻可能被感受為美。反之,在一般經驗和美學中被感覺為美的藝術品,在特別經驗和美學中卻可能被感受為醜。這種看似特別的觀點,其實並不特別,它和大部分人,在一般經驗上,審定事物漂不漂亮的原理還是相同的;如果一般人能夠理解,美可以是事物具有的客觀特質,也可以是審美者的主觀意識。
就表象認識或有限知識所建立的美/醜標準,這樣盲目從眾看待事物、他人以及自己的人,如果一生因為不美或醜而遭受無情和不幸,就那樣的美/醜的識知而言,算不上什麼悲劇,不過是天生倒楣,運氣不佳而以。
一個不美的或甚至於就是醜的人,他(她)擁有高尚的品德或許多種視覺不及的美,而無論他(她)如何努力(總是持續努力),還是無法獲得幸福,或者經常從幸福的情境跌落苦難;我們必須說他(她)的遭遇確實是悲劇,他(她)的悲劇發生,因為他(她)遭周的人具有不美或醜的特質。他(她)的遭遇──這種常態的,現實的人生的情境,會讓我們覺得憤恨不平、悲哀或痛苦,甚至於感受到人性以及人生的醜;這,正是悲劇的典型定義和內容。
欣賞悲劇或聽聞他人的悲劇,會讓人恐懼進而自我敬畏,會讓人悲憫進而自我寬慰…這些由醜的事物和性質所激發的情緒活動,因為移情作用(美的超然detachment))和去實用性(美的無私disinterestedness),會讓識者感受得美和愉快。
美與醜,或有天壤之別的客觀本質;儘管如此,這天壤之別,也只不過是我們自己一念之間的差異…..
在古典哲學中,美是真、善之外的另一種理想。就理想而言,每個人的心靈都有理解美的可能、占有美的傾向(柏拉圖)。美,是宇宙中一種積極的力量,能夠激發喜悅和幸福的感覺,培養愛好和興趣。
美,一般的認識,就是漂亮;那些讓我們耳、目等等感覺器官或者精神愉快的事物和性質。
這些性質,綜合一般的感覺和教學常談,就是美色、美妙、精巧、建康.....;統一、變化、對稱…等等。
這樣看來,美,是事物能讓人產生愉快的特徵和屬性(價值論的客觀主義)。人的感覺有先天的基本相同,也有後天教養的不同,所以,美,也可以說只是審美者主觀的感情反應(價值論的主觀主義)。
因此,美可以是這樣可以是那樣,而不是只能是那樣的。
醜,相對於美的事物和性質,會激發厭惡和反感。所以,在一般的認識中,將醜和美,視為相互排斥。
這樣的認識,當然是不可取的。這樣的截斷劃分,特別.....如果是經常盲目參與商業活動、團體成員間的比較,或者被媚俗的媒體耳濡目染,所致後天教養得的審美標準,就一般人來說,當是更加不幸的;因為大部分的人,就美/醜這樣通俗法的劃分而言,是不美的,甚至於就是醜和很醜的。
醜,身為一種會讓人自然反感的事物和性質,在人的通俗經驗上,確實會讓人討厭。但是,在某些情境中,醜也可能具有被審美的價值。
在一般經驗和美學中被感覺為醜的藝術品,在特別經驗和美學中卻可能被感受為美。反之,在一般經驗和美學中被感覺為美的藝術品,在特別經驗和美學中卻可能被感受為醜。這種看似特別的觀點,其實並不特別,它和大部分人,在一般經驗上,審定事物漂不漂亮的原理還是相同的;如果一般人能夠理解,美可以是事物具有的客觀特質,也可以是審美者的主觀意識。
就表象認識或有限知識所建立的美/醜標準,這樣盲目從眾看待事物、他人以及自己的人,如果一生因為不美或醜而遭受無情和不幸,就那樣的美/醜的識知而言,算不上什麼悲劇,不過是天生倒楣,運氣不佳而以。
一個不美的或甚至於就是醜的人,他(她)擁有高尚的品德或許多種視覺不及的美,而無論他(她)如何努力(總是持續努力),還是無法獲得幸福,或者經常從幸福的情境跌落苦難;我們必須說他(她)的遭遇確實是悲劇,他(她)的悲劇發生,因為他(她)遭周的人具有不美或醜的特質。他(她)的遭遇──這種常態的,現實的人生的情境,會讓我們覺得憤恨不平、悲哀或痛苦,甚至於感受到人性以及人生的醜;這,正是悲劇的典型定義和內容。
欣賞悲劇或聽聞他人的悲劇,會讓人恐懼進而自我敬畏,會讓人悲憫進而自我寬慰…這些由醜的事物和性質所激發的情緒活動,因為移情作用(美的超然detachment))和去實用性(美的無私disinterestedness),會讓識者感受得美和愉快。
美與醜,或有天壤之別的客觀本質;儘管如此,這天壤之別,也只不過是我們自己一念之間的差異…..
很不錯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