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3 15:19:28哈利

少林拳在台灣傳承的一大主流......北少林韓門武藝 by 小韓老師

一、前言:

         身為韓門後裔,本應繼承家學,無奈年代差距甚遠及兩岸相隔之遙,造成祖父韓慶堂之幼年成長背景與生長環境資料殘缺,文獻不足;家人之口述,也隨著歲月之增長而逐漸模糊;有感於此,研究之機不自覺起,六年前開始著手資料整理與收集並加以分析,期盼終有一日能尋回家族所失;所幸至今已逐漸理出頭緒,雛型架構亦已逐漸分明,日後將大力撰寫祖父傳記與本門武藝相關理論,盼望讀者能在認識本門技藝之餘,更能藉此有所啟發,進而重新尋得自我技藝在現今傳統武術文化中之定位。

         韓慶堂宗師,為近代山東少林門的代表人物之一,亦為中央國術館在台灣最具影響力的傳承者,其一生精嫻北少林長拳武技及各項點、打、摔、拿功夫。尤以擒拿術著稱於世,更有「千手擒拿」之美譽。

         韓慶堂前後在警界擔任國術教職約三十餘年,也是正式將北少林長拳武藝引進台灣,大力傳授並將國術推廣至校園之先驅,對於當代傳統武術之傳承與推廣,甚具貢獻。也因此,武術界對於韓慶堂宗師生平武藝傳承系統,稱之「韓門」。 


二、韓慶堂宗師生平介紹:

          清光緒二十六年,韓慶堂出生於山東省即墨縣店集鎮的棗行村,幼年曾入私塾就學,後離鄉至青島市做工,旅途中巧遇少林僧人授拳防身,後在青島期間,因緣而遇少林門拳師孫茂林演武,見 孫 先生無論箭覃或飛腳皆具旱地拔蔥之勢,腿腿皆能刮人耳瓜子,心中好生羨幕與敬佩,於是懇求拜入門下盼能深入專研,但由於孫茂林為旅經青島之武師,因此無法長期逗留青島,於是在離去前將韓慶堂轉托給好友姜銘九寄門照顧,姜銘九為當時長拳名家,於是韓慶堂便在其門下初習長拳。因此韓慶堂在晚年回憶當時習武之概況時提到:幾里地之遙,獨自夜行,手擎火把,ㄧ路以「行步」走去;下了課,再點上火把,ㄧ路走「小矮步」回家,無畏辛苦……只此一端,用功可見。而「行步」與「小矮步」也就這樣地成為了日後韓門武藝傳承中,極為重要的基礎功法。由於韓慶堂當年朝夕用功的結果,所以很早就奠定了北派少林武術的基礎。

          西元一九一七年,馬良創立山東武術傳習所,所編之新武術訓練,影響濟南武風,韓慶堂於該段期間隨所內教習 常秉章 先生學習梁山武術,由於用功不懈,亦得總教 習韓愧生 先生賞識,並於私下指導韓慶堂埋伏拳當中的重要手法,韓慶堂亦於當時開始練習摔角之技。西元一九二八年韓慶堂進入南京中央國術館首期教授班廣學多種拳藝,擅長擒拿術,與「鐵掌震東海」楊秀山之子楊法武為同窗,因此經常請益楊系古少林武術與摔角,並與曹宴海、馬承智等同窗經常相互切磋武技,韓慶堂於國術館中,除了精研少林武藝外,尚隨楊澄甫學習太極拳與推手,之後更在劍仙李景林門下,學習武當劍法與內功要訣,西元一九二八年南京中央國術館舉辦首屆國考,韓慶堂名列中等。之後翌年又在浙江國術遊藝會中之全國擂台賽上,贏得「最優等」之佳積。

          韓慶堂在央館首期班進修期間,由於用功不懈,每每參與館內學員測試,多次取得館內第一,在同期學員間有「武狀元」之稱謂。西元一九三O年以首期教授班第一名成績結業於南京中央國術館,同時被高薪聘請至浙江國術館擔任註館教官;私下更與好友曹晏海於杭州城隍山藥王廟,一同創辦「吳山國術研究社」,後得辛亥革命元老黃元秀(武當劍法大要作者)先生大力資助,並更名為「杭州第三國術教練所」。

        根據中央國術館第四期學員范之孝的手稿中,得知浙江省在韓慶堂任職期間因提倡得法,習武者風起雲湧之盛況歷久不衰,韓慶堂於當時所傳之眾多學生當中,又以蔣玉堃、蔣慧嫻、何長海等三人最為人所知。

         西元一九三四年,由於國民政府軍警單位需要 師資 教授軍勤人員,因此韓慶堂從浙江國術館調至「浙江警察學校」擔任技術教官。西元一九四七年神州軍變,韓慶堂奉調至台灣擔任「中央警官學校」技術教官。之後便在該校與台灣警察學校任教,並在台灣大力推展傳統國術之發展。同時亦是台灣首位將武術極力推廣至校園社團發展的首位功臣。由於生平好酒,無酒不行,導致晚年受聘至菲律賓傳授少林武藝時,誤飲假酒導致酒精中毒引發中風,在家人無微不至地照顧下,於西元一九七六年與世長辭。 


 
三、韓門武藝介紹:

          韓門武藝,首重「身法」,演練時手足並施,長橋大馬,運勁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氣勢如黃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身型上特別強調「通臂送(鬆)腰」,其目的在於能使肩、胯兩處「鬆活圓靈,伸縮彈勁」,有效發揮技擊上之綜合運用。是故韓門武藝之精髓乃在於腰。由腰身之靈活自如衍化各種身法,主宰上、中、下盤,發揮勁力,調和剛柔。

         正如所謂:「出拳如扔石,踢腿似射箭,腰身如蛇行,上下一線牽。」動作上要求竄、蹦、跳、躍,快速靈活身法上強調閃、展、騰、挪,移形換位,應用上綜合點、打、摔、拿,變化莫測,風格上講究起、伏、轉、折,節奏分明。特色大開大合、氣勢磅礡,經久練習,可使氣血通暢,舒達於四肢百骸,完全符合古諺「非習長手不足以達氣」之論。

         韓慶堂宗師因受山東少林影響極深,因此在台灣所傳之北少林長拳,有「十路少林拳」之稱謂,與山東少林楊秀山系統「十路少林拳」之稱相通,楊秀山之子楊法武與韓慶堂為武術傳習所與國術館首期班之同窗,兩人亦師亦友多年,相互影響極深,韓慶堂生平最擅長的「楊家十三槍」,與楊派現今傳人劉毅所傳之「古傳少林楊家槍」套路架構,可說是完全一模一樣。

         韓門十路少林拳中,分別以潭腿、連步拳、功力拳為開門套路。其目的在藉由架勢開展撐筋拔骨之訓練,建構初學對於傳統武學功體之結構觀。再以二路埋伏、一路埋伏、十字趟為中級套路,目的在培養身法閃、展、騰、挪之慣性運用,後以三路炮拳、四路查拳、四路蹦砸,訓練空間之變化及勁力之轉換。終以太祖長拳做為結尾,綜合所學之思維,將角度加以分析細練,並結合"宋太祖內功心法",重新內觀體察,檢整自身所學,進而塑造全新的武學風貌。

         除了十路少林拳外,尚有於各階段訓練過程中所搭配之對練手法,讓學生在練習套路時,更能清楚理解並掌握動作攻防之意義。對練手法內容包括:對接手、擒拿手、摔角式、點打攻截法、擒拿對打。器械方面分成刀、棍、劍、槍及奇兵等五部分,皆有對練用法,強調傳統武術的體用兼備。刀術內容為:七星刀、八卦刀;棍術內容為:行者棒、群羊棍;劍術內容為:三才劍、昆吾劍、戚門劍、七星劍、青萍劍;槍術內容為:楊家十三槍、六合槍、少林槍;奇兵內容為:苗刀、雙刀、雙劍、雙鉤、月牙鏟、繩鏢、九節鞭、春秋刀、雙手帶、砍刀。器械對練套路內容為:三才對劍、八卦對刀、行者對棍、六合對槍、苗刀對劈、單刀破花槍、雙刀進槍、關張不義、三節棍擒槍。自衛術內容:奪匕術、奪刀術、奪鎗術。

          現今台灣許多研習韓門武藝的同好,迷失於套路之追逐,但「套路」的本身,卻是一種前人對自我門派技能的認知表現,同時亦是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時代背景邁向進步文明的時代指標,進而走向藝術之境界;但切莫忘了「藝術」一詞,為人為之安排,非真實事物之本身,乃創作者為滿足人心,使人信以為真,而編創出的真實幻覺。故後人在研習武術套路揣摩前人技能認知之意境時,切勿本末倒置將套路認做是武術門派之一切,認為學了套路就等於學會了此派武術,畢竟現在資訊的充斥泛濫,讓武術套路已不再剝開了神秘的面紗,在無知的武術學習者心中亦不再值錢,殊不知這些套路應結合各門派之特殊訓練功法、不同階段的訓練目標,方為完整的「套路」,這點是真正的武術學習者更需要掌握的正確指標。 


四、韓門在台灣發展簡史(1953至1968):

1953.06.12:韓門沈茂惠、姜長根、唐克杰、王建緒、孟憲明等五人,因參與「國術勞軍團」表現傑出、默契十足,而有「韓門五虎」之美譽。

1954.10.25: 參與「第九屆全省運動會」國術表演。

1955.06.24: 參與「中國國術比賽大會」,韓門傅松南勇奪「少年組冠軍」。

1955.10 :受香港大導演 屠光啟 先生之邀參與武俠電影之拍攝。

1955.10.25: 受邀參與「第十屆省運會」國術表演。

1956.05 :受邀參與金馬、烏丘、東引等國術前線勞軍團。

1956.05.25: 受邀參與「台港國術觀摩大會」國術表演。

1957.11.22: 參與「台港澳國術比賽大會」,韓門姜長根獲重量級亞軍。

1962.08.27: 受邀拍攝「台灣的體育」國術部分示範演出。

1967 :韓門沈茂惠受菲律賓邀往總統府擔任「國術功夫隊」總教練。

1968.12.10: 韓門姜長根、唐克杰、徐紀赴馬來西亞擔任「東南亞華人武術表演大賽」中華民國代表。 


五、結語:

         韓門武藝,內容精博。無奈現今台灣傳統武術學習者,多是落入大陸現代武術的演練風格,導致喪失傳統武術的勁力特色。不僅手、眼、身、法、步未體現應有之奧妙,對於招法變化應用及發勁奧義更全然不知;故今後作者將繼續整合闡揚韓門武藝論要及其技法,望能為後學有所助益。若後之學者,能承繼韓宗師遺志,知所遵循;在明師的指導下,肯下苦功鑽研;在懷恩報德之餘,能善用所學,繼志述業,相信如此,能無愧韓門!期共勉之! 


六、附錄-作者簡歷:

小韓,全名:韓基祥

1981年 出生於台北。

1993年 加入江翠國小柔道校隊。

1995年 隨文化大學國術組高材生 邱啟正 老師習南派洪家拳。

1996年 父親韓樹美傳授家傳武藝"連步拳"。

1997年 赴美麻州隨姑丈梁紀慈、姑媽韓玲玲習家傳武藝。

1998年 返國後,隨 黃偉哲 老師習迷蹤藝。

1999年 考進辭修高中,隨 李心發 老師習陳氏太極拳。

2000年 拜 李心發 老師為師父,精修少林內功、武當氣功。

2001年 隨大伯韓樹英習家傳武藝與螳螂散手,後以第一名成績推甄進中國文化大學國術學系。

2002年 勤學國術系上各老師的專長:孫臏拳、六合螳螂、八卦太極...等,學年總成績第一名。私下尋沈茂惠、唐克杰師伯學習韓門武藝。

2003年通過文化大學教育學程體育科徵選。私下又尋姜長根、孟憲明師伯學習韓門武藝。

2004年 雙主修戲劇學系。私下隨 黃子健 老師習詠春黐手。傅松南師伯歸國期間,亦向其請益。

2005年 當選中國文化大學第四十屆華岡青年。同年 經中國大陸評選列為"中國當代武術名人誌之海外武術名人"之一

2006年 拜國術系 楊正隆 教授為師,研習鄭子太極。同年六月,以第一名成績國術系畢業。年底時,創個人武術薪傳工作室「韓門武集」,致力推廣傳統武術。

2007年 於辭修高中擔任體育科實 習 老師,年底時,參與全國菁英盃國術錦標賽,獲社會男子組「北拳」與「長兵」項目雙冠軍。

    小韓出身於武學世家,祖父韓慶堂宗師,為民初武學最高學府南京中央國術館第一屆第一名畢業生;故自幼深受武學薰陶。大學就讀於中國文化大學國術系,總成績為全系第一名。小 韓 老師除繼承家學外,先後尚跟隨當代十餘位武術名家學習各派武藝,並擁有中華國(武)術裁判、教練等證照。為增強教學能力,於92年時考取教育學程;為探索國術現代教學方式,於93年雙主修戲劇系;並不斷進修各類研習課程,於94年時當選中國文化大學第四十屆華岡青年。95年時以個人工作室的方式創立新式武館「韓門武集」,對於傳統武術之薪傳,不遺餘力,廣受好評。 


小 韓 老師的武術傳承系統 :

*韓門家傳武藝:韓慶堂-韓樹英-小韓

*陳氏太極(杜系)老架:陳延熙-杜毓澤-梁紀慈-小韓

*陳氏太極(潘系)老架:陳發科-潘詠周-李心發-小韓

*楊氏108式太極拳:楊澄甫-韓慶堂-韓玲玲-小韓

*北派少林拳:中國文化大學國術系-小韓

*六合螳螂拳:中國文化大學國術系-小韓

*七星螳螂拳:王松亭-韓樹英-小韓

*迷蹤藝:張耀庭-劉雲樵-黃偉哲-小韓

*詠春拳:葉問-盧文錦-黃子健-小韓

*左家心法:陳取寬-楊正隆-小韓

*少林內功:顧百齡-李心發-小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