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08 16:20:25Hiarn

地理學03-20

03-20
試說明文化評價在人與環境資源關係研究探討所所扮演之角色。

[解]

1. 「人們周遭的生活環 境」在經由人力改造之後,就成為新的生活環境,可稱之為「人文環境」,而人文環境的內涵在地理學上稱之為「文
化景觀」。

2. 英文中的「文化」稱為Culture,它是「自然」(Nature)的相對,原本意思為「經改造過的自然世界」,因 為改造者是人,所以「文化」就是「人與環境互動的結果」,人們依據本身所擁有的能力和價值觀來把生活環境改造 成更合意的「文化環境」。因此,人是創造文化的主體。

3.「人」是創造文化的主体(生產者),「環境」則是文化創造的背景與基礎(原料),文化就是人與環境互動過程中 的『產品』。因此『文化』=人+環境。

4.「人」是個能知的主體,而「環境」是個可知的客體;而一旦人(主體)加上環境(客體)便可成為有知識的人。這 知識便是文化產生的依據。 首先,人經由本身「識覺」的功能,而所謂識覺就是人能使外在環境的事物被接納入「人的思想體系」中,而人之所以能識覺環境,是因為人可以看、聽、嗅、嚐、觸等五種識覺,使得外在事物能成為人的「經驗」。 至於「經驗」則是人由於曾經因識覺機能而體驗到的環境依據,是實在的,只不過存在於人的思想體系中。人不斷識覺環境,也不斷增加經驗。然而,經驗也只是一原始的素材罷了,還必須透過人另一項的「抽象」功能,所謂抽象的功能就是把經驗整理和歸納成「概念」。至於概念則是經驗去蕪存菁的再結構(再加工),更加精簡實用。 之後,再經由人的另外一項功能-「文化評價」,評價就是人對概念產生了「正價值和負價值」的效果,一般人稱之為辨是非、明善惡、知進退,使人對所處的環境有了「選擇性的行為」。最後,再經由人的決策將這些正、負價值付諸於行動後,便產生了文化。

5.人是文化產生的主體,但人因為有「評價」、「決策」和「選擇」的功能,使得即使兩個人在相同的環境之下,識覺相同景觀,但他們卻不一定會產生相同的環境評價。不同的評價就會產生不同的價值世界,因而也就會有不同文化的出現,這也就是文化多元的主要原因。

6.因為人的評價和選擇是要有所依據的,而人所依據的是他從群體生活環境中所獲得的經驗和概念,這群體生活在相同的環境中,若經過長期的溝通和融合,便很容易成為一主體的價值觀,以作為此一群人評價的依據,而產生大多數人認同的文化景觀。值得注意的是,環境的差異雖然並不決定文化的特性,但卻是提供文化人群不相同的經驗知識,進而影響文化人群的環境評價和決策。

7.不同的生活方式產生不同的文化景觀:當人類生存在自給經濟或半自給經濟階段時,受到「生產技術」的限制,使得環境對人類的方式產生極大的影響。文化的特色是人與環境的結果是不適合套用在同一個模式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