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4 16:29:05樂線

愛在筆酣墨暢時

 我寫日記三十年了,我沒有辦法和別人分享這麼「個人」的作品,只能以「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的心情,將心路歷程,儘可能透過有限的文字傳遞出來。

 教學的專業固然可以從教授教導、同儕分享及書籍的閱讀等途徑,逐漸累積,但在實務經驗上,若能直接從學生身上獲得,那是最貼近教學需求的。

 怎樣從學生身上獲得教學的實務經驗呢?這話說得清楚一些,就是為人師者,必須張開所有細胞,從每個學生身上遞送出來的訊息當中,大量需取及篩選出有意義的成分,並以專業研判其價值及緊急程度,以便採取適當處置,或融入教學活動之中。

 然而在經緯萬端的班級級務和沉重的授課工作之餘,還要勻出向學生學習的時間,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必須另闢蹊徑,而日記教學,正是我的策略之一。在我班上,日記不是功課,但是天天要寫,寫到什麼時候呢?畢業典禮前一天。這個共識一旦確定,接下來就看它衍生出來的功能以及現象了。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從事啟蒙教育工作二十二年的我,對「傳道、授業、解惑」三者之中,最感困難的便是後者,即使每天都有接觸學生的機會,但是多數時都忙著前兩者,對於人生觀念的啟蒙,深感融入教學的不易。

 可是當我們進行日記的寫作之後,這個問題獲得了解決,學生在日記上提出很多人生的議題,舉凡課業學習人際關係家人相處以及對人事物各方面的見解,都是我認識他們以及分享經驗的依據。

 也許有經驗的教師會認為:學生的日記不是都寫些流水帳嗎?我們能從這麼表面的內容看出什麼可以解惑的契機?關於這點,我對學生寫日記是有幾項要求的。
第一、不能寫記敘文。
第二、以九宮格輔助。
第三、使用語文課學習到的知識和技巧。
第四、反省進德修業。這是學生方面

 在教師方面,批改時做到:
第一、先要求錯別字訂正。
第二、仔細看每句話每個字。
第三、每天均下評語但不做道德批判。
 學生辛苦寫出來的日記,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內容,除了利用適當時機念出佳作給全班聽之外,在分享時,也要尊重個人隱私。現在六年級了,可以隨時分享去年的今天,班上所發生事情,勾起當年的糗事和覺知努力的痕跡,相知相惜的眼神和會心一笑的默契,是努力之後的最大收穫;同窗情誼和師生默契盡在不言中。

除了進德與修業,寫日記也增進了親子之間的了解與包容。孩子的想法雖天馬行空、創意無限,但仍然需要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支持。孩子不方便以言語表達的事情,寫在日記裡,可以更冷靜地篩去情緒,正確傳達含蓄、委婉的訴求。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表現與人際關係,也經由日記清楚傳達給父母親,必要時,上一代的經驗也可以在此刻獲得傳承的機會。
(註:日記教學方法不在本文範圍,若有興趣再另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