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7 18:16:11moon

建築與我:青木淳建築論壇有感



那一天是一場讓人有所收穫的建築論壇,甚少參加論壇的我,很高興在那一天裡參與了一場建築盛宴,這樣的機緣來自於廠商的邀請,在錯過了一次安藤忠雄的演講後,這算是一次彌補的建築相遇

 

話說從頭:對於日本建築其實我了解不深,只知道其自戰後現代化的發展,漸漸從擷取西方精神與科技技術,而後漸形成自個的建築風格與影響力,在建築的領域中也是他者取經之處,其古積保存與活化及社區營造更是獨樹一格,也產生數位聞名國際的建築師,如自學的安藤忠雄建築師傳奇、曾來台建築展覽引起風潮的伊東豐雄...,而青木淳呢?在我的有限學習生涯記憶中,搜尋不著,但據在職事務所建築師所言:青木淳是日本聞名的建築師,其建築作品甚具特色,於是那一天的邀約,成了我所期待與不容錯過的講座了。

 

當天來到,在時間的逼近下,穿越暖和陽光灑滿的行人道與行道樹,風一陣一陣輕輕送來,前行就近於公司附近的論壇地點,輕鬆打扮的我,看到盛裝打扮的招待人員與參與的建築行業們,霎時覺得自個真是太隨意了,而後因對方告知本公司還有一名額,於是同事便被我急急邀約前來,在論壇開始前有邀約廠商的建材展,大家一一巡視參觀,寫下建材建議與喜好的問卷調查後,陸陸續續地進入會議廳內,而待就續後,會議廳大門便隆重地關上了,一場建築對話於焉展開

 

投影螢幕裡展演青木淳的建築思想與創作,青木淳娓娓道來其創作過程的發想,一旁的翻譯不疾不徐地跟上講演節奏,雙方皆行雲流水地訴說傳達,分享著許多有趣的建築設計與發想,約記得讓我印象深刻有那博物館的地下化設計,與大地融合一體的感覺,壁面的設計是大面的白,當地下起雪時,其互為相融成一體,如呵成一氣的活化石展演場,或許是建築師對於其博物館展演內容與性質性的建築詮釋,另有那日本街屋的設計,在日本這似乎是當地建築師的必經習題與課題,透過此操練將觀察都市風貌與環境生活紋理,與建築外觀做彼此的回應,再將那日常生活納入那建築容器中,讓建築既平凡可親卻又獨具個人住居的想像表現,青木淳分享其對於住居空間的想像如何反應在空間的設計中,如光線如何透過屋頂進入室內,光線如何在高聳的客廳裡營建空間氛圍,大尺度的空間與小尺度的空間如何串起有趣的空間體驗,而其如何感受周遭紋理反應至建築外表上,這些觀察體驗的工夫也一併回應在其設計台灣建築的第一個住宅作品,注重其在都市空間的建築尺度,讓建築外觀完全不喧嘩,以素面材質取中華文化瓷器的紋理來作為回應台灣建築外觀,其演講當中還說:當他研究與觀察台灣建築時,覺得台灣的鐵窗文化十分有趣,在想著如何取其元素語彙表現在建築上,結果是被台灣業主告知:想都別想!現場大家笑了,我想這應該是青木淳建築師另一種幽默了~哈。

 

在青木淳的建築作品中,有一個得獎競圖案例也讓我印象深刻,是一個里民活動公園場地要設計相關活動空間,因其周遭皆是不高的建築,所以該案最高以二層樓量體設計,多以地下建築空間做為活動的空間,雖為地下空間,卻是光線明亮空氣流動的空間,注重地貌的變化,是一種大地建築的呼應創作,其間還因基地內有樹齡年邁大樹不易移植情況,調整其原設定的設計,在這裡讓人看到了環境課題被重視納入建築設計的情景,是好的發想

 

建築作品分享結束後,便是自由發問時間,原本現場大家十分含蓄,當有人先勇的第一響應後,便開始有些迴響紛紛,而在這一段時間內,青木淳建築師與台灣建築師的對話,讓我開始去想一些問題,也是此場演講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但時至今日卻因時間的關係我有些忘了,只記得台灣建築師問其如何感受台灣的住宅建築及對台灣住宅的想法?青木淳說:覺得中日住宅建築是無法相較,因為各有不同的地理、社會及文化,他發現台灣住宅空間使用的模式似乎已發展到定型了,不同於日本住宅空間還在發展,且其設計中注重的是其位於環境的紋理且如何與之呼應,並不在於多酷多炫的外表(大約意思是如此的)…,而觀其作品真如其所詮釋語言,確是一個重視環境紋理的建築師。

 

在那一天裡,我遇到一位對台灣建築住宅空間觀察敏銳的建築師

在那一天裡,我參加了一個如實的建築師對於其建築論述的分享

在那一天裡,我開始想台灣住居空間還有那些可能呢?

 

摘錄青木淳書籍中的建築作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