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5 06:00:00南山子

大師的構想 合歡壺

  傳說曼生壺有十八式[1],也有說三十八式。總之,其中有一把叫「合歡壺」。其創作理念,有說是自「一種寓意美好的植物」[2],有說是陳曼生為溧陽縣令時,某年貢茶歸來,喜而揣摹鑔形作成合歡壺[3]。東說西說,似沒個定準。要我說,合歡壺有圈足無足兩種[4],工序都是由上下兩片合成,推想圈足是較早作品,無足是改良式。不過,原本上下合片成一把壺,就叫「合歡壺」,以工法命名,本來也不需要太多解釋。

  為什麼說無足式是改良的,理由在無足壺下片壺底,是向內鼓起,與上片壺身,剛好一實一虛,形成陰陽消息,更加強了壺名「合歡」的寓意。所以說,圈足是初創品,無足式才是改良後的定款,這種演變,是因為名字而加強意象的展現。

  合歡壺接片問題,在於壺腹是橫向展開,如果直接以泥片拍打成壺身,那得作上下兩段工,折的角度也大,費事。原創採上下兩片分製,再接片作成壺身[5]。接片處會留有無法消除的哈佛線,只好把它給美化成合理的存在,於是就壺身接片處,作成一圈裝飾性的尖突線。製這壺的重點,就在於壺身不宜太鼓或太扁,太鼓會顯得尖線沒有存在的必要。太扁又會覺得刻意。總之,尖線必須很自然的成為壺身的裝飾,與整體壺形一致,這才是高招。

  蓋上的壺鈕,原創無論有足、無足,都是扁丸形,與壺身相呼應。而我手上這把仿品「知己」是橋鈕。橋,意象主溝通,似乎又就「合歡」主題加強其寓意。只是,這並非曼生壺原有的創意。「知己」刻字也顯得太大,還是原創合歡壺,繞著壺口刻字,字體大小較適當,看起來較雅致,這點恐怕一般巧匠的心眼看不到。另外,壺周身尖突線作成一條細帶狀,以掩飾哈佛線,這點就大大的偏離曼生大師創意了。壺底印文「文匯集藏」,不知是何意?也查不到。懷疑是香港人訂作,流落臺灣,主人把它遣送出門,又從直播間轉到我手裡。

  網搜發現,也有作橋鈕的,只是橋的形式有些含糊,我這把較精工,有點小得意。

 

私藏合歡壺壺底內凹,及「文匯集藏」印。

壺身刻西式右行「知己」二字,字太大,還是曼生原創刻字字體比例較優雅。「己」字左下一彎,想要一刀解決,結果沒到位,也不再處理,留了一個礙眼的記號。

刻字款有些渾,似是「潘一珺」,可是「潘」字有草頭,用「藩珺」搜尋,是體育新聞。底下印文,也渾得很,無法辨識。



[1]宜人出品【細數曼生十八式】2018-3-24,網址:https://www.yirenchupin.com/7324.html

[2]失撰人〈合歡壺的由來及特點〉2023-08-03,網址:https://m.taohuren.com/xuetang/view-196469.html

[3]陳壺【合歡壺,又一款曼生壺】2020-7-12,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r-cYCmUqkI

[4]陳壺【如何欣賞合歡壺?】2020-7-18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SVLw8C5elM

[5]紫砂渡人【64集:紫砂文人壺,陳曼生與他的曼生十八式(十)】合歡壺壺身拼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Rfjg1nxc7o

露天‧百壺坊 陳勤仙、周盤芳合仿「圈足合歡壺」(約300cc),功力幾可亂真。圖片顯得稍為扁了一些,不知是否修圖。

薛芳仿製合歡壺,蓋稍高。(WenWen Chen 臉書‧商店)

 

以上三件橋鈕合歡壺,上片有肩,哈佛線以帶狀處理。(見露天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