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碩卿輓黃炳文
黃盛富,字炳文,福建上杭縣龍田墟人,先世營商,以貲雄,炳文少任俠,習技擊,年四十,辛亥事起,偕二三子持炸彈入縣署,迫退衙官,力保鄉里。大定後,國民政府任以上杭縣首任財政科長,艱辛度支,貧不自存者,或免稅,傾囊資佽,又昌設自治局,以奠輿情,枘鑿未榷,仗其片言,由是望重一方。民國十七年,共黨入鄉,地方不靖,攜次子景嶽避臺灣基津,嘗搉邑之財政,遂家焉,令子婦以時返鄉祠祭。廿三年秋,無疾而卒,年六十三,葬基隆虎子山。李碩卿輓之曰:
去國值桑榆,心坎稍安,差幸起居隨跨灶;
蓋棺停旅寓,首邱未遂,定知靈爽尚思鄉。
蓋炳文三子,長曰與季,居故里。景嶽、盛儒,並遷臺。景嶽幼有異稟,性磊落,負雋才。侍父旅鱟港,賃於後井里,榜曰「萍居」,初以賣卜自給,嗣以豢豕成業,詩酒自娛,既目擊時非,自傷不能報國,每劇飲大醉,繼歌以哭,有詩云:「無心用世惟耽酒,有口逢人便說詩,醉不願醒歌當哭,百年賣得幾多癡。」參大同吟社。七七事起,日人忌在臺華僑,循僑望舉為「新民公會」總幹事以羈之,景嶽以職便潛通臺僑,伺機欲有為,未幾日警大搜,三十三年夏,繫之獄,妻丘氏奔走營救,眾咸憚於日威,莫或援手,日降前庾死獄中,年四十四,丘氏收遺骨火之,見其面目糢糊,柴骨不盈掬,哀慟幾絕。三十八年,行政院頒「忠義成仁」額,祀基隆忠烈祠,有《萍居集》,事蹟見陳其寅修《基隆市志》。
按《詩律武庫》引三國魏王朗《雜箴》:「家人有嚴君焉,井灶之謂也,是以父喻井灶。或曰灶上有釜,故生子過父者,謂之跨灶。」《幼學瓊林》卷二:「子光前曰充閭,子過父曰跨灶。」﹝清﹞高士奇《天祿識餘‧跨灶》引《海客日談》:「馬前蹄之上有兩空處,名灶門。馬之良者後蹄印地之痕反在前蹄印地之前,故名跨灶。言後步趲過前步也。一說,馬櫪曰皂,灶為皂之借字,馬生而越過皂,非凡馬。」櫪皂說,桂馥《札樸》引述尤詳。
跨灶之義,據章宗源(1751-1800)[1]輯《尸子》:「孔子至於勝母,暮矣而不宿,過於盜泉,渴矣而不飲,惡其名也。」《史記‧鄒陽傳》:「故縣名勝母,而曾子不入,邑號朝歌,而墨子回車。」《後漢書‧鍾離意傳》:「孔子忍渴於盜泉之水,曾參回車於勝母之閭,惡其名也。」說孔、說曾雖異,惡其名則同。跨灶,蓋儒者諱言勝父,故以釜諧音父,《雜箴》為是。其蹄皂、櫪皂之說,皆非也。
基隆忠烈祠入口,誤題「中正公園」,用了七十年。
上一篇:白象山李建和墓聯(周至柔)
下一篇:白象山李建和墓聯(谷正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