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張七郎聯
張七郎(1888-1947),新竹湖口人。父仁壽,習中醫,與長老教會傳教士馬偕相識,嘗設大湖口長老教會。七郎幼時,日本據臺,民國四年,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歷職基隆醫院、臺北馬階醫院。明年,即淡水創仁壽醫院,兼基隆港務所淡水出張所醫務。兄逢年,於花蓮港事中醫,召之。十年,與長兄采香並移花蓮,七郎居鳳林行醫。三子宗仁、依仁、果仁,俱在滿洲國。日降,七郎喜國土重光,召子歸臺,又建牌樓迎政府,聯曰:
萬象回春,事事須把握現在;
一元復始,處處要策勵將來。
橫批:「天下為公」「國為民有」。一說張氏所遺習字帖尚有:
歡喜江山歸依舊;
迎來旗幟慶重新。
又:
四百餘里鯤身,已去復返;
五十一年婢僕,垂死重生。
又:
治世三民,無慚國父;
共和五族,一樣弟兄。
明年二月,受命代理鳳林農校校長,欲創鳳林初中,縣長張某撓之。尋膺選花蓮縣參議員,晉議長。其冬,又獲選制憲國代,出席南京制憲會。二二八事發,「三民主義青年團花蓮分團」以「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邀之,值七郎病,謝之。「處理委員會」迫臺灣行政長官陳儀,就各縣市推縣市長候選人。三月九日,舉七郎為花蓮縣長候選人,七郎急登《東臺日報》宣明辭棄。四月,大兵入臺清鄉,有誣之者。寒食日,與兩子俱死難,時年六十,葬花蓮太古巢農園,采香題墓門曰:
兩個小兒為伴侶;
滿腔熱血灑郊原。
方難作時,仲子依仁逃出,為軍警所獲,搜身得上尉軍醫證,蓋嘗為蔣氏療疾,幽之三閱月,釋去。
采香(1880-1949),名石洋,字采香,號頑叟、冷情道人,以字行。新竹黃家迎粵人黃瑞圖雲池坐館授水墨藝事,采香從之遊,與傅萬年仁三(1856-1911)、傅萬庚兆白(1870-1938)、葉鏡鎔漢卿(1876-1950),並為黃門高足,而采香最幼。馬偕創「淡水大書院」,迎為漢文教師。後與七郎同年移花蓮,居萬榮鄉紅葉村,顏其所曰紅葉山房,自稱紅葉山人。出門輒效耶穌騎驢,以一犬相隨,由是自號十足老人。與駱香林交好,七郎卒之又明年,亦卒,年八十,香林為作傳。方外弟子妙禪,即臺灣天台宗始祖斌宗法師薙度旁師,亦擅藝事,為蓬島藝僧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