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0 11:00:00南山子

遺民聯存 長沙王先謙

  王先謙(1842-1917),字益吾,諧作逸梧,所居曰葵園,湖南長沙人。母善化鮑氏,有賢德,自奉勤樸,皆稱姑所教。先謙舉同治五年進士,光緒元年,翰詹考列二等,遷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再遷翰林院侍講。先在乾隆八年,給事中鄒一桂1686-1772)嘗奏:「下部議諸事,部議未上,科道輒先攙[1]陳。」時有旨申飭。光緒五年,先謙復奏:「請飭言路,以肅政體。」御史李端棻[2]劾先謙莠言亂政,得旨切責端棻措詞過當,適開攻訐之漸,著毋庸議。是時,洋人蓄謀生事,隱患日深。日本已襲取琉球,進窺臺灣、朝鮮。恭親王等嘗面奏,事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函商南北洋大臣,豫籌海防,議猶未定。九月,先謙條陳洋務機宜,請審敵情、振士氣、籌經費、備船械。詔令李鴻章、沈葆楨切實籌議。

  六年,遷國子監祭酒,奏請飭彭玉麟1816-1890)酌度長江水師,並令保舉賢員,協同管理。其先,鴻章奏設招商局,添購輪船,原期自拓航運以收回航權,繼而奏請改章,令道員葉廷眷總辦,至唐廷樞等恣意侵挪,先謙因奏請整頓局務。朝廷以其令商船出洋乙事,深具遠見,著督員詳籌具奏。翌春,兩江總督坤一奏復:「華商由招商局運茶,自漢運津者,祇完正半兩稅,以外概不重徵;華船運貨出洋,仍由招商局逐漸推廣,不另立公司。」十一年,出督江蘇學政,前學政黃體芳(1832~1899南菁書院,先謙奏請即院設南菁書局

  十四年八月,刊《皇清經解續編》蕆事,告假歸梓修墓。逾年,假滿,請開缺。先在同治末,廣東郭嵩缺回湘,為城南長,沙曾文正公祠成,嵩燾以祠旁校賢講,內設船山祠。至是迎先謙主講思賢,先謙因附設書局以搜刻舊典。繼而移長嶽,為立院規,課分五門,親督經、史、掌故三課,不用時文;算學、譯學兩課,另聘專才教習。瀏陽諸地書院相效增學科,其樹立新學,號為先聲。後又長城南書院,育才多士,為一時勝概。

  廿一年秋,陳寶撫湘,始推新政。翌冬,先謙與湘1851-1937熊希、黃自元1836-1916)、祖同、陳程初,共創「善成機器製造公司」製燈泡與編織機,德鈞以為近利,請增辦「時務學」授實業。廿三年春立案,諸紳董就輪船、製造、堂,各主一事。先謙創發電廠於長沙,齡辦時務學超、李,分任中西文習,其秋招生四十名肄業。廿四年二月,希齡與譚嗣同、唐才常共創「南學會」推新政。又與德鈞、嗣同、才常,及寶箴子三立共辦《湘報》輔其說。先謙持國故以倡實業,不涉政體。四月,謫南學會邵陽分會長樊錐(1872-1906)侮聖,蔑倫惑世,葉德輝借湖廣總督張之洞力逐之出湘,皮錫瑞(1850-1908)亦去。嗣與鄉紳聯名遞函京師,御史徐樹銘據函劾寶箴。五月,學子賓鳳陽等請先謙維護名教綱常,因排詆時務學堂,辭退啟超諸人,希齡與三教習一時並辭去,寶箴改委黃遵憲為學堂提調。先謙復聯名請整頓時務學堂,希齡亦合黃膺等,請整頓書院。六月,先謙使嶽麓、城南、求忠三書院師生簽訂學約以闢異端,尋《湘報》停刊。及太后臨朝,寶箴革職,新政僨覆,先謙力陳製造實業不可廢。俞廉三1841-1912撫湘,改時務學為「實書」。廿七年,下詔興學堂。翌年,再更名湖南省城大」。廿九年,趙爾巽撫湘,嶽麓院改為「湖南高等」,別設湖南師範館」,栽育中小學師資,聘先謙長之,設倫理、經學、算學、中外史學、中外輿地、文學、理化學、英文、圖畫、體操十餘門課。嗣以助長革命風氣,開除四生。歲杪,師範館遷入城南書院,合稱「湖南全省師範學堂」,以棣蔚為監督,至是新學競興,先謙去職。

  先是光緒廿二年,舉債於美國「華美合興公司」,以官督商辦興築粵漢鐵路,期三年完工,並許沿途採礦權。廿六年,合興踏勘畢,議增借款,改五年竣工。嗣私釋股三分之二予比利時「萬國東方公司」,劃南、北段分工修築。事聞,、湘、鄂三省商請廢約自辦。三十年春,先謙以主權涉安危說湖廣總督張之洞,之洞因奏請廢約自辦。卅四年三月,廷聘先謙為禮學館顧問,以衰年辭。五月,湘撫岑春奏呈先謙所著書,獲賞內閣學士銜。及頒憲綱及籌憲進度,先謙則反對憲法與自治。

  宣統二年三月,湘省饑,德輝積穀萬餘石,長沙人爭米。自元擁先謙為首,聯名致電署湖廣總督瑞澂,請撤換湘撫春,演至亂民燒撫署。廷命徹查,先謙欲有所白,瑞澂不受。候補道任筱堂與先謙舊有隙,瑞澂使筱堂弟子二人按其事。四月,以「省議勸紳捐義糶,先謙首發梗議,以致遷延,變起之後,復歸咎撫臣激變,電請易人。」奏覆。得旨:先謙交部嚴議,降五級調用,德輝即行革職,士紳皆知其冤。諮議局議長譚延闓、郵傳部侍郎胡祖蔭欲為解,俱不得要領。三年,湘紳關連者,俱得開復。先謙弟子柯劭忞即瑞澂師,追問其故,瑞澂委新撫楊文鼎奏請開復,文鼎至,先謙拒不納。新撫余誠格欲復奏,而武昌事發,不可再論矣。先謙因易名遯,召同志校刊古籍。民國六年卒,年七十六,葬涼塘莊。

  先謙本意,器可維新,學必存古,故其學醇粹。擅亟國故,又兼辦實業,於救國之策,見地最真,惜維新之說熾盛,遽不得達,然其資望老成,不徇流俗,堪為學者師範。著有《尚書孔傳參正》《漢書補注》《日本源流考》《荀子集解》《詩三家義集疏》《後漢書集解》《魏書校勘記》《外國通鑑》《五洲地理圖志略》《莊子集解》《鹽鐵論校勘小識》《水經注集校》《十朝東華錄》《續古文辭類纂》《虛受堂詩文集》《葵園自訂年譜》。輯有《南菁書院叢書》《江左制義輯存》。

  【葵園聯存】

 無上款

月影通簾細;

花香入座清。

 桂菴仁兄方家清賞

竹韻松濤清自遠;

花觚茶盌靜相宜。

 履真仁兄大人雅正

忠節清肅,進退以禮;

欣悅竦慄,寬猛必衷。



[1]《說文‧手部》:「攙:剌也。從手毚聲。」《博雅》:「銳也。一曰扶也。」又士咸切、鋤咸切,並音讒,並義刺也。又仕懺切,鑱去聲,完補也,一曰旁掣也。

[2] 李端棻(1833-1907),字苾築人,幼孤,叔朝赴京讀書。同治二年士。光十五年,主廣東鄉試,賞梁超之才,以堂妹妻之。廿二年,倡中學為體,西學為輔為用,奏師設堂,地方設學堂,並建藏書樓器院、譯書局、報館、選派留生。從之。以薦康、梁行法,事變,充新疆。及赦,主講貴堂,卅三年卒。 《說文‧木部》:「梤:香木也。從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