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6 07:00:00南山子

基隆城隍廟聯(補)

  《周易‧泰》:「上六:城復于隍。《說文》: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城隍得名之由也。其祀源於《禮‧郊特牲》:「天子大蜡八。」第七曰「水庸」。《詩‧崧高》:「以作爾庸。」《傳》曰:「庸:城也。」《說文》:墉:城垣也。庸、墉,蓋古今字。城為高垣,則垣下深塹。原城隍之設,所以備寇保民也,至於應祈報塞,是祀為神。蕪湖城隍廟建於吳赤烏二年,堪稱最早。北齊慕容儼[1]、梁邵陵王綸(507-551),祭城隍皆見於史。唐時祀城隍已盛,唐末始加封號,祭秩比侯王。元時置塑像,明太祖洪武二年,封京都城隍為明靈王,開封、臨濠、太平、和州、滁州,皆封為王。其餘府為威靈公,秩正二品。州為靈佑侯,秩三品。縣為顯佑伯,秩四品。三年,詔去封號,止稱其府州縣城隍之神。又令各廟屏去他神。定廟制,高廣視官署廳堂。造木,毀塑像,舁置水中,取其泥塗壁,繪以雲山七年,令:「凡府州縣新官到任,必先宿齋城隍廟,謁神與誓,在陽表裏,以安下民。」至是視同邑宰而分判陰司。

  基隆城隍之祀,《臺灣省通志》謂建於乾隆間,惟自朱明以還,城隍與府州縣相表裡,祀城隍宜自設治始,非小民得私祀也。或謂嘉慶廿三年(1818)建廟,或謂光緒十三年(1887),舉人江呈輝、秀才張尚廉諸人捐地倡建,時在臺灣建省之後,似較合理。址設今忠一路,居港口正中,坐坤向艮偏丑,左近基隆驛,右為孝二路,直通中山馳道。邑聚生口日孳,與仁三路奠濟宮、忠二路慶安宮,並為基津三大廟。

  或謂其神乃光緒十八年基隆海防通判包容,攝事三載,勞瘁卒於任。日據末,邑賢許梓桑則謂其師江呈輝為邑之城隍神,冥界亦有遷謫歟?日降之明年,黃龜理為重修。後三載,始置城隍夫人,並設衙役以助神。後殿二樓武英殿,奉西秦王爺及聚樂社先賢,屬北管福祿派。

  余少日習書,入出基津,初未以為意。及徙居日久,念其楹聯,嘗膏車往遊,遇一客,曰:「斯先民漁貨地,香火鼎盛,及經濟開發,濱海之地見蹙,遂由主普壇與奠濟宮代興。」癸卯(2023)季春,復過城隍廟,大門舊有三聯已卸去,新聯不著撰人及書家。不覺茫然,為之扼腕,謂聯語就此失載,及歸檢舊簏,且幸當日抄存,遂整敕文字重載。三聯皆邑耆老陳其寅所撰,以「護、國」冠首,所謂護國城隍廟也。正門賈景德書曰:

   護斯境,佑斯民,香火千秋,舊觀初復;

   國有紀,神有赫,陰陽一體,執法無頗。

上聯正謂民國三十八年重建時也。《說文》:「頗:頭偏也。」伸為不平之意,滂禾切,平聲。左門李普同書:

   護我有良知,應悟身前深警惕;

   國人宜鑑戒,休教事後悔糊塗。

右門張鶴年隸書:

   護衛固閭閻,十里港門昭赫濯;

   國家資教化,千秋廟貌仰巍峨。

其寅(1902-1996)字日堯,號曉齋,所居曰懷德樓,本貫福建惠安,祖永錠,咸豐九年自泉州遷鹿港。父兆齊,光緒十四年再遷基隆。曉齋廿八年生,民國元年,返惠安入塾,肄業福州鶴齡英華書院。十年,歸基隆營商,籌算餘晷,嗜吟詠。二十年,與邑中少俊共結大同吟社,奉邑宰許梓桑為顧問,不置社長。光復之年,梓桑卒,眾奉其寅主盟誼,凡五十一載。又為「基隆市文獻委員會」常務委員,主撰《基隆市志‧人物篇》。八十五年卒,年九十五,有《琅玕陳氏族譜》《基隆簡史》。市文化中心為梓《懷德樓詩草續集》《懷德樓文稿》。書家李超哉輓之曰:

   懋遷立業,福壽全歸惟厚道;

   文獻修編,春秋之筆顯基津。

平生寫照也。又殿內諸聯皆不著撰人及書家,前楹第一柱聯曰:

   作事若違天理,必受陰誅;

   為人果有良心,勿萌邪念。

陰誅之說,《搜神記》載漢時廣信寡婦蘇娥,為變賣亡夫所遺雜繒帛,暮宿鵠奔亭,為亭長所害。九江何敞為交州刺史,行部過其亭,蘇氏魂訴請治亭長罪。敞廉訪得其情,並捕繫亭長父母兄弟,上表曰:「令鬼神訴者,千載無一,請皆斬之,以明鬼神,以助陰誅」其後稱人有隱慝之罰為陰誅,城隍所司也。前楹第二柱曰:

   善惡分明,此地難通線索;

   公平審判,當年枉用機關。

中庭第一柱:

   惟神則明,無慚衾影;

   夫微之顯,不爽毫釐。

上聯首句,《左傳》莊公三十二年:「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次句﹝北齊﹞劉晝《劉子》:「獨立不慚影,獨寢不愧衾,上可以接神明,下可以固人倫。德被幽明,慶祥臻矣。」離聯語用意亦深矣。中庭第二柱:

   善報、惡報、報、報,終須有報;

   天知、地知、知、我知,何謂無知。

此聯數見城隍廟中,文字小異,貴州關嶺城隍廟上聯作「陰陽遲速」,下聯作「天地人鬼」。按《後漢書‧楊震傳》:「天知、神知、知、我知,何謂無有知者。」金門古地城隍廟聯亦作「子知、我知」,惟「遲、速」作「早、遲」,「須」作「極」,知此聯由來久矣。中庭第三柱:

   舉念時,明明白白,毋欺了自己;

   到頭處,是是非非,曾放過誰人。

仍伸良知說,中庭第四柱:

   正勝邪,邪難勝正;

   人媚神,神不媚人。

此聯大有義趣,上聯「難」字,謂有不期然之勝,天地否、賢人隱遯之時。下聯「不」字,則無偶然之理矣。神龕門聯:

   為惡必滅,為惡不滅,祖宗之餘德德盡必滅。

   為善必昌,為善不昌,祖宗之餘殃殃盡必昌;

貴陽某城隍廟亦有此聯,惟作「有餘德」「盡則滅」。此數聯,書跡皆醇古,非近世諸賢所及也。後殿祀城隍夫人,聯曰:

   懿德相夫,公正無私賞罰;

   慈恩遍境,生民有賴帡幪。

又一聯:

   臺下許求恩,夫人慈悲似佛;

   心中應懺悔,老爺執法如山。

此聯平仄反常,細推語意,乃由內向外讀。城隍,神也,而夫人之置,擬於人倫,蓋為官夫人戒。時已民國三十八年,豈別有深意。



[1]《北史》載慕容儼守郢州,祈於城隍神,以解梁師之圍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