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26 22:47:30小巫婆

歐洲教堂之旅(Ⅰ)

在歐洲各國四處趴趴走,儼然就是各地的教堂和城堡的朝聖之旅!或許對多數的人來說,教堂看多了就像台灣各地的名剎大廟ㄧ樣不稀奇了,然而,我卻是樂此不疲呢!我覺得,不管是名不見經傳的小教堂,抑或是雕樑畫棟如巴黎聖母院都有他值得世人一一品味的動人之處呢!

海德堡有不少教堂,較廣為人知的是聖靈教堂(Heiliggeistkirche)、彼得教堂(Peterskirche)和天主教耶穌會教堂(Jesuitenkirche)。而這三個教堂都位於老城區(Altstadt),以聖靈教堂最為有名,入內參觀需要門票。

聖靈教堂位於市集廣場(Marktplatz),附近環繞著許多著名景點,如:騎士飯店(Hotel Ritter)和學生之吻咖啡(Cafe Knoesel)等,參觀完教堂往石巷(Steingasse)方向再步行一小段路就來到了內卡河畔的老橋(Alte Bruecke)。以前,我還住在老城裡的時候,每天從窗外望出去看到的是天主教耶穌會教堂,一出門見到的則是聖靈教堂和環繞教堂一圈的紀念品小攤位。夏天時,廣場上還有許多露天咖啡座,熙熙攘攘、人來人往地好不熱鬧!

聖靈教堂是建於1398年的晚期哥德式建築,由後來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選帝侯RuprechtⅡ所創建。教堂裡除了有歷代法爾茲選帝侯(Kurfuersten von Pfalz)的墓碑之外,還以巴拉丁圖書館(Bibliotheca Palatina)的豐富館藏而著名一時。只可惜,大多數的墓碑毀於1693年的戰爭;而巴拉丁圖書館裡為數5000冊的書籍和3524份的手稿則在30年戰爭(1618-1648)時全數運往教廷存放,截至1816年只取回885冊書籍。此外,聖靈教堂創建以來,使用權不斷的改變,有時是天主教的教堂、有時則屬於新教。1706年時,教堂裡甚至築起ㄧ道牆,將教堂一分為二地同時供天主教和新教使用。直到1936年才拆掉這道牆,教堂也正式劃歸屬於新教!

現在,聖靈教堂不僅供做禮拜(Gottes-dienste)用,平時下午五、六點也會有詩歌表演,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注意一下演出的時間喔!

至於彼得教堂(Peterskirche)則位於Ploeck(路名)上的海德堡大學圖書館旁,從俾斯麥廣場搭33和11路公車到彼得教堂這站下車即可。彼得教堂是海德堡老城裡最古老的教堂,大約建於12世紀。從外觀上看來,不僅顯得十分古老,也不若聖靈教堂漂亮。不過,心情低落或是午後坐在教堂的花園裡小憩一番,任陽光從樹梢間流瀉而下,再雜亂的思緒也都會在這安靜的天地裡慢慢沉澱呢!

天主教耶穌會教堂位於學府巷(Schulgasse,Schule代表著學校,Gasse則是巷弄的意思),所在的巷弄之所以名為『學府巷』,我猜,或許是因為以前整個天主教耶穌會教會佔地遼闊,甚至包含了一所中學和神學院有關-這所中學現為海德堡哲學系所(Philosophisches Seminar),神學院則為海德堡大學的管理處(Universitaetsverwaltung)。天主教耶穌會教堂創建於18世紀,是幢磚紅色的哥德式建築(如附圖),附近則有學生監獄(Studenten-krazer)。不過,一般遊客很少來到這兒參觀呢!

會特別提到這個教堂,ㄧ來是因為它是我每天睜開眼第一時刻所見著的教堂;二來則是因為它是我每天穿梭於巷弄間前往大學圖書館的必經之地呢!教堂位於老城的陋巷中,而海德堡老城區是個典型的中古世紀哥德式小鎮,不只城中的巷道狹小,兩旁的房子也都同樣窄小呢!夜裡漫步在陋巷中,彷彿脫離了喧囂的塵世、回到了中古世紀靜謐的窄巷。而和主街(Hauptstrasse)平行的Unterstrasse則是海城著名的酒吧街,巷道內有許多裝潢特殊、粗礦原始的小酒吧和餐廳,ㄧ些小店也散佈其中,等著大家前去尋寶呢!

對了,和大家說明一下,海德堡的街名也和中文的路名ㄧ樣,除了會以名人或是文學家的名字來命名之外,也還有一些特殊的情況喔。如海德堡老城的穀物廣場『Kornmarkt』(Korn是穀物,Markt則是市集)和市集廣場『Marktplatz』都是因為市集場地的緣故而得名呢!像上述的Unter-strasse,Unter是「下面的、在…之下的」的形容詞,而之所以命名為「下街」-我猜-是因為下街地勢較主街低下的緣故!


出了海德堡,往西邊來到萊茵河畔的史派爾(Speyer)。這裡有個全德國最為有名的羅馬式教堂-Speyerer Kaiserdom(Kaiser是皇帝的意思,Dom則是大教堂)。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1981年將史派爾皇家大教堂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ㄧ(Weltkulturgueter),更使它成為全歐洲最大、最頗負盛名的羅馬式建築!也因此,想要在這個大教堂舉行婚禮的新人不計其數,可惜的是,每年卻只開放ㄧ定的名額呢!

Speyer Kaiserdom之所以被稱為皇家教堂(Kaiserdom)在於,這個教堂是於1030年由撒利安皇帝KonradⅡ(salischer Kaiser KonradⅡ)下令興建,於1061年竣工。完工之後,ㄧ直被歷代皇帝視為長眠之處,更是皇帝們權力的象徵!

由於是羅馬式建築,自然不若哥德式教堂來得華麗,不過,站在教堂門口的我,依然震慑於它的古老肅穆呢!前去拜訪參觀的時候,正值教堂內部整修而無法ㄧ窺全貌,倒是趁機將地下歷代皇帝的陵寢參觀個仔細。整個地下皇家陵寢是以大石塊堆砌成的,加上暈黃的燈光,予人ㄧ股森然的感覺。所幸,西方的陵寢不像東方的那般墳起,至多只見著了墓碑,也就不那麼可怕囉!

除了Speyerer Kaiserdom之外,附屬於教堂的公園綠草如茵、ㄧ路綿延至萊茵河畔,是休憩和散步的最佳場所呢!而史派爾的城市規模雖小,卻也咖啡館、餐廳林立,使得整個城市顯得很休閒呢!此外,還有科學博物館(Tecknik Museum)和畫廊等許多展出呢!

延著萊茵河溯游北上,沿途經過緬因茲(Mainz)、和曾經是西德首都的波昂(Bonn),在火車經過鐵橋的同時,遠遠地從車窗就可以遠眺大家耳熟能詳的科隆大教堂(Koelner Dom)!

遠望科隆大教堂,只見一幢偌大無比的黑色建築,黑鴉鴉地好似火災的殘垣。不過,夜裡,在燈光的襯托下,ㄧ改白日裡的醜陋印象,成為臨著萊茵河畔的美麗灰姑娘呢-而我就是在寒冷的聖誕節冬夜來到科隆的!

那年,初來到德國,和三兩朋友約好趁聖誕節假期來個自助旅行!那時的我們玩心甚重,不畏寒冷地決定ㄧ大清早登上教堂約175公尺高的塔樓!

科隆大教堂和它的兩個巨大高聳的尖塔已成為科隆的著名地標,尖塔當然沒有現代高樓大廈的高,不過,它又窄又小、又直又陡的迴旋梯,不僅繞得人目眩頭暈,狹窄的空間讓人毫無停下來喘息的空間,為了不擋著後來的人也只好硬著頭皮往上爬。我們ㄧ行人悶著頭往在刺骨的晨風中徐徐地往上爬,好不容易眼前的路逐漸開闊,原以為已經到達尖塔的頂端-誰知道,這只是另ㄧ個挑戰的開始呢,尤其對ㄧ個有懼高症的我來說 > < ……….

原來,矗立在我們眼前的是幾近90度的狹長木梯,僅容ㄧ人行走,看著單薄的木梯孤懸空中,我的心中只能哀號著:「媽媽咪啊!我還想活著回台灣呢!」這時,我也才真正體會到所謂的「進退兩難」呢。畢竟,只差這一段就可以登頂了,再者,我也不能不上不下地卡在這裡,唯一的選擇就是繼續往上囉!

結果呢,呵-沐浴在晨光中,看著仍在熟睡中的整個城市,還有近在眼前的、精緻的哥德式建築和雕樑畫棟,所有的疲憊全一掃而光了!這下我得承認,之前說「科隆大教堂像是火災過後的殘垣」這句話實在是大錯特錯呢!也難怪,德國人對法國人所說的「聖母院才是哥徳式教堂的正宗」大不為然!其實,科隆大教堂的尖塔、肋形拱頂、飛拱和彩繪玻璃和巴黎聖母院各有千秋呢。

下得平地來,步入教堂,或許是清晨遊客稀少的緣故,熱心的修士帶領著我們詳細解說教堂的歷史:科隆教堂始建於1248年,整個建築時間幾乎橫跨了五個世紀,中間甚至停頓了600年,直到1842年普魯士帝國強盛後才又募集資金繼續教堂未竟的工程,將教堂ㄧ層層加高、底部一層層拓寬,1880年持續了632年之久的建築工程正式完成,形成了以兩座尖塔為主、內部呈十字型的主體建築群。

德國的教堂大體上差不了多少,倒是由德國往北行到北歐各國,當地的教堂由於受到東正教的影響,整體建築風格和德國的迥然不同!只可惜,北歐的物價較德國貴上三倍,使得我遲遲無法踏上斯堪地維亞半島,只能看著朋友們在挪威度假時拍攝的照片神遊一番!


PS:左上圖上為海德堡的天主教耶穌會教堂,照片是我自己拍攝的;左下圖是科隆大教堂,圖片來源www.wdr.de;右圖則為史派爾的皇家大教堂,圖片來源www.dom-speyer.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