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15 15:44:07het

面對數位文字海盜,誠信教育與反剽竊行為雙管齊下

主筆:范博傑

許多大學教師都面臨一個嚴重的問題,也就是學生作業,總是許多從google或是網路上直接複製的文章,數位海盜的橫行,mp3、電影的非法下載都已經是簡單不過的事,對於文字的複製,許多人總認為,這似乎就是東西在那,每個人都在拿,你拿不拿而已,但是對於剽竊的定義,大部分認為若是完全的複製就是剽竊的行為,若是將許多文章進行消化而以自己的口吻改寫,就不是剽竊,重點是,必須加註文章資料來源。

在華盛頓郵報的報導中,指出過去一直困擾大學教授的抄襲問題現在在年輕的中學生身上也普遍的存在。Rutgers大學教授Donald McCabe在2001年全國抽樣調查4,500名學生,有半數以上的學生承認抄襲過網路上的文章。而這個學年對10多所大學的大學生所作的調查發現,13248名受訪者中,67%承認在寫論文或者考試中至少作弊過一次。

一個倡導價值和品格教育的倫理機構 Josephson Institute對12,474高中生作調查,結果承認自己在過去一年裡有過某些形式的欺騙行為所占的比例,從1992年的61%爬升到2002年的74%。Duke University學術清廉中心 (the Center for Academic Integrity)執行長Diane Waryold 說,這就是網路神秘的地方,沒有人刻意去創造它,它就是存在那裡讓人方便取得。

而面對這樣的情況,出現了一個反剽竊網站tunitin.com。
T
urnitin.com和許多中學聯手合作一起努力防堵學子作弊行為。Wootton中學自今年開始,實行了一項讓學生在繳交作業時簽署一份聲明書:「我用我的榮譽擔保絕不使用或接受未經授權的資料。」但全國各地的老師都逐漸面臨到學生們的質疑榮譽的觀念反彈;有學生認為作弊不算是犯法,就像從網站下載音樂一樣;有的學生則說如果老師交代的作業很無聊,這樣做應不算是作弊;也有些學生是根據街坊世俗的眼光來判定行為的對錯;而有的學生是膽大妄為,只要不被逮到都無所謂。

上述這些態度和想法觸動了Barrie在1990年成立Turnitin.com。那時他還是個加州柏克萊大學的博士生。他應用了從神經生物學的研究到腦波形式的技術研發了這套軟體。老師們只要啟動turnitin.com軟體,一篇文章在短短的五分鐘之內就能找出相符段落的出處,然後按一個按鍵連結到原文出處,就可以做比對工作了。

最初Turnitin.com是為大專院校所使用的。但當Barrie的高中生物老師向他要求試用turnitin, 結果發現全校有四分之一的跳級生有抄襲文章的行為。少數作業是百分之百抄襲的,約有30%的作業有四分之一以上是抄襲來的。Barrie於是開始提供這套軟體給中學使用。

目前全美已有12%的中學校也採用這種偵測軟體,這套軟體會將學生的作業與所有網路上搜尋到的文章內容作對比,其中包括了圖書館的大量藏書與學術期刊,以及4000萬篇的論文。發現雷同的文句會以底線標示出來,教師就可點選連結到原文的出處。

「這樣一來,學生若被逮到作業是抄襲來的,就鐵證如山了。」 Turnitin.com的創立人John Barrie說:「與其費盡唇舌質問學生為何可以寫出超出他們知識範圍的作業來,不如就問一句話:為什麼這份作業有87%被這個軟體劃上的底線?」

美國哈佛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等全球7000多家教育機構目前都在利用該網站搜尋剽竊行為。通過該網站搜尋剽竊行為的費用是每年每名學生87美元。

而使用了Turnitin.com網站的學校以及老師從過去需要帶著懷疑的眼光檢查孩子們的作業、用Google搜尋可疑的辭彙,和規勸不肯認錯的學生到現在可以知道學生抄襲的比率是多少,的確是省了許多麻煩。

但對於學生來說,許多學校學生對於這樣的機制無法認同,許多在校大學生要求學校重新考慮是否利用反剽竊網站。美國聖文森特大學學生會主席則指責說,反剽竊網站的舉措營造了“一種互不信任的文化、一種罪狀文化”。而在今年4月,弗吉尼亞州麥克林一家高中的學生正在想方設法擊垮Turnitin.com,他們向法院起訴該網站的母公司iParadigms侵犯著作權。

Turnitin.com也有他的弱點,就是偵查不出文義上的改寫。Wootton中學教11年級英文課的老師Joy Adler認為,剽竊文章無疑地有越來越普及的趨勢,這也是個困惑人的問題。只需稍做改寫,這軟體就沒輒了。諷刺的是,越是聰明的孩子越是擅長鑽這種漏洞。而被學生認為turnitin.com只會逮到那些最懶惰、連一些同義字都懶得做的學生。

在受訪的幾十所中學裏,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直接抄襲文句是不對的,但抄襲別人的觀點,似乎不算是剽竊,就讀Wootton中學的15歲高二學生Daniel Boos 認為:只是採納了人家的意見,而不是複製他們的作品,應該不算剽竊。沒有人的想法會是原創的。

其實這樣的反剽竊機制不應該模糊焦點,這個網站重點應該不是在於讓學校老師每天提心吊膽的擔心學生會抄襲網路資料而去進行質疑,重點應該在於對於學生的教育,面對這樣如此輕鬆可以取得網路資料的情況下,該如何去參考與尊重他人的資料,並同時激發自己的創意。

有些老師就認為使用turnitin.com的目的是要幫助學生了解如何適當地引用參考資料,而不是為了專逮學生犯規用的。

美國法學院的教育過程中,就非常重視學生寫作的引註,也就是很嚴肅的看待抄襲這一種行為。在法學院中,不管是教授或學生,只要被抓到文章引用未註明出處,二話不說就是開除。

要去抓一個學生剽竊很容易,但是要讓學生學習到尊重著作財產,在文章後面加註資料來源就需要教育以及訓練,學校的目的在於教育學生,應該在誠信教育與反剽竊上雙管齊下,讓學生知道在這樣網路發達的年代,更要去尊重智慧財產,因為這樣別人也才會尊重你。

資料來源:
http://www.turnitin.com/static/home.html
http://ericheuk.wordpress.com/2005/10/05/%E9%98%B2%E6%8A%84%E8%A5%B2%E7%B3%BB%E7%B5%B1-turnitin/
http://www.epochtimes.com/b5/3/12/11/n428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