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1 23:27:37千年老妖

《論壇 - 東台灣海峽白海豚優先棲地保護區劃設十大準則~~》+01



老妖雜唸:此篇文章是,轉載於『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Taiwan Enviro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TEIA) – INFO.org)』的郵件中,是有關於全球自然生態與環保等等議題的相關資訊分享~~。好東西一定要和好朋友分享的,也要不吝惜的分享出去喔!喜願妳身體健康,平安快樂,如意順心!~~~

 

 

※※※※※※※※※※※※※※※※

 

 作者:陳昭倫(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技術顧問小組、IUCN瀕危物種名錄專家)

 

簡毓群攝

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度太平洋駝背豚,俗名有媽祖魚、粉紅海豚、鎮江魚、白鯃白忌或是海豬。雖然名為「白海豚」,但是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是呈黑色,年青的會呈灰色,而到成年之後的則會呈粉紅色。白海豚的身長大約是2公尺到3.5公尺,體重大約在150至230公斤左右。由牙齒的分析顯示,白海豚大約可以活到40歲左右。雌性海豚會在10-11歲時到達成熟期,雄性13歲,幼豚會在全年出生,但出生率在春季及夏季稍高。通常中華白海豚一胎只生產一隻,哺乳期為六個月。白海豚一般生活在淺水處,牠們在休息或是遊玩都會集結在靠近沙灘的海域,在捕獵食物的時候,牠們也會在淺水水域出現,應該是跟他們的主要食物為底棲性的魚類有關,包括各種的石首魚、海鯰魚等魚種。

而台灣西部海岸的東臺灣海峽白海豚族群估計不到90隻,被國際保育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的族群。此一族群分佈在苗栗後龍溪以南到台南曾文溪以北,水深30公尺以內,距離最低潮線3公里的狹窄水域之內。面對棲地消失;淡水減少輸入,影響食物來源;生活廢水以及農業與工業化學污染;水下噪音;流刺網誤捕等五大威脅,東台灣海峽白海豚的保育任務相當複雜也相形困難。雖然,「優先棲地」保護區(priority habitat)的概念被提出 a就整體白海豚分佈的範圍進行劃設,但是劃設的方式與計畫仍有待進一步的討論。

對於小型鯨類優先棲地保護區的劃設其實與一般劃設保護區的通則並無特別的差異。主要注意的地方大約可分成兩大方向。一是保護標的特性,以白海豚為例,就是牠的分佈範圍、包括移動、覓食、遊戲、交配、哺幼以及其食物等生物特性。第二是支持與確認保護標的(白海豚)能夠在保護區內生存與繁衍的措施。例如,如何針對已被鑑定出對白海豚生存的五大威脅進行改善甚至恢復其棲地相對的生物與生態功能。針對這兩大方向,彼得羅斯博士與其帶領的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技術顧問小組在2011年的海洋政策國際期刊(Marine Policy)b揭櫫了台灣西海岸白海豚優先棲地保護區劃設十大準則:

1. 食物來源:要能夠提供足夠質量的食物來源,以便永續保護標的族群 
2. 棲地特徵:優先棲地必需概括永續保護標的族群的所有物理、化學、與生物等棲地特性
3. 棲地大小:優先棲地的大小必須足夠容納與永續保護標的族群
4. 對外連通性:對於棲地外圍支持優先棲地完整的連通性必須加以考慮
5. 哺幼場:優先棲地必須考慮保護標的生殖(交配、分娩、哺幼)適當的保護
6. 社交行為的考量:優先棲地必須包括保護標的特殊社交行為的區域
7. 空間特性:優先棲地也必須考慮保護標的在特定時間、季節、潮汐等個體常規性移動的區塊
8. 威脅的敘述:優先棲地的設計必須將對保護標的所有人為造成的威脅及其地理範圍作詳實的描述
9. 禁漏原則:面對科學的未定性,採取禁漏原則可以確保優先棲地的劃設可以提供保護標的最佳恢復的機會
10. 適應性管理:當有任何有關於保護標的新的資訊產生,都應列入優先棲地設計的調整

這十大準則同時考慮到保護標的生物與生態上所需要的動態條件,不僅可以協助簡化瀕危小型鯨類優先棲地設計的法律概念,同時也可針對一般海洋保護區提供生態系管理為主的設計概念,例如,在美國已將「 瀕危棲息地 」( critical habitat )的概念導入瀕危物種保護的立法,強化保護區的保育成效。因此,如果政府的保育主管機關能夠借用這十大原則加速進行的優先棲地劃設,那東台灣海峽白海豚的保育成效應可期待。

 

參考文獻

Ross P et al. (2010) Averting the baiji syndrome: conserving habitat for critically endangered dolphins in Eastern Taiwan Strait. Aquatic Conservation: Marine and Fresh- water Ecosystems. 20:685–94

Ross P et al. (2011) Ten guiding principles for the delineation of priority habitat for endangered small cetaceans. Marine Policy 35: 483-4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