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0 23:01:47千年老妖

《論壇 - 為何東台灣海峽白海豚為一獨立族群?~~》+01



老妖雜唸:此篇文章是,轉載於『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Taiwan Enviro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TEIA) – INFO.org)』的郵件中,是有關於全球自然生態與環保等等議題的相關資訊分享~~。好東西一定要和好朋友分享的,也要不吝惜的分享出去喔!喜願妳身體健康,平安快樂,如意順心!~~~

 

 

※※※※※※※※※※※※※※※※

 

 作者:陳昭倫(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技術顧問小組、IUCN瀕危物種名錄專家)

 張樂群攝

生存在台灣西海岸的中華白海豚是由不到90隻的個體所組成的小族群,而死亡的個體持續的被發現和報導,顯示這個族群可能走向消失(decline)的途徑。被IUCN列為極度瀕危的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族群,任何個體的消失對於族群的維持與延續都是相當的危險。從族群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個體的入添(recruitment)可以是由有性生殖繁衍出的新個體,或是經由族群間的個體遷移(migration)產生,來維持族群的數量。

同時,在生物學上,族群的特徵可以由不同的外型特徵(trait)或是遺傳(genetics)等方式加以定義。另外,族群的定義也因為不同物種的生活史特性,而會有所不同。因此,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族群保育策略制定時,就有相關的問題被提出。例如,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族群是否為獨立的族群?他們跟距離台灣不到兩百公里遠的大陸沿岸族群是否有交流的現象呢?因為,証明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族群為一獨立的族群對於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整體保育政策的制定有著關鍵性的角色。

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族群的族群在2004被王愈超博士所帶領的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正式在國際學術期刊水生哺乳動物學報a報導後,後續有關其分佈範圍、豐度以及其保育的相關問題也在2007年的哺乳動物學報刊出。從此,台灣白海豚的分佈範圍從苗栗的後龍溪一直分佈到台南的曾文溪口,族群數量少於百隻,以及其生活的水域深度不會超過水深30公尺的生態資料確認。基於這些重要的研究資料,國際保育聯盟(IUCN)於2008正式公告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族群為一極度瀕危的族群,確認這個族群滅絕危險性的事實。

然而,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族群到底與分佈在中國東南沿海的白海豚族群是否一樣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公案。DNA檢驗遺傳一直是被用來探討族群分化(subdivision)和遺傳互流(gene flow)的方法之一。但是,DNA檢測需要使用侵犯式的方法採集組織或是血液樣本進行分析,這對於族群量夠大的物種而言,例如魚類,還是在個體與族群可以忍受的範圍之內。但是,對於極度瀕危的族群,特別像白海豚這類游動性強與警覺性很高的小型鯨類而言,侵犯式的採樣將會是很大的干擾,而產生壓力。而且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族群規模小且擱淺屍體少,其組織樣本極為有限,對於一般族群遺傳研究基本的樣本數至少要達30個體以上,才能產生有效的統計資料而言,DNA遺傳檢測相對上是不可行。

第二個辨識族群的方法是採用標誌放流(tagging)再加上衛星全球定位系統加以追蹤。同樣的,對於族群量較大的物種而言,衛星標誌放流亦是個體或是族群可以忍受的方法。但是對於極度瀕危的族群將會產生負面的影響。例如,Balmer 等人發表於210水生哺乳類動物學報b的研究顯示,在瓶鼻海豚背鰭上裝設追蹤發射器後,會造成海豚的潛水行為改變,同時也因為背鰭組織潰爛,不僅傷害到海豚,同時導致發射器的遺失。因此,以衛星標誌放流追蹤鯨豚的遷移能有待商榷。

第三種辨識族群的方法可以採用不同的表型特徵進行辨識之後,再以統計學方式加以比對,而表型特徵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出來的結果,更能顯示出族群的特徵。白海豚體色色斑( pigmentation)相對的提供了東台灣海峽族群為一獨立族群的科學證據。2008年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在哺乳動物學報c發表了比對東台灣海峽、中國福建九龍江口與珠江口三個區域的體色色斑的差異程度。研究的結果顯示三個區域的身體斑點 (body spotting comparisons)沒有顯著差異。最重要的特徵是背鰭與身體斑點強度的相對差異,而東台灣海峽族群的背鰭斑點比身體多,而九龍江口與珠江口族群的背鰭斑點則較身體少。在所有體色斑點變化的階段中,東台灣海峽族群的背鰭持續形成斑點,反之九龍江口與珠江口族群的背鰭則在身體的斑點褪去以前即轉為沒有斑點。這些結果顯示東台灣海峽族族群不僅有別九龍江口與珠江口族群,更是可以被明顯區分的。

除了利用體色色斑區分出東台灣海峽族群與中國沿岸的族群的差異,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更進一步利用體色色斑証明了東台灣海峽的白海豚是長住在台灣西岸。一般鯨豚的生態資料都是需要在春夏海況良好的情形之下出海觀測,在冬天海況不佳時,通常無法出海或是出海後的觀察相當困難。因此,要判斷白海豚是否是長住,必需要有冬天的資料才行。2011年七月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在海洋哺乳動物科學期刊d發表冬天白海豚出現在苗栗到台中附近海域的野外觀測資料,確定了東台灣海峽的白海豚是一獨立與長住在台灣西海岸30公尺水深之內的小型鯨類。

 

Wang, J. Y., S. K. Hung and S.-C. Yang. 2004a. Records of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s, Sousa chinensis (Osbeck, 1765), from the waters of western Taiwan. Aquatic Mammals 30:187–194.

Balmer, B. C., Schwacke, L. H., Wells, R. S. 2010. Linking Dive Behavior to Satellite-Linked Tag Condition for a Bottlenose Dolphin (Tursiops truncatus) along Florida’s Northern Gulf of Mexico Coast. Aquatic Mammals 36:1–8.

Wang, J. Y., S. C. Yang, S. K. Hung and T. A. Jefferson. 2007. Distribution, abundance and conservation status of the eastern Taiwan Strait population of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s, Sousa chinensis. Mammalia 71:157–165.

Wang, J. Y., S. K. Hung, S. C. Yang, T. A. Jefferson and E. R. Secchi. 2008. Population differences in the pigmentation of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s, Sousa chinensis, in Chinese waters. Mammalia 72:302–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