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4 23:41:24千年老妖

《生物簡介∣尋找台灣的「伊莎貝拉」(下)~~》+07



老妖雜唸:此篇文章是,轉載於『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Taiwan Enviro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TEIA) – INFO.org)』的郵件中,是有關於全球自然生態與環保等等議題的相關資訊分享~~。好東西一定要和好朋友分享的,也要不吝惜的分享出去喔!喜願妳身體健康,平安快樂,如意順心!~~~

 

 

※※※※※※※※※※※※※※※※

 

作者、攝影:施禮正(農委會特生中心研究助理)

※ 編按:昨天介紹了三種台灣的長尾水青蛾美麗的模樣應該讓人難以忘懷。想知道牠們小時候長什麼模樣嗎?本日專欄除了認識伊莎貝拉的小寶寶,更教讀者們飼養的方式唷,內容精彩,不要錯過!

長尾水青蛾成蟲擁有大型且華麗的外表。還記得〈蝴蝶〉(Le Papillon)的最後一幕嗎?「伊莎貝拉」緩緩從蛹殼鑽出,爬到樹枝上伸展翅膀,最後爺爺將牠交到麗莎手上,「伊莎貝拉」向著無垠的夜空飛去。對於很多人來說 ,這輩子也許只看過蠶寶寶的成蟲羽化,其他都像遙不可及的夢。但其實在家看著台灣的「伊莎貝拉」羽化,親身體驗電影中生命蛻變的感動,不如想像中困難。

由於天蠶蛾科的成蟲擁有大型且華麗的外表,因此其人工飼養歷史較其他蛾類來的久,且其繭也被做為商品販售,讓顧客可以親眼看到成蛾羽化。以下將介紹兩種長尾水青蛾的飼養方式,而此方法亦可用於許多食葉性幼蟲。

在台灣,長尾水青蛾屬的三個成員中,長尾水青蛾與台灣長尾水青蛾的幼生期已有正式的報導,且許多相關圖鑑與書籍亦多多少少有介紹。這兩種天蠶蛾主要分布於中低海拔山區,即使在平地飼養,也能正常發育。

就像蠶寶寶需要吃桑葉一樣,飼養長尾水青蛾時也需要提供他們所需的食草。雖然根據過往的寄主紀錄這兩種蛾能取食相當多種寄主植物,然而實際飼養時楓香是最為合適的寄主植物。楓香具有以下優點:1.常常被種植為行道樹,取得容易;2.是絕大多數個體都能接受的食草。了解寄主植物是幼蟲飼養的第一步,而下一步就是取得幼蟲。

在野外的楓香樹上嘗試尋找這兩種長尾水青蛾的卵或幼蟲當然是可行的作法,但是效率卻不高,因此筆者將介紹如何由成蟲直接取得卵。

天蠶蛾科的種類都具有趨光性,長尾水青蛾屬也不例外。因此若要取得雌蟲用以產卵,只需在夜間尋找山區的路燈下是否有趨光而來的雌蛾。

天蠶蛾科的雌蟲產卵沒有嚴格的喜好,因此只要將雌蛾置放於較大的空容器或是用三角袋、四角袋包起,便會產卵。產下的卵必須置於容器內擺放於陰涼處,不可受陽光直射。卵最好墊於衛生紙上,並在容器內噴少許水保持濕度,但切忌過於潮濕導致發黴。

另外,若是使用三角袋或四角袋採卵,雌蟲可能會將卵產在一起,導致孵化時幼蟲無法鑽出,因此可用手一顆顆分開(此方法只適用於天蠶蛾等卵較硬且大的種類)。

卵一般會於兩周左右孵化為一齡幼蟲,前兩齡的幼蟲以餵食嫩葉為佳,三至五齡則以老葉與嫩葉混合餵食。飼養幼蟲的容器可以選擇使用密閉容器或開放式容器。前者的優點是螞蟻不易進入,且食草較不易乾掉枯萎,但缺點是容器內容易凝結水珠,這將使幼蟲容易生病死亡;後者的優點是通風不易有水珠凝結,但有螞蟻侵入與食草易乾枯的缺點。

A-C為長尾水青蛾的一至三齡蟲,D-F為台灣長尾水青蛾的一至三齡蟲

寄主植物的保水可以選用兩種方式:1.將切下之枝條置於裝水容器內,但須注意幼蟲不會不慎跌入水中溺斃;2.將切下之枝條切口以棉花包住後沾水,再以鋁箔紙包住。定時更換食草與清理糞便是確保幼蟲正常成長的不二法門。

一般食草吃完後半天內必須補充新的,而糞便的清理雖然要視容器大小而定,但每天至少清理一次是基本原則,也可以保持每天觀察的好習慣。幼蟲的飼養密度不宜過高,否則一隻染病時很容易迅速傳染給其他個體;飼養容器也不宜太小,尤其是最後兩齡,幼蟲體形相當大,需要足夠的活動空間。幼蟲要蛻皮轉齡前,頭部與胸部之間的節間膜會拉的很開,此時須避免過度干擾,否則容易導致蛻皮失敗。

幼蟲結繭後須把繭懸掛於陰涼處,並保持一定的溼度,避免過度乾燥,此外也須防範螞蟻襲擊。天蠶蛾成蟲口器退化,因此羽化後毋需餵食。

長尾水青蛾與台灣長尾水青蛾雖然都是廣佈於台灣的普遍種類,但不同地點族群間是否存在差異目前仍然不明,因此必須特別注意的是:羽化後的成蟲必須放回原產地,而不能如電影般任由牠飛走。正確的飼養觀念及方式可幫助我們瞭解另外一種生物的蛻變過程,看著蝶蛾從卵、幼蟲然後破繭而出,展開美麗的雙翅,不啻為神奇的經驗,對於這些在地球上短暫居留的小生命,也多了一份珍惜和體會。(全文完)

※ 專題介紹:台語裡,蛾被稱作「拉撒(骯髒)呀啊」,大部份民眾對蛾類持負面觀感,這是因為蛾的幼蟲常造成農損,有些蛾類外形不討喜,甚至有毒!但其實蛾類之美 並不輸給蝴蝶,且蛾類幼蟲與在地植被生態息息相關,非常適合做為一地長期監測的指標。生物簡介專欄與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台灣賞蛾小組合作,期能改變民眾對蛾類的印象,並推動賞蛾保育風氣。

認識了好幾種美麗的蛾後,您對蛾類的看法產生了什麼改變呢?本專題暫且告一段落,下週起,我們的視線將轉移到潮間帶,帶領大家認識另一群生活在海岸交界處的生物,敬請準時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