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17 17:35:00

黑白集

《黑白集》 早知如此

驗票才三數天,就發現問題叢生,且頗多是出於大選綁公投的後遺症。連黃石城都
承認,中選會應檢討改進。立法院長王金平一句「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引起社
會共鳴。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原是表達悔恨遺憾之意。不過,用來感慨這次的總統大
選,倒教人不知從何說起。大選綁公投的後遺症,怎麼會用「如果早知道的話」的
那種假設語氣呢?分明是「明明早就知道」的肯定語嘛!當初此議一出,輿論為此
撻伐過,中選會為此爭執過,法學界也為此激辯過。力陳「萬萬不可如此」的聲音
,直到投票的前一天都不曾停過;甚至於,直到投票當天,都還有人別著「拒領公
投票」的徽章以示異議。至今躺在法院裡的選舉無效之訴,也說明其爭議未斷。

可見得,這是一件「明明早就知道」的事。只因有人一意孤行,才造成社會動盪的
後果,人民為此付出慘痛代價。如今嘆息著「如果早知道的話」,還真是避重就輕
了!

話說回來,「明明早就知道」現今後果的,不會只有激憤的法學者、提出選舉無效
之訴的藍營,乃至不服氣的選民吧。「早知如此」卻仍一意當初,難道不正是因為
有人精心算計過如何從中牟利?

也難怪,「早知如此」在台灣,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如果早知道的話」的事後感
慨,一種是「明明早就知道」的先見之明。「早知如此」在台灣,也因此製造了兩
種結局:一種是「何必當初」的悔恨莫及,一種是「所以當初」的圖謀得逞。

【2004/05/14 聯合報】


《黑白集》 論述大循環

李登輝忽然追憶起蔣經國總統,和陳水扁突然變成中華民國國旗的愛用者一樣,都
是神祕吊詭的「政治回歸」現象。如果從政治符號的消費行為來解釋,這或許是受
到市場的懷舊風潮影響,但也可能是出於品牌兼併的企圖。畢竟,兩人都是擅長行
銷個人商標的黃金業務員。

有趣的還不止於此。最近朝野政黨的論述熱,也出現了類似的倒錯現象。民進黨青
壯派提出了「新文化論述」,主張民進黨應該承認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倒是
國民黨煞有介事地成立「論述小組」,亦傳出要把國民黨頭上的「中國」兩字摘掉
。只不過,這些新論述一提出,便皆分別在各自的黨內引發爭議。

從上述錯雜的政治回歸現象,可以看出朝野對當前社會人心的不安都有所體會,也
試圖回應。執政黨想借取一些象徵安定的符號──如國旗、國號或蔣經國路線,來
安撫或至少收買人心。但這種作法未免突兀,因為想要尊崇的價值,正是他們常年
所貶抑。政治人的回歸路,恐不像魚兒洄游那麼容易。

相對於民進黨試探回歸之不易,國民黨往前走的摸索,更陷於難取也難捨的窘迫。
人家正要借取你擁有的國旗國號,而藍軍所能想到的出路卻只有更名改姓「去中國
化」。而如果連蔣經國這樣的「資產」都被李登輝竊據,國民黨所剩幾希?

寫蔣經國的人不一定真了解蔣經國,這是可以確定的事;罵人軟腳蝦不能算論述,
這也是可以確定的事。

【2004-05-17 聯合報】

─────────────────────────────────────

打從國小開始,我的社會科就讀得很吃力;
到了國中時候,我的歷史地理更是爛得可以。

而我一向就不愛看小說 (除了哈利波特…)

看報紙…也很少花時間全部看完,
不愛看長篇內容、政治評論和八卦。

但通常是不會錯過每日一篇的黑白集,
沒時間看報紙,也會花幾分鐘讀完黑白集。
每每讀完一篇長短適中又一針見血的黑白集後,
總忍不住想大讚一聲:「寫得真好啊!」


…「早知如此」多好的四個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