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公園史前遺址,用來蓋五星級公園
台中公園遺址 用來蓋公廁
自由時報20051106
台中公園的五星級廁所,夜間只留照明欠佳的男女廁各一間,民眾反映中看不中用,台中市府則強調廁所周邊的夜間照明絕對足夠。(記者朱俊彥攝)
照明不足成治安死角
〔記者周富美/台北報導〕台中惠來遺址出土三年來,今天首度開放民眾參觀,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昨天爆料,去年台中公園曾發現「小惠來」遺址,台中市政府只花了一個月挖掘遺址,隨即蓋了「五星級廁所」,卻因缺錢維修路燈,五點以後就上鎖,成了治安死角。
最近一個多月來,台灣環保聯盟秘書長何宗勳為保存台中惠來遺址奔走,往返於台北、台中兩地,就在爭取到台中惠來遺址開放民眾參觀前夕,獲悉台中公園內的「五星級廁所」之下,曾經是埋藏珍貴史前文化遺址的小惠來遺址,如今卻成了危機四伏的「不便民廁所」。
何宗勳表示,去年興建台中公園五星級廁所時,挖出三千多年前的繩紋陶片與石製砍砸器等生活器具,與三年前挖掘出來的台中市惠來遺址,同屬牛罵頭文化遺物,當時曾停工一個月進行挖掘,搶救出來的珍貴史前遺物,目前存放於台中科博館中,卻無暇整理展出。
位於遺址上且造價昂貴的五星級廁所,鎖住了珍貴的歷史記憶,為了一探究竟,何宗勳上個月走訪了台中公園內的「五星級廁所」,結果發現公園路燈毀損,日前還曾發生女性走過幽暗處時被性騷擾事件,為了安全起見,廁所大門五點以後就被上鎖,但民眾只要翻越矮牆就可自由進出,甚至還曾發現有人在裡面吸毒。
何宗勳強調,公園就是要讓民眾休閒遊憩的地方,許多人下班之後才有時間到公園散步、運動,但是遺址上的昂貴廁所卻在五點以後上鎖關門,甚至還成了治安死角,實在沒道理。
■市府強調照明合規定
〔記者朱俊彥、林良哲/台中報導〕針對台中公園新建的五星級公廁治安問題,台中市副市長蕭家旗強調符合電力公司要求的照明亮度,晚間七點後將部分廁所上鎖,是為了避免流浪漢進入洗澡,嚇壞民眾。不過,台中市公園里長沈素玉說,該廁所內部照明採壁燈不夠亮,很多人反映「中看不中用」。
台中市副市長蕭家旗說,台中公園五星級公廁是由交通旅遊局補助興建的示範公廁,附近的照明設備符合規定,晚間七點後只保留其中兩間,是因有民眾反映流浪漢進出洗澡很害怕。他說,公園內還有其他公廁可供使用,並沒有資源閒置的問題。蕭家旗強調,每個公園公廁難免有管理問題,市府已盡力維護。
■民眾抨擊中看不中用
但台中市公園里長沈素玉表示,該五星級廁所確有硬體設施設計不良情況,內部照明採壁燈不夠明亮,女性夜間不太敢進入,加上如廁空間太大,有人敲門時,只能以口頭回應,許多民眾使用後反映「中看不中用」。
■沒有所謂小惠來遺址
蕭家旗也澄清說並沒有所謂的「小惠來遺址」。他說,開挖時發現了牛罵頭文物,特地停工等待文化團體確定該處文物已送往科博館後,才恢復動工。他強調,台中市有多個地點都找出牛罵頭文物,不可能全部劃為遺址保留。
■台中公園遺址 科博館盼開挖
〔記者林良哲、唐在馨/台中報導〕台中市文化局說,台中市的考古遺址有近二十處,台中公園遺址是最早被發現的一處,但一直不受重視,科博館認為,台中公園遺址仍有不少文物未出土,希望中央編列預算挖掘。
台中公園遺址的發現者為日籍學術探險家森丑之助,他在一九一一年考察時發現,由於發現地點是台中公園內的「台中神社」,因此被稱為「台中神社遺址」。
戰後,台中公園遺址未受重視,國民政府在遺址上興建一座音樂台。二○○三年,中央在台中市舉辦台灣燈會,結束後將羊造型花燈直接放在遺址上。
文化局說,二○○四年六月,台中市府在遺址上興建公廁,被科博館考古人員發現有大量陶片及斧鋤型器出土,經立委李明憲、市議員黃國書奔走,市府暫時停工,並由科博館考古人員挖掘公廁下方的文物,目前放置在科博館。
科博館人類學組主任何傳坤指出,台中公園遺址仍有不少文物未出土,希望中央編列預算並進行挖掘,若成立遺址公園或展示文物,也希望由中央規劃、補助。
台中市副市長蕭家旗強調,若環保團體建議闢為「遺址公園」,市府很歡迎,但得先由文建會進行鑑定。
至於位於惠來里的惠來遺址,文化局說已向文建會爭取開挖經費等,目前希望先讓遺址全面開挖,再視出土遺址文物,邀請專家、學者討論如何保存。
教育部長杜正勝日前前往視察時表示希望保存部份現場,建構出「時光隧道」。
至於全面開挖所需經費,杜正勝說,科博館是教育部附屬機構,只要科博館提出計畫,會籌措經費支持。
■保護文化資產 亟需官民共鳴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真的嗎?」聽說台中公園遺址上蓋了一間五星級廁所,台東史前館館長臧振華口氣愕然、無法置信。
臧振華參與過國內大部分重要考古活動,對於兩、三千前的文化遺址竟然沒受到良好保護,相當驚訝,他說,台灣目前大部分重要的考古遺址,地方政府大多會變更土地用途,列為保護區,務求妥善保護和研究。
不過,台灣多數史前文化博物館面對的最大困境就在於即使文物有相當歷史,但是除了學者之外,政府與民眾對考古文物的文化共鳴都極端缺乏,導致博物館的日趨觀光化。
而且,考古遺址土地的使用,確實還是個複雜難解的問題,想像如果有一天,你在自己家裡的土地蓋房子,挖土機挖呀挖,突然冒出一堆珍貴考古遺物,結果地方政府跑來跟你說,這將是個考古遺址,必須受到保護,所以要依法徵收、變更土地用途。你會不會起而抗爭呢?台東史前館所在的卑南考古遺址,大約十八公頃土地劃為卑南文化園區,其餘考古區域則陸續變更土地用途成為「保護區」。但誠如臧振華所說的:「我們不能期待所有土地都變成限建的保護區。」卑南保護區就因為有許多土地位於市區具增值潛力的區域,地主不願土地被徵收,還在持續抗爭中。
台東史前館一度因為遲遲要不回卑南考古文物,即使擁有大空間與專業的典藏環境,而被批為空有館舍而無文物,還好後來台南的南科預定地在整地時發現大量考古遺址,史前館負責出土挖掘與管理,才使得該館得以有南科文物做為展覽主力。
■十三行博物館 八里之光
〔記者吳嘉億/北縣報導〕當初因為興建八里污水處理廠,引起社會大眾及學者熱烈搶救風的史前鐵器文化十三行遺址,如今成為八里左岸的重要指標,透過良好行銷、推廣計畫與現代博物館的經營,考古博物館化身為兼具特色與教育意義的觀光景點。
館長林明美表示,在民國七十八至八十一年間,因為屬於一千八百年至五百年前台灣史前鐵器時代的十三行文物遺址上,將要興建污水處理廠,因而引發附近居民以及學者抗議。
在社會輿論的聲援下,官方一邊開挖古物、一邊興建污水處理廠,最後在廠內保留一塊一公頃的古蹟保護區,並在污水處理廠旁興建十三行博物館,保存出土文物。
館長林明美表示,十三行博物館提出「水岸社區博物館」的社區意識概念,與地方合作,以博物館為核心,發展地方文化、史地、生態等觀光,塑造整個觀光環境,帶動地方產業促進經濟發展。
■菜寮化石館 冷到封館重修
〔記者王昱婷/南縣報導〕台灣最早的人類化石是誰?答案是台南縣的左鎮人,距今約兩、三萬年,但是收容左鎮人化石的菜寮化石館卻始終不能打響全國知名度,空有文化資產,卻被迫封館重修。
台南縣左鎮鄉古代是濱海地帶,每當豪雨過後,化石被沖刷到菜寮溪中,數量豐富,包括了海相和陸相生物種屬。
一九七一年,菜寮溪畔發現台灣史上年代最悠久的第一塊人類化石,這塊與中國山頂洞人同期的「左鎮人」化石,是台灣首見的人類化石。考古學家同時也在左鎮發現了一塊完整的犀牛化石。一九七四年,獲省府補助經費興建化石館。
菜寮化石館二樓建築,陳列化石約有近千件,原本都是該館自行搜集的化石,但是長期乏人經營,內容沒更新,就算內藏有珍貴的「左鎮人」化石,既乏宣傳推廣,更引不起民眾興趣。
此外,化石館周邊環境也受到人為破壞。位於化石館東邊的龍溝為菜寮溪的支流之一,因人跡罕至而保持原貌,且不斷發現化石。不過,在二○○二年時,因附近有人整地蓋廟,這條溪流兩岸土堤全部挖深改砌石頭成為現代大排水溝,一條化石溪就這樣消失。
為了讓化石館重新出發,目前地方人士正進行封館,準備整修並與毗鄰的自然史教育館做更佳的結合,預計明年開館,給民眾一個新的感受。
■營運幾經波折 史前館否極泰來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是東南亞最大的考古博物館,但營運過程多舛,珍貴文物大多放置在台大人類學系,年底才會歸還第二、三批。
民國六十九年七月,東線鐵路卑南站及調車場興建,挖出大量石板棺及精美陪葬品,搶救聲浪隨之而起,台大人類學系考古隊在宋文薰、連照美兩位教授帶領下,共進行十餘梯次搶救發掘工作,約兩萬多件重要的陶器、石器、玉器,都運回收藏在台大人類學系倉庫。
由於卑南遺址是台灣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十分重要的代表遺址,也是環太平洋與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石板棺墓葬群遺址,史前館籌備處七十九年二月一日成立,於九十年七月十日開始試營運。
才試營運兩週,台灣南島民族廳即發生大火,包括卑南族、魯凱族及排灣族傳統服飾,還有蘭嶼拼板舟等四十一件文物付之一炬,煙燻民族學標本達九十八件、七百多件考古學及自然史展示標本蒙塵。
至於存放台大的文物,地方與台大爭議十多年,台東各界今年二月籌組「討壺怒吼聯盟」,在聯盟及立委黃健庭強力追討下,塵封廿五年的卑南文物終於重見天日,第一批文物在三月十五日運回史前館,第二、三批文物則訂年底歸還。
史前館近年來用心經營,舉辦各種親子活動、音樂會及特產,去年初更在每週六、日推出南島樂舞集,以熱鬧的表演及親子互動吸引民眾接近冷冰冰的古文物,去年遊客量已達七十萬人次。
上一篇:˙熊貓騙選票 胡志強喊冤
下一篇:˙搶救惠來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