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6 22:06:42 銅豌豆

.【環運實踐】08:對環評制度施行至今的看法?

A:環評制度可以請教曾經擔任環評委員與關心環評的李根政執行長、詹順貴律師、陳椒華教授、徐光融教授等人。

但我相信環評制度發展至今是有進步的,至少曾經有五、六個環保人士有機會進入體制內參與,也藉此了解與熟析這套遊戲規。

例如:蘇花高環評本來選前會環評會議,但因為國民黨籍立委質疑環評委員圖利財團,環評委員要求立委道歉而拒審,癱瘓環評會議,導致蘇花高環評無限期擱置。

所以可知一個老練的環評委員,甚至是一個老練的政務官,只要一個小動作就可以很輕鬆的擋掉敏感的東西,蘇花高即是一個案例。

Q:參與環評所遭遇的困難?

A:我們遭遇的困難在於議題過多、資金不夠、人手不足,以及缺乏能夠用專業手法來持續性關注與監督。

在這種惡性循環下,無法建立公共政策的專業問政品質,而對持續不斷的議題窮於應付,這是我在環保團體四年來深感遺憾之處。

目前,公民監督國會聯盟也面臨同樣問題,雖然我們將焦點集中於國會監督,而不涉及個別法案,但仍心有餘而力不足。台灣經過兩次政黨輪替後,專業社運團體應該要持續不斷的自我提升和自我要求,畢竟我們已經不再是往昔的社運團體。

Q:不是以前的社運團體是什麼意思呢?

A:政治、社會經濟環境已經有別於往昔,必須要有全新思維。專業化、細膩策略等絕對是不可缺。台灣有很多社運團體轉型成功,像勵馨、智障家長總會、人本等很值得借鏡。

Q:剛您所提到的持續性是指?

A:持續性是指對某一件事情,我們認為很重要時,就應該持續堅持下去,不妥協。以要求王金平與馬英九簽署國會改革承諾書為例。

我們每天持續打電話去追,並且將過程記錄下來,對個別立委的遊說採用細膩的手法進行操作,久而久之他們會慢慢妥協,或者改變他們想法,願意站在你的立場。

我們的連署從第一期週報發行時約四十多個人未簽,現在只剩下26幾個人,支持連署人數一直持續上升。

Q:有篇碩士論文統計發現環保團體在環評制度的公開說明會、公聽會等出席率偏低,可能原因是什麼呢?

A:印象中環盟會出席環評制度的相關會議,但是出不出席端視開發案類型而定。有些非環保團體所關注的議題,而且環保團體本身組織制度不健全,我在接總會秘書長,組織內只有一個秘書,到我離開已經增加到五個工作人員與一些學生義工,但我們有些分會完全沒有秘書,甚至都停止運作。

有於很多組織幹部都由學校老師兼職,要上課又上班,簡直分身乏術。此外,會議很多時對他們而言形同是一種疲勞轟炸,所以在先天體質不良的條件中,環保團體還能夠這樣阻擋開發案件已屬不易。

Q:這類會議的召開是開發單位或主管機關主動發文通知環保團體嗎?

A:有的會,有的不會。有的是在開會前一天才得知,像這樣的突發狀況很多,我們也窮於應付。甚至有些地方的開發案偷偷進行,也不一定會知道,不過現在慢慢都已經透明化,所以這樣的狀況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