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14 10:14:17流星射手

從變態心理學角度看酒鬼薔薇聖斗 - part 2

(接續part 1)

前面提到解離性疾患常源自於幼年的長期受虐經驗,幼年持續嚴重的被性虐待、身體虐待、情緒虐待,使兒童無法處理其創傷,故分離其意識而創造替代的人格來逃避之。酒鬼聖斗將他殺害的學童頭顱與身體一分為二時,腦海中浮現的卻是嬰兒時受虐的經驗,櫻井亞美做這樣的安排應該是有很深刻含意的:「當我將頭顱與身體一分為二時,我感到一種呼吸困難的奇怪感受。我發覺不管我多麼地用力吸氣,氧氣都沒進入肺部。我感受到脖子和嘴唇有著鐵秤砣般的稍稍灼熱的感覺。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發冷冒汗大口呼吸之際,突然無法置信的真實記憶主宰了我。就是之前夢境中不斷重複的痛苦夢魘。不知是誰的一雙又大又溫暖的手捂住我的口鼻,我大聲地抽泣,痙攣般地四肢用力掙扎。好痛苦。無法呼吸。『手』不停地摑打並且搖晃我的身體。『真吵,像你這麼不懂事的小孩。』我的臉被一個柔軟但殘酷會發出窸窣窸窣聲音的四角形東西矇住臉。我猜大概是枕頭。我的眼前被一片黑暗宇宙給覆蓋,我無法呼吸甚至無法哭叫。原始的思考告訴我,我被列為該死的憎恨對象。對於尚有感受力的小嬰兒而言,我充分地感受到『手』所透露的殺機。『我要將你掐死。斷絕這個精力旺盛嚎啕大哭的邪惡生物的呼吸源頭。我要讓你這個無時無刻讓我精神緊張的兔崽子從這個人世間消失。』突然幻想消失,也不再呼吸困難。我不清楚這是我腦海中自我捏造的妄想,抑或是惡夢的記憶殘存,還是實際所發生過的事實。」。事實上,類似這樣的小時記憶,在書中重複出現了好幾次,甚至有一段更直接明白的寫道:「我夢見了…這個女人有『媽媽』的臉蛋,卻已被怨懟征服支配,變成可怕的野獸。一聽到哭聲就勃然大怒,一次又一次踢踹著我。……原本應該維護我生命安全的『好人』卻對我抱持著殺意,像垃圾一樣地折磨我。這個事件將只有一歲半嬰孩的天真信賴感完全抹煞掉。」根據佛洛依德童年失憶症的理論,沒有人能憶起三歲以前的事,有些學者認為此與嬰幼兒大腦負責記憶的海馬體尚未成熟有關,也有人認為是因為嬰兒語言尚未發展出來而無法儲存想法,但應該有可能儲存感覺與情緒,影響到嬰幼兒長大後對外界的基本感受,並可能會以夢境來呈現。所以如果這些是一個個真實的夢,而非作者亞美的想像,則夢者似乎不太可能沒有相對應的經驗,至少是象徵性的隱含著某些極不愉快的經驗吧。

除了成長過程中在家庭裡可能存在的受虐經驗之外,櫻井亞美對於一樹在學校的人際孤立與校園暴力的霸凌現象,以及因而逐步發展的解離症狀,也有著極為深刻的描述,例如:「他們四人把我逼到教室的角落,輪流對我拳打腳踢。我咬著牙腦袋一片空白地捱過這段時光,反正也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拷打因日期而不同。有時是中午休息時間,有時換成放學後。但卻是每天不可少的慣例。這件事並非由誰決定,而是班上大家所公認默許的。…他們以欺負我為一大樂事。…肉體上的疼痛尚可忍受,但是像這樣被大家戲謔眼神所傷害的屈辱卻是咬牙切齒的痛楚。」、「我為了忍受這沒完沒了的三十分鐘開始了平常的「儀式」。此地的我非我。只是細胞與血液骨骼的結合體罷了。真正的我在從天花板俯視著我的那道銀色朦朧光線中的「他」的體內。不知何時「他」已與我合而為一。…所以遭受被毆被踹待遇的我只是披著人皮的玩偶罷了。肉體與我的靈魂是分別獨立存在的,毫無關係。」一樹所說的「儀式」,可以說就是一種解離的機轉,想辦法讓自己感受不到痛苦,最後卻變成感受不到真實的自我,一種類似自我感喪失(depersonalization disorder)的解離症狀。由此我們也體會到,多重人格不是瘋狂的行徑,而是為了生存而產生的症狀。為了大量壓抑這些害怕和痛苦的經驗,因此一部份的意識被解離,而逐步發展出多重的人格。

根據今年九月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剛剛公布的「臺灣區兒童校園非肢體霸凌現況調查報告」,有很多小朋友不上學的因素是孩子怕被高高壯壯的同學霸凌;有高達兩成以上,很想死了算了。所謂「霸凌」,巧譯自外語bully,意指孩子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也就是大欺小或強凌弱,有肢體性或非肢體性。兒福聯盟指出,非肢體性的隱形暴力包括被排擠、被孤立、被嘲笑等現象。調查發現高達百分之六十四點五的孩子,有過這樣的遭遇。兒福聯盟並因此提醒學校師長和家長,在這敏感時期,多給孩子鼓勵與關心,幫助融洽兒童世界裡的人際關係。對照酒鬼薔薇聖斗的這份模擬案例分析來看,校園霸凌確實是十分值得關心與輔導的問題。
對於「瘋狂殺人魔」的案例,我們也常會去思考當事人的世界觀與對死亡的想法。一樹成長過程中收集了很多大人的故事,後來成為他幻想的題材。例如有一次聽到爸媽和親友的聊天:「那個戰爭真是慘烈呀!輝義伯也因此犧牲。…爺爺勉強地留了一條活命。但是被機關槍掃射、被戰車給碾過的人屍橫郊遍野。父母親不親自動手的話,軍隊就以小孩的生命作威脅,所以哭哭啼啼將小孩殺掉的父母大有人在。…我知道母親留意到我而往我這邊看,所以我假裝什麼都不知道,看電視看得很入迷的樣子。…隨後在夢中「我夢見了自己搭上一艘驚濤駭浪中的渡船,母親一邊啜泣一邊抓住我,然後勒住我的脖子說:『若不把你殺了的話,士兵也會殺死你。』…」。作惡夢本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只是這也說明了一樹其實是個善感的孩子,而不管是1992年最信賴的祖母去世,1995年初的日本神戶大地震,以及之後不久的奧姆真理教地鐵毒氣殺人事件,都發生在他成長的過程。櫻井亞美在書中似乎也想說明,一樹這個小孩子對死亡的特殊反應,這些社會大環境中與生命歷程中發生的真實體驗,都成了一樹的一部份,也成了他怪異幻想的部分來源。

最後,提到精神疾病的治療,作者筆下的一樹曾一度踏入精神科,接觸最現代化的醫療,可惜卻缺少一個能持續給予關心治療的人。而媽媽諱疾忌醫以及感覺恥辱烙印的排斥態度,不但傷害了一樹的自尊,更讓他的病情逐步惡化下去。這樣的心路歷程,在作者細膩的描寫之下,真是入木三分。「我不清楚醫生說了些什麼,不過從此以後母親再沒正眼瞧過我。對待我總是像對待患有狂犬病的愛咬人狗一樣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也不再常常打我。母親不把我當成自己的小孩,反而對我懷著恐懼害怕。有一天晚上我聽到媽媽對祖母說:「我原本以為他只是個神經質的小孩,沒想到是精神官能症。我已經沒有自信教養他了,又不能像那位醫生所說的將他送進精神療養院休養,可是要我帶他去精神病院看病又讓我痛苦得想死掉。」這些話狠狠地粉碎了我的自尊。我是這個家的恥辱,多餘的人。母親對於帶我去醫院看病的事很厭惡無法再忍受了。我從那一天起便不再讓父母親看見真正的我。我總是戴著冷酷無情的面具來自我防衛,從父母親異樣的眼神中擺出一副強橫的態度來保護自己。」這些感受也和我們在心理治療過程中,所聽到的許多個案自我剖析極為相似,讓我不禁懷疑作者有過切身的體會或是心理諮商的經驗。至於多重人格的治療,臨床上仍以深度心理治療處理其幼年被虐之記憶為主,治療過程當事人情況可能時好時壞,但當主要的創傷經驗得到紓解之後,次人格可望被統整回到單一之主人格,而終能逐漸回復健康。否則,如果未能給予妥善治療而任其自由發展,難保不會有人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小說只談到一樹被逮捕為止,這一份「模擬的殺人魔心理病理分析」,從一樹到「我」乃至於「BJ」到「酒鬼薔薇聖斗」,這其中的變化轉折,以及與周圍生活環境的牽連渉入,應該是全書中最引人入勝的部分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細細咀嚼。當然,要將書中這個案例完全等同於多重人格也並不盡然正確,其他的診斷方向亦有其可能性。例如本文前面提到的分裂病性人格疾患和妄想型精神分裂病,對於小說中「宇宙之神」不斷的給予指示,要主角完成「十四歲的儀式」這一點,也許更具有解釋力。許多年前,有一位輔仁大學的學生到台大男生宿舍殺死了一位台大的同學,被警方逮捕訊問時,只是回答「天機不可漏洩」,其餘都不肯說,後來這位學生即被台大醫院精神科診斷為妄想型精神分裂病,他的殺人行為不過是執行幻聽症狀中「神明」給他的指示罷了。只是,如果只從這個角度思考,櫻井亞美這本迷人的創作也許頓時會減色不少。不過不管是多重人格還是精神分裂病,這本書無疑的都是變態心理學很有意思的的討論題材,對於老是搞不清楚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的學生來說,更是很好的一個習題作業吧。

這樁發生於1997年震驚日本慘絕人寰的殺人案,而兇手原來不過是個14歲的孩子。據當時媒體揣測他的殺人動機可能來自於平常愛看的一些恐怖劇而產生的幻想。此一事件發生,使得日本社會大眾對動漫電玩界產生批判,首當其衝的一些作品有:變成虐殺連續劇的「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被諷為智慧犯罪養成講座的「名偵探柯南」、以及培養奧姆真理教信徒的「新世紀福音戰士」等等。喜歡這些動漫作品的人,馬上就會被人認為是不知何時會犯下殺人案的不定時炸彈。這樣的批判也許是過於簡單化了,不過從心理諮商的角度來看,人們對當事者常有「認同不足」與「過度認同」的現象,心理諮商若對案主認同不足則無法進入他的世界,而難以產生真正的療效;但若過度認同則可能迷失在當事人的世界,而使諮商師亦可能陷溺其中而無法自拔。心理諮商師如此,小說的讀者亦然,櫻井亞美以細膩的筆觸來描繪少年的內心世界與思想,似乎讓酒鬼薔薇聖斗顯得早熟而有一股特殊的迷人氣質,加上其倔強叛逆的個人色彩,年輕的讀者或許容易對他過度認同,這也許是閱讀本書唯一需要提醒與避免的問題吧。櫻井亞美筆下的酒鬼薔薇聖斗犯案之後反而是昂首闊步而信心大增,在他的幻想中想毀滅與報復全世界,其實只是毀滅掉他自己的世界罷了!我特別喜歡櫻井亞美在後記中寫給大桐一樹的一段文字,引用之來作為本文的結語:

「人們絕對無法逃脫出自身的痛苦與傷痛、醜陋與悲慘過去的魔掌。你、我,甚至於住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一樣。因為脆弱,於是躲進堅固的硬殼封閉內心世界。因為醜陋,所以借戴著美麗的面具不敢以真面目示人,藉以逃避別人的目光。但是一旦脫掉表面的外殼,任誰都將回歸到在森林中摸索的孩童心靈。」

參考資料:
Dragon 的休息站 v 6.0(2005)ACG辭典-其他類-酒鬼薔薇聖斗事件。於2005/9/1摘自http://home.kimo.com.tw/wma02/noun.html
孔繁鐘、孔繁錦編譯(1998)DSM-IV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美國精神醫學會。合記圖書出版社。
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2005)哎唷喂呀...報告值日生!學校有狀況,台灣區兒童校園「非肢體霸凌」現況調查報告記者會《新聞稿》於2005/8/30摘自http://www.children.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