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動,不是孩子想動
剛剛開學一個周,一年級學生小康家長就被“請”到了學校。原來小康同學根本坐不住,不是扯前面女生的小辮子,就是把鉛筆盒弄得“嘩啦啦”響,甚至在教室裡跑來跑去打斷老師講課。“太調皮了,怎麼勸阻批評都不聽。”老師的講述令小康父母很是鬱悶,回到家就給了小康一頓“胖揍”。挨打後的康康只“嗷嗷”哭了幾分鐘,就又折騰開了,一會兒亂拆玩具車,一會又伸手去魚缸裡撥弄金魚,好像忘了剛剛挨過揍。
今初步分析,小康同學患的是注意力缺陷症,俗稱的“過動症”。過動症高發與7-12歲的學齡兒童,且男孩發病率明顯高於女孩.由於許多家長和老師對過動兒症狀認識不足,遇到孩子過動往往就認定為是“這孩子調皮搗蛋”,從而採取訓斥、懲罰等方式,將“疾病”當成“毛病”來改,結果往往是孩子挨了揍,“毛病”卻沒改。
教你一分鐘識別過動兒。
過動兒最明顯的症狀就是明顯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度、衝動任性和情緒不穩及學習困難為特徵的行為障礙性疾病。還有一部分多動症兒童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表現為閱讀錯誤(跳行、漏字、漏行),左右分辨障礙,如將“6”認成“9”,將“b”認成“d”。。如果有以上幾種狀況,首先考慮的不是孩子犯了什麼錯,要受到什麼處罰,而因更多思考下孩子是不是過動症呢。孩子過動,不是孩子想動,而是因為他們大腦中的某種化學遞質發生了改變,才會有這些表現。”
文靜過頭,也會是過動症。
看到這裡有人會問那文靜的孩子是不是就不會患過動症了呢?很明確的告訴你,文靜也有會過動症,美國多動症研究學者表示,過動症已經不是好動孩子的“專利”了。分享一個文靜過動兒的案例:不愛說話,掩蓋了我孩子的過動症
正確的培養,還孩子健康童年
對於過動兒童要多引導、啟發和培養孩子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多安排其參加一些有益的體育運動和文藝活動;對孩子的適宜行為,要及時給予鼓勵、支持和強化,而對於不適宜行為,則採取漠視或合理懲戒的方式。”以此,讓患兒在科學合理、充滿愛與關懷的環境中愉快接受治療,戰勝疾病,回歸健康。
相關閱讀
過動兒專案—強化專注力,學習更有趣·雙腦同步音樂
注意力不集中專案-讓學業更精進·雙腦同步音樂
注意力不集中是孩子的天性?
找回專注力,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
家有過動兒,簡單幾招輕鬆判斷過動兒症
過動症,孩子學習成績差的罪魁禍首。
喬治·居維葉說:“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上一篇:專家呼吁多給他們關心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