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症-兒童精神醫學
過動症-兒童精神醫學
過動症(Hyperkinetic disorder)
約有三分之一的兒童被他們的父母形容為活動力過強(overactive),而大概有五分之一的學童亦被學校老師如此地描繪。這些報告所涵括的行為層面,其差異性可從正常的興致高昂(high spirits),到嚴重且持續的疾患。
在正常的活動力過剩(overactivity)到持續性的疾患之間,勢必要武斷地畫條分界線;而診斷條件的拿捏,亦存在許多爭論,到底條件的門檻是要訂得高些(這必然會將所有的正常活動力過剩排除在外),還是要訂得低些(以確定沒有任何的異常行為是漏網之魚)。在美國所使用的診斷條件,其所訂的門檻要比英國及許多其他的國家來得低些。
過動兒(hyperkinetic children)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這個特徵在美國的分類中(DSM-IV)被突顯了出來,它們使用了注意力欠缺-過動障礙症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這個專有名詞。而在國際疾病分類中(ICD-10),其名稱是過動症(hyperkinetic disorder)。
當小孩開始會走路時,過度活動(overactivity)的現象常會表現得很明顯,儘管有時在會走路之前就無法視而不見了。案童會動個不停,常會弄壞東西。因為注意力無法持續,將會導致學習上的困難。在症狀完全表露的孩子,你會發現他易於衝動、魯莽不顧後果,而且容易發生意外。
他的情緒狀態時常變動,但是憂鬱的心情卻是常見的。輕型的反社會行為(minor forms of antisocial behaviour)表現,亦是家常便飯,特別像是不肯聽話(disobedience)、亂發脾氣(temper tantrums),以及攻擊行為(aggression)等。這些行為會使雙親為之精疲力盡。
導致過動症的原因仍然不明。遺傳學上的研究調查,尚未有明確的結論。神經發展上的延遲(neurodevelopmental delay)曾被指出是可能的原因,但是證據仍不足以下定論。任何與生俱來傾向過動的特質,都可能會在社會因素影響下而加重,我們發現在較為落後的社會狀況下,兒童發生過動症的機率比較大。儘管如此,社會因素似乎非為導致過動症的單一因素。鉛中毒以及食品添加物都曾被懷疑是成因之一,但證據仍未足以令人信服。
當孩子較為年長之時,過度活動一般來說會減輕,尤其在症狀本來就較輕微,而且不是在每個情境都表現過動的案童更是如此。通常這種狀況會在青春期完全改善。但是相關的學習障礙就不是那麼容易進展了,若有反社會行為(antisocial behaviour),那預後將會是最糟的。一旦活動過度過於嚴重,或是伴隨著重大的學習障礙,抑或牽絆著智商過低,這種狀況可能會持續到成人期。
協助案童的父母和老師(Help for parents and teachers) 應對雙親及老師解釋這種狀況的特質是什麼,對於他們耗費心力在遏制案童的旺盛活動力,與之共同生活,醫護相關人員應給予支持。
也不知是何原故,中樞興奮劑(stimulant drugs),像是methylphenidate,有時對於減少過度活動有著奇異的效果。案童的父母常常會問起有關於這種治療方式的種種,但是一般來說,它只用於嚴重的案例,因為這些藥物的副作用有易被激怒(irritability)、憂鬱、食欲變差及失眠;甚至在某些案例,它會使生長變遲緩。
因為這個緣故,在處方用藥之前最好先徵詢專家的意見。以此方式來治療過動兒,不至於會出現興奮劑的成癮現象。大概有三分之二的病童會在短期內有進步,然而長程的治療效益仍不明確。若案童有明顯的學習困難時,矯正教育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