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專注力比多識字更重要
培養孩子專注力比多識字更重要
一些家長只知讓孩子死記硬背,卻忽視其它能力習慣的培養專注力比識字多少更重要。
現在的小孩由於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寬,期望小學一年級新生“零基礎”,訓練專注力
,既不現實,也不可能。問題是,不少家長是以“知識”本位、“超前”意識逼著孩子“高起點”的,有的方面太“出位”,有的方面卻沒有“到位”。老師認為,在提升專注力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上,家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離開閱讀,識字再多也沒意義上小學前,孩子是識字好,還是不識好,是相對多識好,還是少識好?這樣的疑問,得到正確的答案並不難。但不能忽視的現實是,一些家長為了孩子多識字,是以犧牲孩子的天性為代價的——明明孩子不到大量識字的階段,卻要其早早來到課堂,非常枯燥地硬性學。
其實孩子識字多,是具備了閱讀的可能條件,但如果離開了閱讀,識字再多也沒有意義。對家長而言,不必拘泥於入校前的孩子到底識了多少字,而是要看孩子有否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刻意催熟,三四年級已無優勢。
現在一些孩子上學前已經在'識量'上變胖,其實是虛胖,因為這是由家長的虛榮心支撐的,這種由家長主導的'識量'瘋長,其實沒有多大意義。
識字多並不意味著一定是優勢。田園外語實驗小學校長趙瑛群經過長期跟踪調查得出結論:入校前學生識字多,可能在低年級上課時有點優勢,但隨著年級的提升,這種優勢呈現遞減效應,到三四年級時已無優勢可言。一些所謂識字多的學生,入校後更容易忽視老師的課堂講授。
同樣識字,學校家庭方法有異,儘 管一些新生識了字,但不等同於他們達到了語文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內容和標準,規範的小學語文教學的內涵和外延遠大於目前家長確認的識字範圍。同樣是識字,在 家裡,家長注重的是量,培訓機構注重的是多,而正規語文教學不僅要教識字,而且要讀準,懂筆劃,還要釋詞辨識義,等等。
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小華同學學習珠心算,每天都要練上很多計算題,且跆拳道已考出了紅帶,每天都要在家訓練打同樣的套路,與其情況類似的同學無論是上課還是自習,注意力都能長時間集中,靜下心來看書。
這同家長在引導孩子學習中註重專注力訓練的培養分不開。家長的正確態度和方法,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很大。不該“出位”的出位了,就會犯急躁病,該“到位”的沒到位,就會拖後腿。【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