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14 21:55:34hdbih

李安與李敖

《斷背山》上映之前,李安接受媒體訪問,特別強調《斷背山》只是1部單純的愛情電影,不是同志電影,聽在同志運動者耳裡,不禁讓人捏了一把冷汗。結果正因為李安的誠懇、細膩,與直指共通人性的拍攝手法,讓《斷背山》不致成為同志圈內孤芳自賞或者彼此激勵、同仇敵愾的小眾電影。根據美國最大的電影網站IMDb顯示,《斷背山》得到觀眾評價滿分10分比率超過半數,從北美賣座8千萬美元也可知道觀眾中有許多為異性戀。

在李安得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同時,立法院裡發出歡呼之聲,但是立法委員李敖則表示:「我不看同性戀電影,我不喜歡同性戀,我覺得同性戀者太囂張了,拍電影,斷什麼背!討厭!」喜不喜歡與同志當朋友,是李敖個人選擇,但在公眾場合針對特定族群發出歧視之語,就算有言論免責權,也該遭受輿論制裁。試想,如果李敖公開說他不喜歡原住民,原住民太囂張了,大家也難以接受吧!

上述李敖討論同性戀之語,並非天外突然飛來一筆,而是反映其長期同性戀恐懼症與歧視女性的深層觀點。過去他曾說:「我只看女人的外表,不聽她們說話,陳文茜除外;我只聽男人說話,不看他們外表,馬英九除外。」記者問他參政的可能性,他說:「女人都搞不完了,哪有時間搞政治。」去年回中國之前,他說:「娘娘腔的詩人才有鄉愁,大男人,愁什麼愁?」今年初,智利出現一位女總統,李敖表示:「男女天生就是不平等,女人不信任女人,男人也沒有辦法相信女人。」李敖的IQ也許異於常人,但是GQ(性別商數)絕對有問題。只是令人不解的是,他身邊幾位與他熟識的生理女性的女性主義者,為何不曾對他發表的歧視女性的言論表示異議。

李安在頒獎典禮致謝辭中感謝電影中的兩位虛擬主角,這兩個角色「教導我們拍攝《斷背山》的所有人很多,不只是同志男、女的愛情被社會拒絕,也在於這種愛情本身的偉大與重要。」相反的,那些公開發表恐同志言論的民意代表,如果在瑞典或加拿大就算沒有因為犯了「反歧視法」而坐牢,也會遭選民唾棄。他們只能在人權沒有受到足夠重視的台灣喊喊罷了,終究走不出國際的檯面。

由於李安是台灣人,《斷背山》不再是《斷背山》,當他獲得3項奧斯卡時,已經混雜了國族與性傾向認同的糾葛。因為這部同志愛情電影的確讓台灣發光,增加台灣國際能見度,也讓身為台灣人感到驕傲。有意思的是,也正因為他的得獎,也讓那些具有恐同志症人士,例如李敖之流,心裡應該很煎熬與掙扎,看不看電影是一回事,但會不會因為《斷背山》得獎而覺得台灣是榮耀的,更是一種測試自己的尺度與底限。但畢竟他的確得獎了,讓台灣走入國際的是這部電影,而不是那些有恐同志症的立委與政治人物!

(與洪文龍合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