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01 02:36:00江雪

讀書報告:《香港故事》

作者:小思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二OO二

讀後感:

青的書面,黑的字,是一張清淡的紙。封面的右上方,一幅小漫畫,是一座二層高的唐樓,樓頂的天線,指向明月。這就是香港的故事。這張紙,藏著的,又是香港故事。

一面在閱讀這本書,心裡唸著每一個字,看著作者在回憶往日生活的同時,也按不下我對往日的思念。作者描述昔日的港島,那些我們不熟悉的地方……新鮮得來又帶點可惜。這些片段,亦鹇起了我對以往的懷念,包括那別了三年、住了十六載的故居。現在想起,已經不知每天早上的公園是否仍然那麼熱鬧,亦不知近鄰小學的鐘聲是否依然每朝在響,但肯定的,是每天早上把我吵醒的飛機已經不再出現。它離開,我也離開了。那些點滴,又豈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楚?可能是過期的思潮,但這本書,又再次把他翻滾起來。

今天的我,回頭看看,總是有點驚訝,有點陌生;正如小思亦自覺以前和現在的她的不同。以前做事,可能是傻頭傻腦的、不顧後果的去做;但現在,可得考慮這、考慮那。煩惱,的確隨著一春一秋的過去,在你身上留下了痕跡。那是一去不返的光陰,任憑用多少筆墨、多少張紙,亦難以再記下。俱往矣!這就是回憶。也許,這就是故事,一個香港人的故事。

讀過不少小思的文章,覺得很可愛的,總是有另一番感覺。經常很快地便讀完了一本,但是,總要花上一段時間來消化;往往卻有一點得著。而且一看,可以再看、三看而不膩。很奇怪,每次都有不同的悟得。《香港故事》,一看,體察到了作者對香港的感情和對過去的懷念;再看,自己也不禁緬懷了過去,有點兒「感懷自傷」;三看,帶出一點清新,釋懷了!以前的朦朧,逐漸地清晰了。

作者花了不少篇幅來描述他對這本刊物的印象:《中國學生周報》。我只是在一次搜集關於鄭愁予的資料時翻了幾翻。沒詳閱,只覺得是一份文藝報紙。我的視線,往往落在那些小廣告上:私人補習、夜校、琴行……那些見證著香港的成長的文字。如今我有點靦櫔,卻又會心微笑:一笑自己的無知,不去看看有深度的文字;二笑自己只為了功課而翻閱;三笑數十年前的廣告,竟與現在報紙一樣,有相同的廣告內容,既陌生,又熟悉。相對作者那份對《周報》的感情,感到十分慚愧,亦使得自我反省--反省自己以往的選擇性的閱讀是多麼的狹窄。這本書,醍醐灌頂。

作者書末的一封信,是她「第一次向人談及自己的作品」。對於作為忠實讀者的我,是一篇意義甚豐的文章。她毫不掩飾地指出,她的文章可短至三四百字,是因為要「滿足香港報刊專欄」的要求和「香港讀者的生活節奏急,沒有耐性的習慣」。這也就提醒了我,在香港寫作,短少精幹可能是最佳的準則。作者又自言文章充斥著「香港話」和「太抽象太遙遠」的內容。儘管我不以為然,但卻給了自己另一個眼界--一個從新審視我過去閱讀思維的眼界。

青的書脊,黑的字,寫道「小思 香港故事」。特別用白色圈起了「事」字。可能是要點出她不是重「故」,是重「事」。故事,帶給人的,不應是時間的負慮。也許,這該是我們小思香港的故事的時間吧!

這個書脊,面向的,又是香港故事。
日本藤素 2020-01-11 21:36:19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