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根
清 乾隆年間地圖(18世紀) 大林蒲是這篇文章主角
那天晚上在將要入睡時似乎聽到大船進港的銅鑼聲,好熟悉的聲音啊!小時候坐在教室上課,不遠的海上常傳來這樣的聲音,遂不自覺地隨著聲音轉過頭望向海的方向,即便不會就知道是哪一艘也無所謂,因為,船隻若繁星點點,散落在眼望可及粼粼波光的海上,好不熱鬧。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認為,這樣的景象這樣的聲音,是理所當然。眼與耳,自海上來的訊息,都是熱鬧與生氣。
那個晚上一時之間,我恍惚了----這好久好久不再入耳的聲音可是真?是幻?可是在半夢半醒之間美好回憶對心的呼喚?
前幾日,下班特地繞到海邊晃晃。在海邊的學校已被彌平為平坦大道。懷舊的空間被剷平之後,時間的存續就不再,往前往後都是。近了海,一片蒼茫,眼所及的海面,一艘船都不見,一艘都不見!蒼涼的海面是整個的寂寥與落寞啊…...
※※※
地方是有生命的生命體,因為其間的自然與人文樣態都是活生生的。一但不尊重存在的空間,不尊重存續的時間,自然與人文隨之死亡,地方的生命即盡。
我從小生長的地方已衰頹。之所以說衰頹,是比較性的說法,因為生命沒有絕對。這樣的衰頹絕對是因為錯誤的觀念與措施造成。這樣的衰頹可是錐人心的喪失啊!對一個眼見故鄉衰頹的人而言,心將要置放何處?
故鄉是過去故鄉是未來,故鄉是生命之所以被張羅著穩穩地立足著的基點。故鄉隔壁的村落紅毛港被整個遷村,發展了三百多年足以代表台灣移民發展史的歷史聚落被夷為平地,一絲一毫都不剩!紅毛港人被連根拔起丟失了故鄉的慟,再也沒有了故鄉的失落心將要何處安置?
最可悲的是,這樣的視野心野所造成的遺憾措施還一直在進行。除了隱隱地慟著當地人的痛之外,我們這樣的一個社會難道沒有一點點的羞愧與自責的思維:怎能讓這樣慘無人道的事情發生,而且一再重複發生?難道我們沒有一點點的良知與常識,知道一個地方的生命被連根拔起之後,丟失的所有並不是所謂的更好的物質生活與繁榮前景可以替代?更何況何謂更好何謂繁榮?
種種難以言輕的慟可以歸諸於我們有一個沒有良知與常識的政府嗎?
可,在這樣言說的同時,不免要深深慚愧,政府就是我們啊!沒有有良知有常識的我們,政府何在?畢竟是每一個我們自己素養不夠嗎?
我們每一個自己的素養何在?
1.不要忽視微型革命的力量
2.需要一個政治家
3.需要一部魏德聖拍的電影
說得真好! 2011-12-08 19:52:21
老師,該是我說謝謝,真的謝謝!^^
您當時的話才讓我發現,我總是對不是切身之痛的事,以非常自私而短淺的眼光看待,許多時候我們根本不懂真正的尊重為何。而對文化、對歷史、對那些身處其中的人,大多數時候他們都並未受到尊重。
大多數人都認為,政府是如此龐大,而自己的力量如此渺小,然後他們就放棄了自己的力量。這幾年當我再回到家鄉後,忽然有種感覺,就是不管自己的力量再渺小,如果我們都放棄了捍衛自己的家,那恐怕也不會有多少人替我們站出來...。(而這其中有一部份原因除了自私外,也是因大部分的人對於他人的文化,其實真的是很無知的。)
我由衷敬佩那些有素養,且願意發聲或挺身而出,努力於其中的人!
不知怎麼搞得,突然這麼有這麼多感觸... :P
呵
年輕時候想當一個有力量的政治家
做一場轟轟烈烈的社會革命 拋頭顱灑熱血的
然後留名丹青 (會有人將之拍成電影了)
現在的能力只盼
有塊地種種菜 每天拔自己種的菜來吃
不吹冷氣少開電燈 盡量不用三C
每天有逸致看天空 看書 有星星月亮可以看的時候也看一下 有空的時候去看一下海 不用抽空就可以看很多樹 走在草皮上 夜晚與清晨吹味道不一樣的風 心很定很淨 可以映照出許許多多不清楚的事物 心很明很亮 可以走在任何地方都篤定前行的方向
然後有著好充沛好充沛的能量 去上課 與年輕的生命互動 給一點好玩的東西
這樣
呵 這樣一來
連微型革命都無能為力了
evil 果然有"慎絲"......